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爱是感激     
假若人类失去了爱和美,这个世界真是无法想象。然而,“爱”到底是什么? 1.原本意义的爱,是作为纯情感的爱。所谓“纯情感”,是指人的精神生理所呈现的一种亢奋状态。这种爱同其它的纯情感——如喜、怒、哀、惧的不同在于,一般的纯情感,只是“我”对“非我”的一种被动性反应,这种反应的倾向和程度,一般只取决于“非我”对“我”的利益。这就是说,一  相似文献   

2.
杨朴 《北方论丛》2003,(5):112-117
萧涧秋觉得陶岚是可爱的,但他对陶岚就是爱不起来;萧涧秋觉得他不该爱嫂,但他确实强烈地爱上了嫂。萧涧秋患了一种“强迫症”:他内心中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迫使他不爱陶岚而非爱嫂不可。这种强大的力量来源于他的潜意识情结——他童年时期的阿尼玛原型——堂姊。  相似文献   

3.
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孔子的“仁爱”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要求人们爱人如己,所有之人都能相亲相爱,不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差别,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爱互利,推崇人性向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而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的爱,是爱、义、利的有机统一。墨子为了践行“兼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推行义利并重。在当今社会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从理论上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和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忌妒俗称“红眼病”,既然是种“病”,首先我们就要对这种“病人”抱以高度的同情心。其实.爱忌妒的人常常处在两种不平衡的心态中:一是自己不如他人优越,所以产生了失落感或攻击心态;二是当别人超越自己时心怀不满、怨恨,甚至报复。一个忌妒心强的人,常常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时间长了会产生自卑,  相似文献   

5.
仁爱、兼爱:儒墨两家“爱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婷 《理论界》2007,(8):168-169
“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主题,建立什么方式的“爱”的社会,是当时的社会思想家共同讨论的问题,儒家提出了由内向外的“亲亲”之爱,而墨子反对这种有差等的爱,提出“天下兼相爱”的观念。本文主要比较了儒墨两家所倡导“爱”的概念,并探讨了其相关问题,以获得多方面的启迪。  相似文献   

6.
并不是只有人类和动物才懂得爱和恨,在自然界中,植物和花卉亦有“爱”和“恨”。当然,这种爱和恨不是感情的表现,而是体现在生长状况上:有的植物和花卉能和睦相处,互相促进,有的则是“冤家对头”,誓不两立。  相似文献   

7.
<李尔王>被誉为是莎士比亚剧作中"最伟大的悲剧".其中,"爱"作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值得大家探讨.剧中,"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种是神圣的爱,这种爱维系着人的心灵及世间的和谐;另一种是肉欲的爱,这种爱臣服于世俗的私欲,是祸端之源.  相似文献   

8.
任现品 《齐鲁学刊》2005,(1):112-114
“胜利大团圆”是十七年小说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叙事模式。作为这种叙事模式的一个范例,《亲人》的 战争叙事以集团利益替代个人利益、以阶级爱替代血缘情,通过个体的牺牲而使“胜利大团圆”成为可能。《亲人》 的战争叙事模式体现了特定的文化语境对小说创作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作家创作的寂寞感是一种复杂的心境。它往往是优秀作家在找求美、追求美、探索美中间,为美的毁灭或者是为美被损害、侮辱、蹂躏而发出心底的呼喊和忧患情绪。而且往往是在动乱的年代,或者是社会变革时期表现得更为突出。作家常常对生活中的真、善、美遭到假丑恶的包围而发出愤慨与不平。这种美学情愫,反映在作品中,又常常是深沉而迂回的,在艺术上呈现出激愤中蕴藏着沉郁,奋发中包含着深沉的特色。 各个时代作家创作的寂寞感包含着一个时代的使命。由于作家对生活爱得深沉,而现实生活又无法满足作家的这种爱,于是他们感到苦闷,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感叹!甚至“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也因他们“爱别人胜过自己”,心才“储满痛苦。”(蔡其矫语)便以沉郁寂寞的感情,  相似文献   

10.
邮寄爱情     
军人的爱情是通过邮寄完成的。 女人们在接纳军人之爱的同时,就必须接纳远远近近的距离。这种“搭配”的爱情,有一种把孤独拉得很长,把日子盼得很瘦的相思……这是军人和  相似文献   

