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其党内民主建设思想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具有“路线一方法一策略”的系统性。从路线角度看,毛泽东强调以坚持群众路线为准绳,以反对官僚主义作风为抓手,培育党内民主的政治氛围和制度框架;从方法角度看,毛泽东提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实现党内民主的有效手段,党员的民主参与是实现党内民主生活有效性的基础;从策略角度看,毛泽东特别注重党内监督,将反腐廉政建设作为保障党内民主建设健康发展的政治条件。这三点正体现除了有效实践才是毛泽东党内民主建设的思想品格。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方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在致力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今天,重温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思想,不仅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而且是对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极好纪念。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是目前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学界近年来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大体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进行: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的重大论题进行分析;对毛泽东民主政治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系进行探讨;对毛泽东、邓小平的民主政治思想进行比较;对毛泽东晚年民主政治思想及其实践失误原因进行探析。学者的研究成果显著,但仍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人民当家作主,参与管理国家的民主国家制度和政治体制,是毛泽东追求的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毛泽东以其为理论指导,进行了国民参政会、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创立新中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等一系列政治实践,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民主政治观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模式进行探索的结晶。民主行政作为民主政治建设的逻辑拓展,是政府有效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种体制安排和治理活动。毛泽东民主政治观蕴含的核心价值对当代中国民主行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推进当代中国民主行政建设,应以毛泽东民主政治观为指导,要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政理念,健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行政制度,落实维护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6.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延安时期,毛泽东着力从功能、方法以及实践三个视角对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探索,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财富。系统提炼和总结延安时期毛泽东对党内民主探索的三个视角,对新形势下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延安时期,针对战争环境和边区实际,毛泽东提出了通过实行民主、发展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一系列关于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理论,并通过推行民主、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扶贫济困等实践举措,改善了民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累了丰富的关于民生问题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考察这一时期毛泽东的民生理论和实践探索,充分认识民主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保证、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教育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石和社会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这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全面开展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等领导人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辟的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不仅是一条将中国革命引向成功的胜利之路,一条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的科学发展之路,而且是一条艰辛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基层民主实践之路.我们党非常注重基层民主建设,尤其是在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作了艰辛的探索并实行了多项基层民主措施,现代基层民主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我们现在也在进行基层民主建设,井冈山时期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并发扬光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加强民主监督,保障广大群众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9.
“大民主”思想是毛泽东在晚年提出并付诸实践的民主理论。毛泽东提出“大民主”思想的最初目的是反对官僚主义,后来则用于进行政治斗争。“大民主”思想存在严重误区,它违背了民主的本义,忽视了民主的阶级性,违反了民主的程序性,缺乏法律上的精确性。但是,“大民主”作为一种民主政治模式,蕴含着一些合理成分,被视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理想形态。而且,毛泽东在进行“大民主”实践时,其理论思维的主观动机和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民主思想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与邓小平都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的基本观点,但是在民主的地位、形式和实践保证等方面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认识与实践。这种差别的根源在于毛泽东与邓小平不同的思维方式:毛泽东具有明显的理性主义特征,邓小平则具有经验主义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1840年西方列强进入中国之后,国内一批开眼看世界的时代弄潮儿,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将民主、法制作为理想与追求。毛泽东作为其中突出的代表,他的思想中也有着浓厚而深刻的民主思想。从中国现代化的视阈背景出发,从国家政权的夺取、巩固与维持,民主制度设计,民主实践形式等三个角度与层次来把握毛泽东的民主观。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文化三者相结合的产物,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的内容、中国的作风和中国的气派。现行的“毛泽东思想”概念主要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很少讲甚至可以说基本上不讲与中国历史文化相结合,除了带来对毛泽东思想丰富内容的简单化外,还会导致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理解上的偏颇,导致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忽视。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屯垦思想来源于中国古代屯垦戍边的历史经验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的客观要求。毛泽东屯垦思想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生的前提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实践毛泽东屯垦思想的成功典范 ;邓小平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并从战略高度规定了兵团的任务和具体组织形式。这是在新形式下对毛泽东屯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学术研讨会,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集中探讨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二是多角度、多侧面地深入研究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三是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来源、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四是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好的会风;五是检阅和凝聚了研究队伍,增进了友谊,沟通了信息,增强了信心,明确了方向。同时,站在21世纪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进程来审视,民主革命时期的研究、社会主义时期的研究、相关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研究方法的研究等五个方面需要加强和深化。对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必须做到科学性和政治性的高度统一;重视研究史料,重视搞清事情的本原及来龙去脉;注意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注意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传播工具扩大学术影响,加强研究队伍的横向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15.
从毛泽东等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有关论述出发,分析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基本特征、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进一步说明了正确认识和研究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毛泽东"让人民监督政府"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监督理论、中国革命斗争时期政权建设的实践以及中外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7.
扶弱抑强是毛泽东终其一生矢志不渝的治国理念.这种独特的治国理念表现在诸多方面.在政治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反对官僚主义,实行彻底的群众路线.在经济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破除所谓"资产阶级法权",实行大体平均的分配制度.在文化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反对"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破除对专家教授的迷信,打破知识垄断,塑造工农大众的文化主体地位.在外交领域,毛泽东的政策取向是坚决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始终不渝地对弱国穷国给予道义支持和物质援助.毛泽东扶弱抑强的治国理念及其实践给后来的政策制定者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索.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化观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著作中,总结了"五四"以来新文化运动的经验教训,阐明了新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并指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三化"方向。毛泽东的文化观是对中国无产阶级和革命文艺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自觉能动性”思想是毛泽东人生价值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毛泽东矛盾转化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自觉能动性”思想体现了物质与意识、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是中国革命所以能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重要经验之一;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论联合政府》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研究中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但由于1953年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时,毛泽东对这篇文献进行了修改,特别是对其中关于资本主义的论述做了重要修改,因此《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献与其它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之间就出现了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毛泽东对《论联合政府》的修改,体现出了建国前后苏联控制下的共产党情报局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政治压力,这也是毛泽东当时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法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