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就当代哲学研究中的研究转向现象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深入分析,探讨了转向的原因是哲学研究主题的变换,即哲学研究历史上和现在以及今后的转向是哲学研究核心目标变换在哲学研究中的反映,同时指出当今哲学研究的背景是信息时代,信息转向是当今哲学研究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哲学发展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类文化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向,它抗衡的是在西方思想史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的、以追求普遍性知识为特征的思辨意识哲学。在人类文化哲学漫长的历史脉络中,维柯、卢梭、赫尔德和卡西尔的哲学转向逐渐废除了认识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特权,从而为系统的人类文化哲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人类文化哲学一开始就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因而也就具有与社会批判理论等其他形态的文化哲学相互整合的潜势。而在当代全球化的语境之下,它则呈现出促进文化哲学诸形态一体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军事文化哲学是在传统军事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新兴的研究方向。从军事哲学到军事文化哲学的转向,具有深刻的现实和理论背景。从未来信息化战争、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工作、军营生活多样化、军事软实力提升等方面来说,这一转向是军事实践活动的现实需求。从文化哲学、军事哲学和军事文化学等学科领域来说,这一转向也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从传统军事哲学的研究视角来看,军事文化哲学的研究对象还存在着文化转向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拜读了韩震教授与董治河博士合着的《历史学研究的语言学转向——西方后现代历史哲学研究》一书,认为这是我国历史哲学界和史学理论界的一部前沿之作,是中国学者对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挑战作出郑重而系统回应的有分量的作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意义。全书具有内容充实、线索清晰、引述宏富和表达明畅等特点,并从多方面对后现代历史哲学的挑战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5.
卡西尔文化哲学经历了从文化批判走向哲学批判的独特道路,存在着从认识论到人类学的立场转换,发生了一场哲学观的变革。首先,符号形式哲学在认识论立场上实现了从理性批判到文化批判的现代转向,推进和深化了现代哲学的文化转向;进而,文化批判从文化的理论问题转变为文化的实践和伦理问题,文化哲学从实践诉求转变发展为人本主义转向。由此,人类文化哲学在人类学立场上实现了从文化批判到哲学批判的变革,从文化视角提出并回答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卡西尔文化哲学体系作为现代哲学的发展形态,除了先验性、唯心论、精神性之类的基本问题外,根本问题在于以文化视角作为文化哲学不自觉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哲学思想科学回答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弃旧图新、继往开来的“转向”特质,成功推动中国传统哲学由“转识成智”转向实践智慧,有效促使中国传统哲学与外国哲学由“观点碰撞”转向“超越与发展”,有力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由注重“哲学之理”转向“工作方法”,真正实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由“推动现代化”转向“创新性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志性成果,是中国哲学的创造性成果,昭示着新时代中国哲学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7.
镜子作为一种象征,经历了从异托帮的场域到传统的哲学认知模式、从自我的镜像到镜子空间似的文本建构,从平面镜到凹凸镜这一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寓意的变化,不仅展现了哲学从对外在世界的探索逐渐转向人的内心世界的认识深化过程,也预示着哲学已跨入一个图象的“空间性现时”的非体系哲学的时代,人的存在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洪晓楠在《求是学刊》1999年第6期撰文认为,20世纪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转向,即社会一历史的转向、文化的转向和后现代的转向。文章通过对西方元科学研究中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三者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文化转向的科学史根源、科学社会学根源,并重点分析了文化转向的哲学表征,指出经过文化转向之后的新科学哲学所持的立场大致是一种文化学和人类学的立场,即一种广义的文化哲学立场,其根本标志就是对科学哲学的人文理解,力求纠科学主义之偏,实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科学哲学的文化转向表明传统的科学哲学已经穷途末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自20世纪以来西方哲学语言转向的原因,阐述了分析哲学和哲学解释学在这一语言转向中的各种得失,并通过哲学解释学对人、人的思维和社会生活的关注,说明哲学的发展特性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语言学转向”,阿佩尔认为,这种“语言学转向”并不彻底,不能代替康德的知识学(认识论)而成为第一哲学的新范式,只有对康德先验哲学进行符号学改造,才能完成语言学转向,才能真正进行一种哲学范式的转换。阿佩尔的先验语用学是先验哲学、解释学、实用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等多重因素的综合。  相似文献   

