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疆处于我国疆域的边缘地带,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空间、政治环境、历史文化以及社会背景等因素,使得边疆治理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性要素,边疆治理与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边疆治理的成效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盛衰兴亡,对于整个国家的安全稳定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时代边疆治理的重要性与特殊性,直接决定了国家的全局治理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但我国在边疆治理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边疆的改革发展严重滞后,尤其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边疆治理问题更加凸显。从新时代国家视阈高度对待边疆治理问题,以国家政策方针为导向,重新审视当前边疆治理具体形势,创新优化治理措施手段,已经成为国家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中国和中国的边疆 现在的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中国的概念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由最初的京师①、华夏地区,到由汉族和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所统辖的地区,近代始才专指整个中华民族(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共有的国家为中国,以区别于其他国家,具有了现代意义国家称谓.总之,中国概念的演变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采取措施达至边疆的善治.但这离不开熟悉、运用党的边疆治理政策,因而有必要回顾中国共产党历来的边疆治理政策并从中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4.
推进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边疆稳定、发展以及强盛边疆方面具有多重意蕴;梳理"边疆治理""中国边疆治理体系""边疆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核心概念,是在理论上建立中国边疆学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和学术体系的内在要求;在实践上,未来边疆治理应着力实现"五力并举、富边强...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家实施沿边开发开放战略,边疆地区依靠自身的优势和特色,逐渐成为经贸活跃、文化交融的“热点”地区。在全球化与区域化并进的今天,边疆不再是传统军事安全层面上的单纯的政治边疆、国防边疆,它已成为国家全方位开发开放的前沿。在保证边疆经济繁荣和社会安定的前提下,消除威胁边疆社会发展的各种非传统安全隐患,整合各种统制机制治理好边疆,从边疆文化的构建入手,通过边疆文化的社会功能,探索治理边疆、稳定边疆、繁荣边疆的途径,从而使边疆地区得到长久而稳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地边疆地域辽阔,随着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其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由此带来我国陆地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格局中的地位相应地突显出来.我们以政治学的理论视野对以往陆地边疆治理实践进行了梳理和反思,可以把我国长期以来逐渐形成的边疆治理模式概括为软治理模式和硬治理模式,从治理效果来看,发现两者各有利弊.通过比较和权衡,我们认为我国陆地边疆治理的最佳格局应该是实现软治理与硬治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受到“现代化”、“民族—国家”以及“主体性”等思维的制约,导致研究出现诸多困境,需引入诸如全球治理之类的新视角。全球治理与当代边疆治理之间存在着三重关系:当代边疆治理可以成为实现全球治理目标的重要场所;全球治理可以为当代边疆治理提供新思路;全球治理与当代边疆治理间也存在着张力。从全球治理的视角来看,可以从“多元中心治理”、“国家认同重构”、“边界内涵变迁”三种研究路径切入,从而实现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研究的重构与转型。  相似文献   

8.
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边疆治理创新的必然选择。运用Nvivo软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层面发布的123份边疆治理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的核心经历了由保稳定到促发展、再到强边疆的转变,边疆治理政策趋向成熟。但边疆治理政策对供给型政策工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政策工具使用领域与政策目标的匹配不均衡,对铸牢边疆地区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聚焦程度有待提高。要促进政策工具结构合理化,推动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的整合,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策聚焦度,从而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边疆治理政策。  相似文献   

