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析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爽 《学术交流》2004,(11):186-18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大学生诚信与大学生信用问题引起社会的关注。许多研究者都把二者当做同一概念来理解,实际上这是两个在内涵、历史形成和表现形式以及建立、维护和惩罚机制上都有着严格区别的概念。信用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诚信则是道德范畴。明确二者的联系和区别,对于促进大学生道德建设与信用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锋 《唐都学刊》2006,22(5):42-44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仅反映了当前大学生令人担忧的思想道德状况,同时折射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失误、制度建设的缺失等。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要重建大学生诚信道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发挥教师的诚信典范作用,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档案,从而将诚信道德教育和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3.
诚信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重要道德品质,事关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贯彻,是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然而,作为国家建设者和生力军的大学生却存在着普遍认同诚信价值、但实践还有提升空间,忽视日常诚信行为、诚信带有功利化倾向,将网络作为精神依托、冲击原有诚信道德观等问题。这需要从提高学生自律意识、发挥家庭基础引导作用、转变学校诚信教育方式、健全诚信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以及营造社会诚信氛围等方面来优化大学生诚信教育,为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道德诚信是指作为道德准则的诚信 ,要求人们言语真实、恪守诺言 ,强调的是行为人的操守和自律 ;而法律诚信作为一项法律原则 ,是指当代各国在法律上尤其是在私法上普遍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 ,它强调的是规范与监督。违反道德而失信于人 ,可能会遭受舆论的谴责和良心的诘问。法律诚信和道德诚信并非同一范畴 ,研究分析诚信问题的时候不可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我国市场经济中诚信缺失问题日益突出 ,道德诚信的基础不断被削弱。对诚信的期望已不能再仅停留在道德层面 ,而应该提升到法律层面去构想。解决诚信缺失问题的关键不是道德诚信的再教化 ,而是建立、健全一套市场经济法律规则 ,通过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市场经济秩序 ,并进而建立起人们对法律诚信乃至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略论诚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信危机作为当代一个社会经济性的大问题 ,构成对人类文明准则和社会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其原因可归结为思想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方面 ,主要在于因市场经济负面影响等因素引起的对诚信原则的背离 ,和对诚信缺失行为的法律惩罚机制的不健全。必须从道德建设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着手来化解诚信危机 ,加强道德建设 ,建立相应的约束惩罚机制 ,使领导干部率先垂范 ,在全社会形成以讲诚信为荣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6.
企业营销诚信建设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营销诚信建设能有效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反过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也影响和制约着企业营销诚信建设。积淀企业文化底蕴、加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弘扬“行善积德”的价值观和儒家诚信文化、抛弃营销中的“道德缄默”和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更是企业营销诚信建设的基础和关键。因此,要加快企业营销诚信建设步伐,不妨从脚踏实地地抓好企业文化建设做起。  相似文献   

7.
汪玲  朱文星 《社科纵横》2010,25(3):148-149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诚信状况对于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的就业诚信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推荐材料弄虚作假、面试时弄虚作假、随意违反就业协议,给用人单位、学校、自身都带来不利影响。为解决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这一问题,应该不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完善就业指导与规范管理、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建立学生信用档案。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有一个伦理道德基础来支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的这个道德基础只能是诚信。目前,社会诚信的缺失影响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为此,应加强诚信文化的建设、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以提升政府协调与引导职能,营造诚信环境,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职能,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这样在非正式制度与正式制度的共同作用下,建立诚信社会,使经济可持续发展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唐都学刊》2006,22(5):45-47
诚信是一种伦理德性,也是一种经济伦理原则和社会责任信念。但在现代社会功利、利益等因素的冲击下,大学校园的道德诚信出现了下滑,导致了“诚信缺失”,请“枪手”、考试舞弊、假文凭假学历等屡见不鲜。这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大学人文主义精神、大学生理想人格是相背离的。因此,我们不能忽视这一现象,要深入探究诚信缺失背后隐藏的经济的、伦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原因,并从教育改革、提高个人素质、建立信用档案、加强法律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寻找其解决对策,使诚信回归大学校园。  相似文献   

10.
殷运岚 《社科纵横》2009,(9):152-154,23
大学生诚信教育机制的构建,一直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高度关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建设者,文化的传承人。如何完善高校学生诚信观念、诚信人格、诚信习惯的教育培养机制,使大学生在走上社会之前就具备较为完善的诚信人格,是高校德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活动与诚信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生产者、营销者和消费者互为主客体,并具有不同的诚信道德规范。无论是主体还是客体,如果诚信道德缺失,则会严重地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鉴于此,在加强道德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形成道德规范与法律制约相结合的双重管理模式,并以此作为市场经济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12.
邓凡 《社科纵横》2007,22(12):34-35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阶段,"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目前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来看,构建"诚信政府"的理念还没有深入人心,而政府失信会影响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建设。本文就构建诚信政府的重大意义作了分析,并且对政府诚信在经济、法制、道德等方面的作用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原魁社 《社科纵横》2010,25(7):130-131
诚信与其他道德规则是相互关联的,但各种道德规范在不同境况下又是能区分出轻重缓急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恪守诚信时要做到既坚持原则,又能变通.但为了假仁假义而违背诚信规则是不可原谅的.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对不诚信行为的监督和约束.  相似文献   

14.
杨礼 《创新》2013,(4):87-89,98
诚信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维系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道德准绳。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加快,伴随而来的却是信用缺失、道德失范等现象的日益凸显,诚信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一个国家的公民是否讲诚信,需要国家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社会信用体系。可见,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否健全完善,对于一个国家诚信文化的积淀、良好的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毕业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慕芳 《社科纵横》2007,(10):152-153
伴随着求职高峰期的到来,大学生在推荐材料上弄虚作假、签订就业协议后违约等问题日益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也违背了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如何解决大学毕业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并且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重构高校毕业生诚信体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诚信",作为中国古代的一项道德原则,产生于远古的祭祀活动,发展于春秋的会盟活动。它以等级政治道德要求为核心,包括人神之信、君臣之信和君民之信,而这些内容为等级结构和法律所制约。从性质上说,"诚信"是中国传统公法文化中的重要观念;而作为普遍道德意义上的诚信和基于商品契约的诚信,并没有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独立的社会道德和法律原则。  相似文献   

17.
政府诚信是关乎政府形象的重要因素,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石,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要素之一;同时,政府诚信也为实现法治提供了价值基础和道德前提。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当前中国政府诚信缺失严重。这不仅削弱了政府的权威,也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破坏了法治国家的建设。构建诚信政府,对实现法治社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和实现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建新 《创新》2012,6(6):8-11
政务诚信作为一个政府应坚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底线,它不仅表征着一个国家、政府和一个社会的政治文明及其程度,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政府和社会政治文明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在当下的我国社会转型期,政务诚信已关乎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关乎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执政能力的伦理基础。良好的政务诚信对于整个社会诚信的建构与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月芬 《社会工作》2008,(22):43-45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与一系列的心理因素有关,如躲避惩罚、获得更大利益、虚荣、从众、侥幸、恶作剧和逆反心理。诚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采取适当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与一系列的心理因素有关,如躲避惩罚、获得更大利益、虚荣、从众、侥幸、恶作剧和逆反心理。诚信缺失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采取适当策略,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