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文字考释也是研究的一部分。简文整理者对"文"、"唯"和"词"等字的隶定欠妥;对"攻"、""等字则未能作出考释。属于这两种情况的字共有19个。这些字的考辨要借助于字形分析和传世文献。  相似文献   

2.
汉魏六朝碑刻双形符字、双声符字既有历时传承字,又有共时新造字,是汉字意音文字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比较研究表明,双形符字是汉字形声字的一种重要类型,其双形符处于不同的历史层次,是形声字形义优先的反映;双声符字是汉字表音化的体现和文字讹变的结果。研究这两类文字现象对于丰富汉字结构理论,探讨汉字形体结构理据,考释古文字与隶变之后异体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水族文字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其划分的界限应是水族文字的"楷变"。"楷变"前是水族古文字,"楷变"后是水族今文字。其主要的依据,一是水族文字没有隶书体的历史客观条件;二是水族文字事鬼敬神的功用决定了这一文字本身排斥因"草隶"而形成的隶书;三是水族文字具备楷书体的历史条件;四是水族文字"楷变"符合我国古今文字的划分规律。  相似文献   

4.
寡子卣是西周中期青铜器,从清代晚期开始,就有学者对其铭文进行研究。然而时至今日,其铭文中尚有个别文字未能正确隶定、识读,部分文字未能正确考释。现试对其铭文中某些文字进行重新考释,并疏解其文义。  相似文献   

5.
整理汉碑和部分汉简牍帛书文字中与《说文》古文、六国古文字和《汉简》、《古文四声韵》中的古文字同构的字形。并根据这些材料分析了秦代"书同文"政策以及此后汉代官方文字规范政策的效果,同时从地域因素和文字书写主体角度探讨了这些隶体古文在汉代使用与否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吴大徵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古文字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对文字的析形释义方面不乏失当之处,未能正确对待前人古文字考释的某些成果,对文字之异体、假借、通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有时误断假借,对文字的简省现象的认识理解也有不当之处以及缺乏文字发展观.尽管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着种种不足之处,这也是学术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学术的探索与研究不可能不发生偏差与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吴大敬在古文字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哀成叔鼎“(水禾皿)蒦”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出土于河南洛阳玻璃厂的哀成叔鼎,是一件颇为重要的战国铜器。赵振华、张政烺、彭裕商等先生都曾对该器铭文作过隶定和考释。由于研究者的共同努力,鼎铭的基本内容已经大致明确。但是对于“(水禾皿)蒦”一词的隶定与训释,一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颇有继续探讨的必要。对“(水禾皿)蒦”的隶定,分歧集中在(水禾皿)字上。我们细审原拓,认定张政烺先生的隶定是正确的。他说:“(水禾皿),从皿,(水禾)声。(水禾)见《仲睿父盘》‘(水禾)粱来麦’(代一七·一○),确  相似文献   

8.
关于<左传>所记"士有隶子弟"一事,前人的认识值得商榷.首先,<左传>所记"士有隶子弟"属于"士有朋友"的范畴,应该是指"士"在自身家族成员之外有被隶如子弟的僚佐;其次,不但"士有隶子弟",即便天子、诸侯及卿大夫也有"隶子弟",只不过形式上与"士有隶子弟"有所区别;再次,"委质"与"策死"乃是形成"士有隶子弟"这一人际关系的两种不同方式;最后,"士有隶子弟"可能包含隶如子与隶如弟两种隶属关系,这两种关系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吴大激是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其古文字研究虽然成果丰硕,但是也存在着如下不足之处:对文字的析形释义方面不乏失当之处,未能正确对待前人古文字考释的某些成果,对文字之异体、假借、通假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区分,有时误断假借,对文字的简省现象的认识理解也有不当之处以及缺乏文字发展观。尽管他在古文字研究上有着种种不足之处,这也是学术研究与探索过程中发生的错误,学术的探索与研究不可能不发生偏差与错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吴大敬在古文字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叶玉森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一)注重字形分析,特别是据偏旁考察释字;(二)注重从辞例文意考察释字;(三)注重与其他古文字的比较释字;(四)注重从甲骨文的初形溯义,通过理解古人造字意图进行释字;(五)注重从甲骨文本身的谐声系统出发,利用古音学知识释字;(六)注重分析甲骨文中的合文、析文、倒书释字。叶玉森的甲骨文研究对后来人们系统提出古文字的考释方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促句”一词最早见于《天厨禁脔》,其创作实践可以追溯到先秦。秦始皇的《峄山刻石》不是促句格,完全成熟的促句格出现在初唐。其创作规则无外乎两条:每句用韵;每三句一换韵。至于篇幅长短,则根据内容需要而定,所谓两叠、三叠之说,均失之查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服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禁”即服饰禁令,是中国古代国家权力机制对社会成员衣着服饰进行强制干预的各种限制规定。其内容既包括对社会民众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乃至衣长袖宽的尺寸规格限制,同时也包括取缔某些社会服装,强迫社会成员改易他服,彻底废除原有服饰习俗的强权措施。历代服饰禁令的颁布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社会民众衣着服饰的自主选择权利,扼杀了古代社会成员穿衣着装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活力生机,从而使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历史变迁,被打上了十分强烈的专制政治印记。  相似文献   