11.
“在我的长长的人生旅途中,我曾渴望着远远天边,人烟尽处,可是,这种过去的心情,现在是成为回忆里的云烟了;因此,我一天比一天平凡起来,我爱红尘,我爱人世的平凡。大地的儿子,是要同大地的平凡步调相一致的。”这是我的父亲穆  相似文献   

12.
慈善意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勤禹 《天府新论》2006,(2):101-106
慈善意识是一种“捐款捐物给需要的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出自“对人类的普遍的爱”。作为大众意识的一个层面,慈善意识是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经典文化的支撑。然而,在当代中国由于受到历史及现实多种因素制约,公众慈善意识普遍缺乏。在我们  相似文献   

13.
春秋时期的晋国和战国时期的秦国,曾经出现过一种叫做“爱田”(“辕田”)的土地名称。它的含义究竟是什么,自古至今歧解纷坛;对它的解释,又往往涉及古代土地制度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它作一番认真地辨析和探讨。 一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爱田”普遍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即根据“爱、辕、、换,四字音义同也”(《说文解字》段玉裁注),认为“爱田就是换田”。原  相似文献   

14.
一、性爱,在长久的放逐之后在希腊神话与传说中,两性之爱的主宰是爱神厄洛斯。厄洛斯(Eros)的意译是“爱欲”.罗洛·梅解释说这意味着“爱神”必须是“爱”(情)与“性”(欲)的统一,一旦二者分离,两性之爱将失去活力,变得毫无激情,毫无“生命气息。”①可见,没有爱与欲、灵与肉的统一,就没有厄洛斯的成长,人类的两性之爱就是残缺不全的。但厄洛斯在世俗社会中却陷入了永恒的悲哀:爱(情)与欲(性)的冲突可谓是一种世界意义的文化现象,二者的不可调和性注定了尼洛斯的残缺,它一直无可奈何地停留在“长不大’划生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孔繁森的爱民思想与人格形象刍议张培强,辛世俊(郑州大学)孔繁森常说的有一句话:“一个人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爱人民”即是一种思想感情,精神境界,也是一个道德行为准则。孔繁森同志以自己的实际言行谱写了一曲共产党人在新时期的爱民颂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相似文献   

16.
忆旧也轻松     
老年人喜怀旧,老年人爱聊天。聚老友几位闲侃大山,叙谈往事,实在是一种不错的休闲方式。我在退休后就经常参加这种“聊天会”。但老人聊天应注意方式,该说些什么和怎样说,还是有些道道的。  相似文献   

17.
思君、爱君是《思美人》的基本立场和出发点。思君是爱君的一种情感表现方式。爱君、思君之中又带有怨君、待君之意,其目的是希望楚王及早醒悟。从整体上看,描写诗人的矛盾心情和心理活动过程贯穿在全诗中,中间虽有曲折、低潮,但总的趋向则是朝着“独怀此异路”的目标前进的,“不改初志”的信念终于战胜了“变节从俗”的念头。诗中通过“思美人”──思君这一情感上的“链条”,把诗中的意象穿在一起,使思君之情、委屈难达之苦衷,显得真切动人、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18.
师爱育人     
爱是人成长发展的基本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爱、渴望爱,尤其是青少年更加需要爱。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在学校教育中,爱是一种动力,爱可以激励学生不懈努力探索知识,爱可以支持学生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爱还可以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而不断调整和组织学生  相似文献   

19.
论宋代诗学的"嫌贫爱富"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嫌贫爱富”是宋代诗学中一种普遍而又较为独特的倾向,它反映了宋人对历代诗学中不太受人欣赏的“富贵气”的重视。这种倾向的产生既与宋代的人的地位有关,也与宋代人的审美趣味有密切的关系。它与“嫌富爱贫”的倾向共存于宋代诗学中,一方面反映了宋人内心的矛盾,另一方面也表现了部分上层人物的趣味。由于“嫌贫爱富”是宋代较为独特的倾向,因而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职业道德 ,就是教师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现时期 ,教师的职业道德可以概括为 :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热爱学生 ,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从一定意义上说 ,没有爱就没有好的教育 ,这种爱 ,是深入学生生活、喜学生之喜、忧学生之忧的爱 ,是一种博大精深、公正无私的慈母之爱 ,具备这种爱的老师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献身教育 ,是教师搞好教育工作最重要的前题条件。教育学生是一件十分严肃的、科学的工作 ,也是一种十分艰苦的劳动 ,它不仅要求我们的教师自身具有过硬的本领 ,而且要有吃苦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