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后初晴。应侗家大爷(侗语称补玛)杨老爹之邀,我随他一同到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三省坡”脚下去套竹鸡。早先听村里人说杨老爹是“三省坡”方圆数十里很有名气的逗鸟、驯鸟、斗鸟、套鸟能下,也听说杨老爹进山套鸟总是独来独往,套鸟绝技秘不示人。今人,有幸能与他同往,真令我受宠若惊。为防天气不测,临行前,杨老爹嘱咐我披上蓑衣,戴上竹笠,在脚上穿的雨靴上再套上特制的草鞋。而杨老爹早已“全副武装”,整装待发:只见他身挂竹篓、斜背猎枪、左手还提着用侗家常用的蓝印花家织布遮盖的鸟笼。看着他气宇昂轩、信心十足、喜…  相似文献   

2.
正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廉政和勤政,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对领导干部而言缺一不可。不廉无以立身,不勤无以成事;勤而不廉要出事,廉而不勤要误事;不廉不勤更坏事。一名领导干部能力再强,工作再勤奋,如果在廉政上出了问题,就丧失了根本;一名领导干部再廉洁,但庸碌无为,也必然会贻误党和人民的事业。清正廉洁、执  相似文献   

3.
鸟的往事     
记得那鸟刚来的时候,从头到尾都娇嫩地裸着。虽不会站,不会自己吃食,却懂得人对它的疼爱。蜷伏在人的手掌里,自若地瞪着晶亮的眼睛,看你看我,看天看地,世上恐怕再找不出这般天真了。鸟是生来就懂得吐哺的,只要碰碰它的嘴,嘴便张得大大的,同时发出欢快而急切的呼唤。我们把食物嚼得精细,但小东西还是常常噎着,那份咽不进又吐不出的样子委实可怜。据说,雏鸟是不懂得什么叫饱的,总喂便总吃,直到撑死。鸟长得挺快,不断有黑黢黢的东西从皮肤  相似文献   

4.
<正> 1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流传着很多优美动人的民间故事,其中专谈或涉及妇女美德的有《一根藤》、《鸳鸯岩》、《西朗卡布》、《婆婆树》、《格山与龙珠》、《宝贝冬冬喹》、《布莉与格拉》、《鸟哥与鸟嫂》、《红嘴鸟》、《葫芦姑娘》、《巧治奸夫》等等。这些故事中土家族妇女的崇高品德,表现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忠贞专一;在劳动中勤劳勇敢;对统治阶级嫉恶如仇;对父母奉养孝敬,对其他民族人民团结友爱。她们这些崇高美德,一直成为土家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口碑。土家族民间故事中所表现出  相似文献   

5.
西藏岩画中的“鸟图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岩画中数量丰富的“鸟图形”,显示出“鸟(鹰)”在西藏早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后期相当部分的“鸟图形”岩画,看上去颇有些超自然的意味,但早期岩画中的鸟图形可能仍是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只是随着苯教文化的发展,逐渐赋予了鸟图形以特殊的意义。据苯教文献记载,古代象雄部落是神鸟“(?)”(穹)的后裔,西藏岩画中这些带有神秘意义的“鸟图形”,显然与古代象雄部族的神鸟“穹”的崇拜习俗有直接关系。西藏岩画中丰富多彩的“鸟巫”形象也向我们证实:古代象雄苯教巫师在做法事时,力图将自己打扮成鸟形,不仅用以显示巫师不同寻常的魔力,更重要的是与神鸟“穹”保持精神上的一致,“鸟巫”正是古代象雄部族“鸟图腾”文化的一种延伸。西藏岩画以其极为生动丰富的图像,成为古代象雄文化发展过程的形象注解,在古代象雄文化缺乏考古实物的今天,它们无疑将是我们解读神秘的古代象雄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古代越人的纺织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越人,主要活动于我国南方的江浙、福建、两广、江西、台湾等地。从商周得西汉前期,越人的纺织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本文拟从史籍和出土文物,对此课题进行初步探索。 一 《尚书·禹贡》载:“扬州之贡,鸟夷卉服,厥棐织贝。”颜师古注曰:“卉服,絺葛之属。”刘敞曰:“予谓织贝特叙鸟夷之下,明鸟夷之棐也,缉(织)贝为布如厚缯,今亦  相似文献   