13.
拆词,是"把多音节的词语临时拆开来用,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又称"析词".庾信诗中已有成功的用例,杜甫、黄庭坚运用得更为纯熟,胡震亨对其予以总结.对这一轨迹进行整理、揭示,以期对认识古诗的优秀创作经验、理解古诗独特的表现力提供一个有效的观照角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在古代汉语教学中,在注重字词讲授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历史文化的讲授,这样才能更充分的帮助学生理解文意,也可以使更准确的理解词义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先民所创造的灿烂的民族文化,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夏南强先生的新著《类书通论》经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它的出版 ,为学术界吹来了一股新风 ,为传统文化的研究迎来了新世纪的第一个早春天气 ,为类书的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是一件值得十分欣喜的事。我国古代类书 ,“非经非史 ,非子非集” ;出入经史 ,渔猎百家 ,在我国古代典籍中别开生面 ,独树一帜。自魏文帝的《皇览》问世以来 ,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发展 ,蔚为大观 ;卷帙浩繁 ,莫能卒读。虽然不乏研究成果面世 ,但与类书的存在相比 ,极不相称。夏南强先生不为当前学术界虚浮躁进之风所迷惑 ,甘心坐冷板凳 ,以其可贵的学识魄力和坚毅的钻研…  相似文献   

16.
古汉语中“至今”与“至于今”是两个形式上相似的固定结构,在使用上有同有异。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至今”逐渐演变为一个副词,“至于今”在一种用法上与“至今”汇合,在另一种用法上改由四字格固定结构表达。  相似文献   

17.
《古诗十九首》在意象群的使用上,注重对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意象词的使用。这既是对《诗经》的继承,亦是对《诗经》的发展。其使用的各类意象群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形成的整体意象群是鲜明、生动而深刻的,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在意象群的运用中,其多化用前人诗句,多植入传统故事,多叠字、叠词等手法,给予后人诗歌创作以极大的启示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文字尤其是独体字,一般来说都有用形象来表意的特点,所以研究古文字理应从独体字入手。东汉文字学家许慎未见过甲骨文等早期文字,在分析形声字时,不理解某些形符的特征,因而采用"以声定义"的方法,将作形符的独体字谬解。把"自"当"鼻"来讲,就是此例。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女性主义、原型批评等方法,分析了古代埃及文学中攫取权力、制造死亡的恐怖母神,令人疯狂沉迷,导致毁灭的妖女,不守妇道、见异思迁的妻子等“毒美人”形象,解读其复杂性,揭示“毒美人”形象在男权社会中的精神和文化特质,展现其文学与文化意义。并从传统人性中的善恶二分、男权中心社会、男性作家的女性观等方面探讨其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兼词“诸”为例,证明兼词在古汉语虚词中自成一类。文中笔者讨论了“诸”的几种用法:相当于“之于”的语法结构和语法功能;用于句尾,相当于“之乎”,表疑问或反问语气;在一些句子中,“诸”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只能训释为“于”;有时,“诸”与“乎”连用,“诸”只有代词作用,失去了语气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