11.
在西方"意义危机"与"生态危机"的现代性危机的约束条件下,在生态经济的先进基础上,形成了有关生态文明的一些"重叠共识":从文化哲学思潮的学理传统看,后现代主义揭示了现代性危机,其中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流派实际上提出了后现代生态文明的世界观;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传统和政治思潮中,出现了"政治生态学"和绿色政治思潮,实际上阐释了后现代"生态文明"中的政治哲学;新兴治理理论蕴涵着一种崭新的后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术数是《周易》的一大分支。而术数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以追求预知社会、人生、事物的未知状态为其永恒的目标,预测、推断人事吉凶和国运兴衰,解说各种奇异的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并杂有封建迷信的预测学。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术数学或隐或显地影响着历代哲学家的思维,哲学史的演进始终和术数学的思想联系在一起。术数所蕴含的天、地、人和谐的关系原理,自然、社会、精神的规律性原理,人具有直觉、灵感等意识的意义等哲学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问题是20世纪初中国哲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对于当时流行的“科学已蚕食了哲学”、“科学最终将取代哲学”等观点,张东荪进行了自己的思考与回答,他认为,科学是不能代替哲学的,科学与哲学各有特质,二者不但无抗争而且能相得益彰,这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科学主义思潮涌动之中的另一种声音。重温他的观点,在哲学的自我理解中详细探索科学与哲学的关系会有益于深化我们对哲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实践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法哲学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近年来的法哲学研究借鉴了实践哲学的理论与方法,呈现出“实践哲学转向”,为中国的法哲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这一转向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提出“实践法学”、“实践法哲学”和“实践法律观”等一般性法哲学理论;二是立足实践哲学进路,研究具体的法哲学问题;三是部门法哲学与实践哲学理论的结合研究,尤其是在法律解释领域引入实践诠释学理论;四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兴起。实践哲学转向提供的新视域改变了中国的法哲学研究气质和格局,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已足以承载三点期望:“中国贡献”的理论雄心、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贯以及研究方式的多元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书法与哲学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对同时代的艺术起指导作用,不仅影响艺术的内容与形式,而且直接影响到艺术思潮的形成以及艺术风格和艺术流派的变化。灿烂辉煌的中国书法艺术,正是从博大精深的中国哲学中吸取其丰富的营养,强调美与善的统一,通过汉字的点画、结构、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在笔法与笔意的统一中体现书法家的审美理想和精神境界。中国书法艺术从秦汉发展到现代无不受到中国传统哲学的具大影响,中国书法可以说是形象化的哲学,是中国哲学这棵大树开出的奇葩之一。  相似文献   

16.
苗族生成哲学是中国海洋文明的产物,在海洋文明时期,非天命观哲学就从史中分裂出来,到《事物生成共源根》就已形成了生成哲学体系。它的基本思想是“三位一体”论和“一分为三”论。  相似文献   

17.
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从发展的趋势看,绿色壁垒将对国际贸易等产生重大的影响。文章论述了绿色壁垒的起因,绿色壁垒的类型、形式及其特征,绿色壁垒对重庆农产品贸易的影响、重庆应对绿色壁垒、开拓国际农产品市场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文艺学的背景理论是哲学。在西方 ,每一文艺思潮的背后 ,必伴有相应的哲学思潮 ;在中国 ,文史哲历来不分家。从事文艺学理论研究者 ,必须具有较深邃的哲学眼光。对当代青年学子 ,最为重要者 ,一是哲学入门 ,一是哲学选择与归宿。本文以牟宗三、李泽厚为参照系 ,主张从西方哲学入门 ,并以之作为手段 ;以中国哲学为归宿 ,为“安身立命”之所 ;以中国现代化进程为求生目标三者的综合、互动 ,造就自己的“看家本领”。  相似文献   

19.
形而上学作为一门研究超验实体或本质的学问,曾经是西方哲学的主流。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现代西方哲学普遍出现了对形而上学的反叛。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反叛”,涉及到哲学的性质、哲学的对象以及哲学与科学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反形而上学倾向做出客观的事实求是的评价,对树立正确的哲学观将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探讨建构中国哲学的新形态,它主要表现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前提性问题是如何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应着眼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总体性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思维方式与价值立场,去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必须凸现民族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在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中,应当认真批判地吸收西方文化、准确地捕捉时代性问题并给出新的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