7.
《越绝书》、《吴越春秋》等古籍中记载的“鸟田” ,有的学者诠释为“以鸟助耕” ,这纯属误解。本文通过对百越民族谷物起源神话的分析 ,得出”鸟田”、“雒田”研究的新结论 :它们来源于古代百越民族的鸟、狗取稻种神话 ,原意是指水稻、浮稻和水田。  相似文献   

8.
《潜水鸟》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183;劳伦斯(Margaret Laurence)的代表作之一。在这篇故事中,作者通过潜水鸟影射了这个少年伙伴,从而揭示了两种文化的碰撞。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歧视和印第安人的贫困生活。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是值得研究分析的。本文将从题目、语言行为、景物描写等方面对寓意深远的象征手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民俗中的鸟文化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俗中的鸟文化琐谈张得祖在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有许多关于鸟①的崇拜、占卜和禁忌等文化遗存。这些光怪陆离、饶有趣味的鸟文化和其它民俗事象一样,是活的社会“化石”。鸟文化不仅与原始生产方式和宗教信仰观念相一致,同时也与当时人们的社会、政治及经济...  相似文献   

10.
哈卡斯人哈卡斯人主要居住在俄罗斯的哈卡斯自治州。过去哈卡斯人在订婚形式中有赠送火烈鸟的习惯。每当春天和秋天来临的时候 ,火烈鸟就飞过哈卡斯人居住的山区。那时 ,如果小伙子用枪射伤一只火烈鸟 ,他会把一条红色丝巾系在伤鸟的脖子上 ,并用一块红色丝绸把鸟包起来。他就可以带着这只鸟到心爱的姑娘家提亲。姑娘的父母应当愉快地接受火烈鸟。作为交换 ,他们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小伙子 ,并不再收聘金。如果他们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按哈卡斯人的说法 ,火烈鸟会诅咒这个家庭 ,他们的女儿会因此而死去。过去 ,哈卡斯人举行婚礼时 ,新娘要履…  相似文献   

11.
西藏卵生神话源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仰崇拜文化由多种元素组成 ,如信仰名称、信仰标志、信仰禁忌、信仰仪式、信仰圣物、信仰魂灵、信仰文学和信仰艺术等。但是每一种信仰文化都有一个中心观念 ,而这个中心观念不仅是核心元素 ,而且是最初的元素 ,其他的元素都是由这一观念衍生的。藏族鸟文化是在以鸟崇拜为中心观念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个庞大的鸟文化丛。这种鸟文化的缘起是在原始人强烈的功利目的的驱使下形成的。他们回答的首要问题就是世界的形成 ,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对自我力量的观照 ,自身价值的权衡和自我源脉的把握。在他们长期的狩猎游牧生活中观察到鸟能生蛋 ,蛋能孵…  相似文献   

12.
知识荟萃     
凤凰,在民间传说中是象征幸福吉祥的圣鸟,是一切自由飞翔鸟类中的王者。白族人民还把这种美丽的传说寄托于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云南洱源的鸟吊山就是其中之鸟吊山又名罗坪山,在云南洱源县城西南约20公里处,早在北魏时代,就被载入我国自然地理文献郦道元的《水经注》,“……吊鸟山,众鸟千百,为群其会,鸣呼啁晰。每岁七八月至、十六七日则止……雉省来吊,夜燃火伺取,其无嗉食,似特悲者,以为义,则不取也。俗言凤凰死于此山,故众鸟来吊,因名吊乌。”年年农历八九月,众鸟影从。每当夜雾弥漫而又没有月光的夜里,空中时时传来急促凄厉的鸟鸣声。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过去一些学者将此种葬俗定名为“天葬”并不科学,也不能反映其基本特点,建议今后在学术研究上宜以“鸟葬”统一命名。文章还对西藏的鸟葬分别来源于印度和中亚的说法提出了质疑,指出鸟葬的分布面相当广,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中亚、非洲东部和我国的东北地区、台湾。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都曾有过;因此鸟葬产生的地域并非是一源,而是多源。  相似文献   

