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交往教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主客二分的二元论下,人们只看到交往教学的工具性价值而忽视其目的性价值,致使交往教学发生质变,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格尊严,使教育呈现占有式教育、单一主体观、师生关系扭曲、与生活的断裂等缺陷.在"主-主"关系模式下的交往教学是对传统交往教学的超越,在主体间性视域中,交往不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成为教学本身的一种目的.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认为,任何主体意识都不可能孤立地形成,思想总是在交往中逐步形成的。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课堂中的师生互动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交往型师生关系的实现需要在师生之间形成精神交往,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交流进行互动,实现互相理解、进行精神世界的交往。具体交往方式有三种,即分享、对话和理解。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依靠主体间性建立起来的较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其实质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心灵沟通和思想交流,实现师生的人格魅力的互相影响,实现教师和学生双方的和谐发展,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话是重构师生关系的交往模式,可以通过对话型交往模式和互动合作型师生关系模式两种路径促进交往式新型师生关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思维模式,从哲学认识论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主体———客体"的"对象化"模式:从交往行动哲学理论和语言化哲学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理解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4.
交往教学论注重探讨师生关系或师生交往,认为教学过程首先是一种交往过程,相应地,语言教学领域提倡的是交际法。但交际法教学实践存在过于注重课堂教学交际化,忽视了语言的准确性,或存在交际过程缺乏信息沟和主体客体化的缺陷。文章从学生充足的话语权、交往媒介多维性、交往的广深度、学生社会/情感策略培养四个方面,讨论“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对教学交往的补充,构建教学交往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成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这已成为高校教师的共识.由于师生关系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进行交往形成的关系,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努力来完成.然而,由于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缘故,教师的主动努力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努力要有利于完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这些条件是优化师生关系的重要前提与保证.那么,这些条件的具体要求是怎样的呢?首先,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具备…  相似文献   

6.
基于共生理念的生态型师生关系是一种以"和谐共生"为核心的,致力于学生的"生命的可持续发展"的"我—你"型师生关系,表现为理解性、互动与形成性、平等性和民主性4个本质特征。生态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关系研究中运用全新的生态学范式进行研究的成果,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实现需要通过师生间的交往、对话、体验、宽容和建立同感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无论是理论定位 ,还是现实状态 ,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都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不平等性 ,其实质是一种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以人为本”的教育必然引起师生关系的一场革命 ,即由人与物的关系 ,变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 ,这是一种交往的师生关系。在师生交往中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主体 ,教师和学生都以平等的、开放的、真正的人出现在教育活动中。师生交往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行动 ,对话既是教育形式 ,又是教育情境。师生交往是一种共同实践活动及交互作用 ,师生互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相互影响 ,共同成长。师生交往是一种双向理解 ,理解是人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8.
对于大学师生来说,精神交往尤为重要。QQ访问作为一种全新的精神交往方式,无疑是大学师生关系的润滑剂,能够直面学生的精神世界,动态地了解班级情况,延续着毕业后师生间的未了情。如果能够注意绕开一些网络交往雷区,教学效果势必会更佳。  相似文献   

9.
高校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教学的效果。师生关系建立的传统途径主要是当面的课堂沟通、个别沟通和以书信为媒介的间接沟通。网络信息时代,师生沟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虚拟化、快捷化、双向互动等特点。基于当代高校师生关系的消极特征,分析了理想师生关系应具备的特点。手机媒介以其强大的优势成为师生交往的重要工具,在高校师生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学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探究大学师生关系的概念、特性与维度,实际上是对“什么是大学师生关系”“如何辨别大学师生关系”以及“如何评价大学师生关系”三大问题的回应。大学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力的存在,是大学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影响力与作用力。大学教师与大学生基于知识发生交往而形成的高等教育联系即为大学师生关系,其具有教育性、独立性、自由性、创造性、精神性等独特属性。交往与知识是大学师生关系研究的两大重要观测维度,其中,交往是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与决定因素,知识是大学师生关系的生发动因与重要目标。理想的大学师生关系形态应该是紧密型交往与平权型知识的良好契合。  相似文献   

11.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当前,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需求,因此,需要构建一种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师生关系,倡导师生以一种游戏精神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双方作为平等的主体,在"我—你"关系中进行沟通和交流,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话进行有效交往。作为一般的指导原则,这种对话式师生交往关系的构建,必定会促进师生关系的整体改善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高等教育活动中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理论和实践,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本文着重从目前高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态势出发,从不同方面提出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和谐师生关系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条件与保障。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例,和谐师生关系主要包括和谐的师生教学关系、伦理关系与交往关系。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师生教学关系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谐师生伦理关系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谐师生交往关系推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相似文献   

14.
建设和谐师生关系既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前提,也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本文从交往条件、交往方式变化的视角分析了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和问题,阐述了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并从改进交往方面提出建设和谐师生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英语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传统的英语教学师生交往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新型人才的培养。英语教学中,"重知轻情"(重视知识教学忽略情感教学)情况非常严重,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了解,对英语教学效果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英语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建立和谐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从新型师生关系着手,提出传统师生关系在英语教学中的弊端,阐述了英语教学中建构新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建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一他”型师生关系与“我-你”型师生关系经常成为我们谈论的主题。在现实的师生关系中,相互认识、探究、观察、评价、吸收、改造往往成为常态,尽管我们极力反对专制、控制、塑造型的单一的师生关系,但实际上“我-他”型师生关系依然是师生交往实践的主导性师生关系。所以,我们提出,要以“我- 你”型师生关系来改造现成的不平等的师生观。对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将师生关系理解为"对话者及其关系",强调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对话关系.对话成为后现代主义视域中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后现代主义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理解为一种相互作用的交往关系,而交往追求的应是相互理解,应把师生关系塑造成为一种共生关系.后现代主义推动了当代教育理论的师生观转型.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伴随儿童成长的重要关系模式,对儿童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文章介绍了师生关系测量的工具,探讨了师生交往的模式和师生关系的作用,并从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角度探讨了师生关系对儿童影响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论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关系,与领导者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相比较,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切近现实的意义.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具有专业性、学术性、创新性等特点;相应地,大学素质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也具有一些鲜明的特点.具体而言,可概括为:课内教学与课外交往并重;主导作用与主体地位并存.师生关系的改善还有赖于双方的正确认识,并致力于缩短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形式,而实施交往教学正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增强学生认同感的一种有益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进行交往教学,须遵循主体间性、尊重、开放等原则,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开展对话交流、拓展教学研究的空间等途径,促使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内在认识,实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