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我8岁,小学一年级。我读的是农村小学,我的同学也大多是农村孩子。二十多年后,我想起他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他们的淳朴和可爱。值得自豪的是,那时学生承受来自学习的压力远没有今朝这般沉重,有了悠闲你才能觉出天很蓝,水也很清。学校里没有自来水,只有一口井,井口和珍妃跳下的那口一般大小。传达室刘  相似文献   

2.
幸福感     
周国平 《社区》2014,(32):21-21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幸福感特别强烈,就是初为人父的时候,第一次迎来了一个小生命。当我还没有孩子的时候,人家跟我说孩子多么可爱,我是没感觉的,我对要不要孩子的问题顺其自然,有也可以,没有也不是什么缺陷。但是有了孩子以后,真是不一样,你生命里面的一些东西,有些你不知道的本能被打开了。那是我又一次感觉到世界非常美好,有某种未知的非常美好的事情在等待着我,那个感觉就是每一天都是新的。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读教育管理专业的时候,在课上曾经讨论过家庭学校FamilySchool。那时由于美国的校园枪击案频发,同班有个美国研究生就说学校的暴力事件太多,他很支持在家由父母教育孩子的教育方式。在美国,由父母对自己子女实施教育的家庭学校已经存在很久了。前几天去一个老师家作客,遇到MITTY 夫妇和他们可爱并懂事的3个孩子。当我知道那3个孩子从没有上过一天正规的社会学校,这令我十分好奇,决定对他们进行一番采访。敬辉:您能介绍一下您的家庭吗?Mitty:我先生在印第安纳州一所大学作计算机系统的维护工作。我有三个孩子,大女儿 Beth 17岁要考…  相似文献   

4.
我注册了!     
今天是8月31日,孩子们注册的日子,也是孩子们暂别校园二个月,又回到学校的第一天。望着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听着一声声“校长好”,早已习惯校园生活、寂然了60多天的我,又找到了感觉。“丁校长,丁校长,我注册了。”一个熟悉的声音从操场的那头远远传来,我顺着望去,是肖达边喊边冲我跑来。瞧他那高兴劲,比一年级的新生还显得兴奋。这是他第九次的注册了,为何会这样呢? 说起肖达,这孩子的“名气”比我还大哩!记得还是在一年级时,肖达就早已常常叫老师们“头痛”,到三年级时更是达到“高潮”,在班上、年段、学  相似文献   

5.
《新少年》2012,(9):40-41
一只小花狗在美丽的乡间泥土小路边,留下了一坨便便。这坨便便就是我,我叫哆基朴。我睁开眼睛,像一个小娃娃一样对周围的一切充满了好奇,一切都那么清新可爱,那么美好。一只小鸟飞来瞧了我一眼,不屑地说了句:"原来是坨狗大便。"不远的一摊泥土也开口说:"狗大便是所有大便中最差的一种。"这让我难过极了。泥土大叔看到我哭了,赶紧安慰我,"别伤心,上帝把你创造出来,一定会让你有用的……"泥土大叔  相似文献   

6.
<正>“举个例子……例子……”小嘴兔子一边挠脑袋,一边望着放在桌上的阅读题自言自语。“我这儿有几颗枣,上学路上采的,你尝尝?你如果想要毛栗子,我现在没有,不过,学校后山上有,咱们放学可以去看看。”小猴子热情地建议。“枣、栗子……都是我的最爱!”胖胖熊闻声凑过来,两眼放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相似文献   

7.
王洪武 《社区》2014,(25):52-52
一天中午,我去学校接孙女,稍早了些,到门口孩子还未放学。我便放好车子,站在大路旁边等边做起操来:抬手、伸臂、扩胸……突然,一个同样来接孩子的大嫂撞到了我刚刚伸出的手背上。她没有气恼,没有指责,而是以笑脸连连向我道歉:“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相似文献   

8.
做了两个多月的“孩子王”之后,我格外喜欢上班里那个叫点点的孩子。 点点是个三岁半的小姑娘,苹果脸,大眼睛,卷卷的发,洋娃娃一般可爱。我喜欢她却并不是因为她有这样可爱的面容,现在的小孩子,个个看上去都是可爱漂亮的。点点打动我的,是一个小孩子的纯真善良。  相似文献   

9.
日前,在由我刊主办的“上海市高职就业研讨会”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薛喜民将学校的招生与就业工作,形象地比喻为“进口”与“出口”。他说,学校其实与企业有着相通之处,双方都应关注“产品”的销售业绩,也就是“出口”,这儿的问题解决了,  相似文献   

10.
请注意我     
欢迎全国各地及海外学校的草迷参与本栏目,展现校园内青春智慧的风采。我在香港大学参加培训,一次安排了一位专家做演讲。做演讲的人总希望有人配合自己。于是他问:“在座的有多少人喜欢经济学?”可是没有一个人响应。但我知道,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是从事经济工作的,到这儿来的目的就是“充电”,可  相似文献   

