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谏、舆论与北宋改革的命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世农 《文史哲》2004,(3):108-112
北宋时期发生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御史台官员和谏官的舆论活动在其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庆历新政得力于台谏,又败于台谏的鼓惑;王安石变法自始至终就处于台谏的攻击下,蹒跚而行,最终失败。台谏制度到宋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台谏职能合一,风闻言事,势力强大,作为"公议"的代表,社会舆论的中心,在北宋权力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北宋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北宋在军事管理体制的设计上具有过度制衡的特点,其表现为解除大将兵权,将兵权一分为三,遥控将领作战,扩大监军权力,职官设置上以文抑武,禁军驻地兵将分离。这种对武将的过度制衡,使军队的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研究这种制衡对我国现代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和警示意义,如权力制衡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权力制衡不能以违背规律为代价,权力制衡不能以选拔庸才为代价。  相似文献   

3.
北宋参知政事始设于太祖乾德二年(964年),神宗元丰改制废罢,在北宋前期,参知政事是宋朝中央政府(中书门下,简称中书)的副长官,权力与地位仅次于宰相。由于在参知政事设立及人选问题上存在着复杂的政治背景和权力配置问题,因此,宋太祖朝参知政事设立之后,其职权几经变化,与宰相分享中书权力的配属关系也呈现出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发生在华北A村的一起更名事件为例,探索在乡域政治运作过程中,以乡镇干部为代表的国家精英、以村干部为代表的双重精英和以地方能人为代表的社会精英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文本的叙事性描述和“过程—事件”分析,研究发现在国家权力的实践过程中,乡域政治中各精英主体深度嵌入乡村熟人社会结构,通过体制、权力、文化和关系等共同运作...  相似文献   

5.
王雪  张盾 《东南学术》2021,(2):47-55
对资本权力的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非常重要的政治问题.资本是一种规训劳动者主体性的力量,其从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将劳动主体重塑为“经济上有用且政治上无害”的柔顺个体,使之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的人力资源基础.这一规训机制具体实现为资本规训权力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同构.在时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对时间的侵蚀,以“工作日”“时间表”的形式占据人的生命活动,使时间成为吸纳和榨取人类精神劳动的媒介;在空间维度,这一同构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空间的糅合,资本将触角从以工厂为代表的封闭空间扩展到以城市为代表的开放空间,以隐秘的剥削性开启了从肉体规训到精神物化的范式转换.资本与时间、空间的同构,使资本对人的规训发展为一种政治权力,结果使劳动主体丧失了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成为机器的附属物,最后以产业后备军的形式成为资本权力宰制下的“赤裸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春秋战国变革的社会格局中,以儒、法为代表的哲学家们都以政治谋士的身份参与到社会秩序的重构中.虽然在理论上,以儒家为代表的理论派强调主要使用先王的传统规范(儒家习惯法之"礼")来治理社会,以法家为代表的实践派强调通过创制新的法律(成文法)来建立新的社会秩序,然而在现实层面,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各国都普遍选择以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在国家权力控制为主的治理模式形成过程中,秦及汉帝国逐步形成的"齐民制"和"家产制"二元社会结构,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社会结构.秦汉根植于高度稳定的社会结构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奠定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权力整合模式、独特的文化模式和国家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7.
方燕 《天府新论》2008,(4):130-133
北宋哲宗、徽宗两朝孟后、崔妃因指涉厌魅被废,反映了宫闱之中明争暗斗的激烈与残酷.对身处权力博弈、地位纷争旋涡之中的后妃而言,厌魅无异于一种上了膛的武器,能掀起波澜,改变个人命运.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代乡村治理的问题解析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农村政治民主化进程悄然起步.自80年代起,国家废除人民公社制度,在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其核心在于重构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结构,改变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村社区公共权力由国家基层政权垄断的状况,引入以村委会为代表的村民自治权,使农村社区的权力结构由国家基层政权转变为村民自治权.  相似文献   

9.
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历史条件下的宦官权力分析裴海燕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建国之初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巩固统治,改变晚唐五代以来君弱臣强的局面,避免成为第六个短命王朝。由于北宋初年这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以及当时面临的严峻形势,宦官作为...  相似文献   

10.
宪法和法律授予特定机关以国家审计权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做法,应当从权力的主体、对象与行为来理解国家审计权的基本内涵.在近现代民主国家,财政权代表的是国家对其财政收支的管理与支配,国家审计权代表的则是公民对国家这种支配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而以财政权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权力常常成为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根源.因而,在经济宪法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国家审计权对国家财政权的制约与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具有同一意义,但由于保护财产权的功能主要通过制约财政权的方式实现的,故而"制约以财政权为核心的国家经济权力",即"制权"是国家审计权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