14.
农业生产大跃进,老式农具要改新;为了确保亩千斤,白天黑夜找窍门。鸟靠翅膀人靠脑,一人献出计一条,来个技术大革命,何愁产量提不高。  相似文献   

15.
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的“四鸟绕日金箔”,被学术界命名为“太阳神鸟”,它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既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寓意和神话色彩,也反映出金沙遗址文化中和谐、辨证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意识,更具有科技、历法等丰富的科学内涵。金沙“太阳神鸟”体现了金沙遗址文化的精髓和核心,也是三星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年一度在“乌鸦”保留地举行的印第安人联欢节,汇合了来自美国各地的印第安人。他们放下手头的活计,驱车远道赶来。笔者此文,旨在叙述今年夏天两万名印第安人参加这一盛会的情景。在舞蹈表演中,他们挥动北美印第安部落所特有的战斧,年纪稍长者则用油漆和沥青涂抹身躯,模仿各种异鸟猛禽的怪鸣,并且在人群中擂鼓。一天中最炎热的几个小时,是在观看套牛或驯马表演中渡过的。人们观看印第安牛仔如何从烈马  相似文献   

17.
鸟文化是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是中国史前时期各考古学文化的普遍现象。时间跨度上至赵宝沟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下至距今龙山文化时期。地域范围遍及辽河、黄河、长江三大流域。并且有着至为久远的历史渊源,在古籍中有相当多鸟文化和鸟生传说。鸟文化现象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征和普遍的文化模式,始终走着一条礼仪化、制度化的发展道路,从对自然的崇拜逐渐演进为政治礼俗。当统一的社会实体出现时,鸟文化成为各个氏族部落的文化传承和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个更加紧密、更大规模、多元化的文化共同体,在创建中华文明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青缎子号帽哈斜戴上,紧身的夹夹嘛套上; 不走大路者跳塄坎, 要唱个花儿嘛少年。 院子当中的牡丹花,摘一朵花瓶里献下;不说个人才者说缘法, 多人的伙子里看下。──青海 撒拉族花儿  相似文献   

19.
“鸟田”神话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鸟田”是神话,不必当“真” 《越绝书》卷八《记地传》说:“……畴粪桑麻,播种五谷,必以手足。大越海滨之民,独以鸟田,大小有差,进退有行,莫将自使(不必由人劳动——董注),其故何也?曰: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因病亡死,葬会稽。苇橔桐棺,穿扩七尺;上无漏泄,下无即水;坛高三尺,土阶三等,延袤一亩。尚以为居之者乐,为之者苦,无以报民功,教民鸟田,一盛一衰。当禹之时,舜死苍梧,象为民田也。禹至此者,亦有因矣,亦覆釜也。覆釜者,州土也,填德也。禹美而告至焉。禹知时晏岁暮,年加申酉,求书其下,祠白马禹井。井者,法也。以为禹葬以法度,不烦人众。”  相似文献   

20.
迷人的峒河     
<正> 峒河发源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县、凤凰县和黔东的松桃苗族自治县两省三县交界的高山崇岭。它的下游称武水,上游称高岩河,中游流经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的这一段被称为峒河,全长120公里。峒河流过的区域,历属五溪苗蛮之地。这里峰峦绝险,峻岭叠嶂,岩石磷峋,为武陵山腹地。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五溪蛮有诗《武溪行》曰:“滔滔武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武溪兮多毒淫。”可见古时武溪之偏僻艰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