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咏 《决策探索》2011,(20):35-36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密切相关、紧密相连的。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全国各民族人民的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生动体现,我们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尤为重要。工青妇组织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力量,要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组织群众的作用,动员广大职工、青年、妇女群众踊跃投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这是胡锦涛总书记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工青妇全国政协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突出位置,号召全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检验检疫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在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检验检疫局,正处在改革发展全面推进的重要历史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检验检疫人只有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迅速提高构建和谐检验检疫机关的能力,才能实现检验检疫事业既快又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六中全会看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10月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这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全面部署。为期4天的这次全会。也将因此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深入分析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原则,把社会和谐明确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系统论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对为什么要构建和谐社会、在社会主义现阶段构建什么样的和谐社会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的问题,进行了理论阐述,作出了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6.
娄辰 《决策探索》2007,(8):72-73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要求"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也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和转型关键时期的一次重大战略选择,更是21世纪前期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7.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把社会和谐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包容并重,相互促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不仅表明我们党对当代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也表明对社会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换。构建和谐社会,从社会价值形态上看,必须确立一种富有时代生命力并能够统摄人心的价值理念体系,以坚持合理的利益诉求,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反映了13亿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意义十分重大。和谐社会,最终是平等、透明社会,不是“特权”的社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宣传教育,积极研究并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推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也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如何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适应和谐社会的领导范式,是领导者面临的一项新的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又一次重大的飞跃与深化。 一、我们讲“和谐社会”或“社会和谐”中的“社会”概念,可以从两个层面去认识和把握。 从狭义上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者分别是互相并列的四大领域或四个方面。比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又如,在社会科学中,有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就是从狭义上讲,有学者称之为“小社会”。而广义的“社会”,是从总体上讲的,比如讲“人类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学者称为“大社会”;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袁文惠 《决策探索》2010,(14):42-42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的目标,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之一。和谐社会的目标是实现自然、社会与人的和谐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促进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功能的日益多元化,体育运动的发展理念对和谐社会的目标实现,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全局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区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空间。  相似文献   

15.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矛盾的减震器与安全阀,也是消除不和谐因素,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我们党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性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5,(5):9-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对于开发建设之中的鸳鸯街道,更具有特殊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高等学校肩负着传播知识、培育人才、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责任。尤其是在当前多变的社会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下,高教领域的管理者与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妥善解决高等学校在改革发展的机遇期和关键期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理顺各种关系,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它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次重要升华。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深刻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于各级领导干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和今后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热门话题.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2005年2月1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贵州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必须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扎扎实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以后,社会上“和谐”之声不绝于耳,真可谓“改革、发展、稳定话中国,听取和声一片”,这是对当今中国民生、民心、民意的历史性顺应。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已经清晰地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党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这一核心理念是置于我国社会的现实基础之上的。这是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媲美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