9.
陈霖 《学术探索》2010,(1):17-23
在中国现阶段的种种边疆问题中,海权问题堪称“丢不得、谈不拢、打不得”的难题。因此,主张通过深刻认识海权的内涵与意义;透彻了解中国对海权的需求与期盼;清醒分析南海问题对海权的影响与冲击;认真弄清钓鱼岛问题对海权的损伤与危害;积极制定维护中国海权的战略与战术等办法来治理好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认真研究中国边疆政策的成败得失,对于维护国家统一、边疆安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必须在新资料的系统发掘与整理、研究内容的深化与研究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这三方面创新和开拓。而从推动研究的组织者视角言,有三点需要重视,第一要理顺研究与决策的关系;第二要应在研究中坚持学术与政治分开、历史与现实分开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杨明洪 《学术界》2022,(10):53-64
边疆治理现代化是边疆治理制度由旧转新的过程。内含于国家治理现代化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国家治理,边疆治理现代化生成有其自身的制度逻辑。边疆治理有其自身特殊的使命,需要着重解决国家政治制度与边疆社会公共生活的衔接问题以及边疆与国家腹地的整合问题。对上述两大问题形成的内在张力及其当代困境进行检视,能够揭示我国边疆治理的制度逻辑与未来选择的可能性道路。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治理相比,边疆治理的差异性决定边疆治理现代化必然遵循双重逻辑转化,一是从“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二是从“边疆本位”转向“国家本位”。然而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挑战阻碍了逻辑转化进程,造成当今边疆治理面临极大的困境。为此,未来边疆治理这一逻辑转换仍然需要坚持以“国家本位”为先决条件,既重视边疆治理的资源输入和能力建设,更重视逻辑建构,不断向“治理取向重构”“治理结构重组”“治理体系重构”和“治理能力重塑”注入制度逻辑转换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边疆治理现代化是将社会主义制度植入边疆并将其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过程。它走了一条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的成功道路,形成有中国特色的边疆治理模式。1949年,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理念根植于边疆治理之中,由此人民治理方式应运而生。人民治理可以视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的底色,高度概括了当代中国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经验。中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在充分凸显人民治理这一底色的基础上不断吸纳改进各种优秀治理办法的结果,是多层次、立体式的边疆治理策略体系。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的边疆治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平 《学术探索》2008,(2):28-34
边疆是一个国家特殊的区域,中国古代由于没有确定的边界,所以把王朝国家统治的边缘地带视为边疆,这样的地区也是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所以也被视为民族地区。近代以后,特别是随着民族国家的建立,国家有了确定的边界,因而形成了以边界界定边疆的方式。由此界定的边疆,就是国家邻近边界的地区。中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边疆治理,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边疆问题的解决不是一劳永逸的,旧有的边疆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还会产生。因此,边疆治理是一个不断常新的过程。今天,中国还面临着发展、稳定和安全三大边疆问题,不仅要进行边疆治理,而且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边疆治理进行重构,促进和加强边疆治理。  相似文献   

15.
我国陆疆合作型治理是中央政府及其陆疆地方政府在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把拥有不同资源优势的政府组织、社会组织、企业组织及其社会公众统合成一个拥有共同目标、既合理分工又有效协同的治理体系,以陆地边疆问题的解决为依归的边疆治理模式。陆疆治理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国际性等特征决定了合作型治理是陆疆治理的最佳选择之一。合作型治理理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也决定了该治理模式是推进陆疆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陆疆合作型治理模式大致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建构:府际间的协同模式、政府与社会的共治模式、政府与市场的互补模式、政府与公众的互信模式等。  相似文献   

16.
边疆治理是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了边疆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实现边疆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边疆治理的具体实践中,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不断实现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契丹是游牧于西拉沐沦河、老哈河一带的古代民族。在辽太祖、辽太宗东征西讨创建国家的过程中,征服了诸多民族,创建了一个版图辽阔的草原帝国。辽朝对游牧于漠北的"阻卜"各部族前后发动过四次大规模的征服,将各个游牧部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使得辽朝西北边疆地区逐步稳定下来。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治理,辽设置了西北路招讨司,派遣契丹贵族出任西北路招讨使,建立边防城,移民屯田,加强了漠北草原与辽内地之间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使有辽一代的西北边疆一直处于辽的有效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拥有丰富的地缘边疆资源,也拥有悠久的边疆经营史.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特纳“边疆假说”理论(“社会进化论”、“非均衡性发展论”、“环境适应论”、“美国例外论”等),对于当代中国边疆研究有一定的启示.特纳认为“边疆”是美国历史发展和社会进化的核心动力,并最终推动了整个美国的文明进步.事实上,边疆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也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边疆的拓殖、经营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开放兴边方略是国家为了加快边疆发展,把建设边疆开放高地作为战略方针,持续挖掘边疆开放优势,就如何形成边疆全面开放新格局所研究、制定和推行的总体性开放政策。开放之所以能够成为治边兴边的重要方略,源于开放是加快边疆发展的战略举措,是激发边疆社会活力的重要方法,是建设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前提条件,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本条件。开放兴边方略的形成将为边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政策条件和人才支撑。实施开放兴边方略须把对内对外开放统筹考虑,须把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点,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决条件,把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作为基本条件,把边疆发展和安全统筹起来,把边疆建成新发展格局的示范区作为目标,把构建制度型开放作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次边疆连接国家主边疆和核心区,历来是国家治理主边疆地区的战略基地、交通孔道和经济辐射中心。国家空间治理的"核心-边缘"二元结构叙事和实践,忽视了次边疆与主边疆治理的互动、互构关系。王朝国家对西部次边疆治理的战略地位认知与实践探索,为当下次边疆治理的战略地位认知和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历史镜鉴。当前,次边疆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国家空间整合、边疆安全治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然而,次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难以完全适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要。为更好发挥次边疆地区的空间功能,需在国家治理全局中强化对次边疆地区的空间谋划,发挥次边疆在促进边疆与内地一体化发展中的纽带作用,构建主、次边疆安全的协同治理体系,着力发挥次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的历史功能与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