11.
轻松一刻     
《社区》2013,(6):64-64
谁最怕冷 南方人说:“今天3摄氏度,好冷。” 山东人笑了,说:“我们这儿零下3摄氏度。” 北京人也笑了,说:“我们这儿零下13摄氏度。” 黑龙江人听到哈哈大笑,说:“我们这儿零下23摄氏度。” 南方人听完冷笑一声:“我说的是室内,好不好!”  相似文献   

12.
说刘老老“不会说话”,乍一看来,读者也许会有点奇怪。其实这不是我的观点,而是王熙凤等人对她的评价。《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一进荣国府,向王熙凤求告贫困,话没说清楚反而骂孩子“只顾吃果子”,书中说凤姐“听他不会说话,因笑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此其一。等到王熙凤赏赐了二十两银子,刘老老千恩万谢,周瑞家的却说:“我的娘!你怎么见了他倒不会说话了呢?”此其二。可见,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刘老老确实是“不会说话”的。  相似文献   

13.
同你一路走     
我一直忍不住地喜欢他。记得一年级时,仪松刚从贵州过来,小小的身子,瘦瘦的脸,每次放学总追在我身后,用带着浓浓贵州味的普通话问我:“老师,你要不要同我一路走?”这个每天的“同路人”给我留下了许多絮絮叨叨的欢乐,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我请了产假,离开了班级,假期中我时常想起他,不知他是否听得懂代课老师上的课?产假结束后,我回到了原来的班级,他们升上了二年级,而我忠实可爱的他却掉队了。我挺遗憾,为他,也为每天路上少掉的那份快乐。谁知因为学校人员变动,今年,我又接了仪松所在的那个班,见到他时,他已经是四年级的大孩子了,…  相似文献   

14.
放学后,我和杨洋一起去玩游戏机。后来玩累了就到面包房买一块三明治吃。后来杨洋说:“从这儿到邮局门口,看谁跑得快。”后来他赢了,我说:“没劲!”后来大家回家了。上面是某同学作文中的一段。老师在班上一读,大家都笑起来。其实内容并没有什么好笑的,语法也没错,错就错在“后  相似文献   

15.
昱琨 《社区》2009,(18):4-4
有一类孩子,他们的家长即使动用了自己毕生的社会关系也很难让孩子入托——只因为孩子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的一位同事孩子在3岁时他就为孩子入托的事四处“奔走找关系”,如今孩子6岁了,还是没有一个幼儿园愿意收他人园。6岁的孩子已经知道了自己和别的小朋友是“不一样的人”。有一次,单位组织春游,这位同事带来自己的小孩,这个小孩听到别的孩子在讲幼儿园里事情时,眼里有泪光,我当场看了,也禁不住想哭。  相似文献   

16.
中产阶层分化的现实,同样也改变了中产后备军的命运刘堪至今还在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在毕业时接受那份高薪的邀请。2005年,刘堪从上海同济大学通讯专业毕业,凭借学校名声和所学专业,他获得了一家外企的邀请,第一年的薪水是7万人民币。但刘堪并没有接受这个邀请。"我当时觉得机会多的是,7万并不能打动我。"他说。他选择自己  相似文献   

17.
卫生大扫除检查清理书包,小洋从书包里清出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橡皮。记得前些日子,接二连三地有孩子向我“报案”,说他们的橡皮找不到了,当时我也没有在意,认为这些喜欢丢三落四的孩子一定是放错地方了。现在可以看出都是小洋的“杰作”。我很生气但没有作声,拿着橡皮,  相似文献   

18.
亲近泥土     
[阅读提示] 本文以“泥土”为线索,托物寄情,从“我”回归故乡时的感受写起,回忆了童年与泥土的亲密,述说了长大后离开泥土的失落,表达了作者对泥土的由衷赞颂和崇高敬意。在文中,母亲的言行,不光体现出农村妇女的一种朴素的生存观,也影响了作者一生对泥土的态度,培育了作者的恋土情结。文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从自身经历和审美形态等层面,对“泥土”进行述写,阐发自己的认识,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9.
《北方人》2006,(1)
感动细节21年里,有70多个学生从这里走向大山外面的世界,当地没有一名孩子失学。“最近的学校也要十几里山路,如果我们走了,这里的孩子就可能会因为路远而辍学。”为了山里的孩子,姜凤林、田喜艳夫妇坚守了21年。  相似文献   

20.
喜迁居     
哇哈!我家终于也能往上“升迁”啦!太棒了!还未搬家,我们这一家三口就去看“新”房了。我在房间里这儿跳跳,那儿蹦蹦,活像只小兔子。妈妈俨然一位“质检工程师”,这儿看看,那儿瞧瞧,生怕哪儿出问题了。爸爸则高兴得合不拢嘴,像是捡到了金元宝似的。望着一家人欢欢喜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了以往的事:那时,我们住在楼下,冬天照不到阳光,夏天,阳光却充满了整个房间,真可谓“冬冷夏热”。再加上潮湿,整个房间到处有“天然形成”的“壁画”。我想,在这儿建座“壁画博物馆”肯定能“大赚特赚”。还有,门后有一片草丛“,蛇害为患”;门前,又有一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