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中国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教育对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多数研究认为,教育水平的提高会降低收入不平等程度,教育不平等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程度。本文利用中国1982~200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经验研究表明,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不仅存在密切关系,且这种关系比较稳定;教育的不平等会加剧收入的不平等;尽管不能拒绝平均受教育年限和收入不平等程度之间的倒U型关系,但现阶段中国正处于倒U型曲线顶点左侧,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这个结果与中国劳动力市场两重属性下工资压缩效应表现较弱有关。上述结论对收入分配政策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调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当前出现的种种教育不平等,主要是由其发展状态决定的;经济落后导致教育的有效供给不足,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导致巨大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重男轻女的文化传统导致教育不平等的制度性原因.政府公共政策的不同取向或偏差,往往会加剧现实中的教育的不平等;同时,相对于缩小历史形成的发展差距而言,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调整来增进社会公平,更为容易实现.这种制度性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资源配置不公、教育政策和规则不公.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是教育决策的两大原则,在21世纪的中国存在着事实上的教育不平等和教育效益低下。文章对教育平等和教育效益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引起思考和共鸣。  相似文献   

4.
一、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的社会性孔子教育思想的根本目的性,一是教育的大众性、全面性;二是教育的平等性、实践性。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他的人本教育思想,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他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关系时期能够提出他的仁爱教育思想,其强烈愿望是把当时作为只会说话的工具的奴隶解救出来,从而使他们获取新生,在文化上获得解放,奋力地为劳动者争取做人的权利而呐喊,并与世抗争。他的“仁爱”思想的实质就是以人为本,他认为只有把人作  相似文献   

5.
正"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解放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平等是马克思民生思想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民生思想进行吸收、创新和转化,从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思想,不断指导着我国民生事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育平等权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法规对教育平等权作了比较详细的规定。然而,我国的现实却是教育平等权形式上的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出现一些侵犯公民教育平等权的事情,本文拟从法律方面对教育平等权做一个探究。  相似文献   

7.
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基于内生增长理论,构建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教育基尼系数衡量教育不平等,研究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及方向。研究发现:(1)收入分配差距导致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的改进却没能促进收入分配差距的改善,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并非简单线性关系,但教育扩展有利于教育和收入不平等的改善;(2)教育通过人力资本传导机制与收入分配之间发生联系,但其不会自发形成"教育平等←→收入平等"的良性循环;(3)长期内教育不平等的降低并没有改善收入不平等,但收入不平等在当期就能加剧教育不平等程度;(4)目前教育投入的水平、城市化进程并没能有效的改进教育不平等。另外,模型的稳健性得到部分证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校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分析了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建议和措施,即: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对教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9.
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与收入不平等:1989~200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纯槿  李实 《管理世界》2013,(1):45-55,187
基于1989~2009年进行的8次全国性城镇住户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利用新近发展的夏普里值分解方法,定量考察了城镇劳动力市场结构变迁如何导致劳动收入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了过去20年里中国城镇劳动收入不平等扩大一方面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尤其是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收益率上升引起社会收入分配机制的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特别是由户籍制度壁垒造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依然存在。夏普里值分解进一步揭示出,所有制、户籍、性别、经验和地区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相对贡献率趋于下降,教育和职业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其基本政策含义是,减少收入不平等的关键在于降低受教育机会不均等,着重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继续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进而加快劳动力市场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10.
兴国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新课改的实施者.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必须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更新观念,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课堂的统治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角色转变;由绝对权威向平等伙伴角色转变;由“匠心独具”向“探究创新”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1.
刘敏 《管理科学文摘》2008,(24):141-142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这一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大学教育的情境,对影响和谐师生关系的因素加以分析并提出建立平等、民主、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创建和谐社会与教育者的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在促进社会流动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一种是促进社会平等与和谐;另一种则是教育具有再生产甚至放大社会不平等的功能,使穷的更穷,富的更富;强的更强,弱的更弱。事实上近些年来中国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就与大量受过教育的优质人力资源从乡村流入城市、从中西部流向沿海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有人甚至夸张地将教育比喻为一台巨大的抽血机器,将农村的“血液”抽进城,将贫困地区的“血液”抽到富裕地区,将穷人的“血液”抽到富人身上。  相似文献   

13.
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而言,近的需求是就业,远的需要则是职业发展。因此,高等会计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有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出发点,通过革新培养模式,来实现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课程是以一定的教育哲学和课程思想为指导,以实现社会、组织和学习者对课程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对课程的目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方法、时间和空间,以及所需各种物力和人力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在次基础上形成具体的一系列程序和程式实施课程、进而对课程结果(包括学习者学习成果和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评价的整个过程。本文介绍了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5.
效率与公正是巴尔信息不对称理论中政府干预教育的两大理论依据。效率,涉及信息问题,即消费者有关“教育”这一产品性能的信息是否完全,信息不完全导致选择的低效率,这一点在社会最低层群体中体现尤为突出。公正涉及到完全信息和平等权力(完全信息有助于做出理性选择,而平等权力对选择的实施至关重要),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使或应该使教育实现富人向穷人的再分配.效率与公正对边远地区教育来说都很缺乏。由此,巴尔从信息不对称角受对教育属性的论证,完全适用于边远地区教育公共物品属性的论证.在此框架下.边远地区义务教育的产品属性再一次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16.
<正>无论是在何种社会制度下,性别平等都是构建和创造社会和谐状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也是确保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由于当前观念、生存条件变化等种种原因,我国新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调现象逐渐严重,这也必将导致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教育、就业乃至家庭中的性别差异明显。本文从性别平等这一概念入手,结合当前性别平等意识对我国女性干部的影响,具体探讨性别平等视野下的女性领导干部性别意识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大学预科教育?其内涵和本质是什么?这是我们研究一切有关预科教育问题的出发点。目前我国的大学预科教育尚未步入正轨,在制度和教师队伍及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让预科教育更好的实现其价值,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问题的提出,源于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造成的就业制度的不平等,以及近年来党和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高度关切。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就业体制,直接导致了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就业状态和就业结果的不平等,造成了劳动力资源的低效配置和农民劳动者身份的弱势地位。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就业不平等问题,就必须从制度着眼,深入研究如何建立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让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和配置,更加符合经济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就是让群众满意,社区卫生院的发展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因此社区卫生院内部要极力的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应做好人民群众工作,建设和谐的卫生院,实现卫生院长期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反杜林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中哲学部分的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在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理论构建和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平等观揭示了资产阶级企图通过资产阶级平等掩饰资本家无情剥削无产阶级的真相,论证了无产阶级平等的实质就是消灭阶级的观点,总结出只有消灭阶级才能实现真正平等的结论。马克思主义平等观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