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尽管贝克特戏剧与西方神话的生成年代相去甚远,但是通过考察贝克特戏剧中的神话互文本,可以看出贝克特戏剧在生成背景和主题思想两个方面与西方神话密切相关的"二度叙事性"。贝剧正是通过这种"二度叙事性"表达了对人类怎样走出现代社会之荒诞、争取更高理性的第三空间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荒诞派戏剧对传统的反叛突出体现在对语言的贬低上,在此通过多贝克特、尤涅斯库、品特和阿尔比等荒诞戏剧语言特点的分析,指出作为人类思维和交际的工具的语言已经解体。荒诞派戏剧中的荒诞语言反映了现代语言哲学和语言学的观点,语言的非理性化与现实的荒诞性具有同一性。荒诞派戏剧的荒诞语言既体现了语言交际功能的无力,又表现了现实世界荒诞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作为继荒诞派剧作家贝克特之后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后现代主义戏剧大师,品特虽深受贝克特之影响,但又未完全背离古希腊以来的西方戏剧传统。品特的剧作喜剧性与威胁性相统一,荒诞性与真实性相融合,语言破碎、简洁、诙谐幽默而富有潜台词,别具艺术风格,因此被誉为"威胁性喜剧"。  相似文献   

4.
贺大鹏 《理论界》2012,(8):102-103
贝克特是爱尔兰剧作家和小说家,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之一《终局》完美表现出荒诞派戏剧的典型特征,在主题呈现、语言技巧和时空概念等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该剧也使剧作家贝克特的戏剧创作逐步走向成熟,为西方现代戏剧的演进留下一个宝贵的经典。  相似文献   

5.
荒诞视角是当代小说文本建构具有策略性意义的视角,它从美学原理出发,以颠覆为基准构建特殊的小说文本语境,在看似荒诞中体现深刻的蕴涵。荒诞视角主要由叙事者本身的荒诞与叙事对象的荒诞构成,由此延伸到整个小说文本语境的荒诞。荒诞视角投射下的荒诞文本语境,常由情节结构的荒诞体现。荒诞的时空调配,荒诞的人物关系,荒诞的语言表述构成了荒诞的情节结构。以荒诞视角创造的小说荒诞世界因具有"新的价值取向"而具有了审美价值,探求荒诞构思中的深层意蕴就是对荒诞文本语境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6.
阳利 《重庆师院学报》2010,(5):96-100,128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艺术性地表明存在的不确定性是人所无法逃避的绝对的生存状态,展示了现代人对存在的不确定性的感知和体认以及由之而产生的无意义感、荒诞感和绝望感,也表达了在这种生存困境中努力建构存在的相对确定性以追求生存意义的决心。在这里,等待成为人与自己的生存困境进行抗争的方式,表现出人的现代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荒诞的儿童文学通过“荒诞”的情节、“疯狂”的人物、“巧妙”的语言展现真实、离奇、幽默、新鲜的荒诞美.荒诞的儿童文学符合儿童思维特性、带给儿童新奇感、符合儿童叛逆心理、赋予儿童反抗动力,是儿童青睐荒诞儿童文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贝克特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不朽于世界文学之林,对贝克特在中国的以下情况进行研究:贝克特在中国的译介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学界对贝克特的研究,贝克特作品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位大师,并以此展望今后我国贝克特译介和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迄今为止的塞缪尔.贝克特戏剧研究史上,关于其戏剧艺术的否定美学特征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贝克特作品单纯描写晦暗,是消极的艺术;另一种则认为贝克特的否定是一种积极的、艺术的对抗,是否定之否定。鉴于贝克特戏剧作品的复杂性与歧义性,否定之于贝克特与其说是一种美学自觉,不如说是其抵达诗化艺术效果的美学手段。否定主义特质使剧作家超越了有限的生存现实,获得精神与艺术上的智性升华,因此,否定是贝克特对现实与艺术认识论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存在主义对汪曾祺小说影响是多层面的,它的本体论和自由选择等命题影响到了其作品的思想倾向,同时存在主义美学精神也制约了小说的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使一些作品染上了荒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