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信者悖论是一个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因此实质上是一种语用学现象。通过在语用视域之下的考察可以发现,该悖论是关于信念的悖论的核心,构成了对信念理论的一种最为严重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信念规范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社会实践问题,也是哲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信念的真理规范,基于真理概念的反驳思路主张真理概念的内在价值并不足以辩护真理规范。信念的真理规范面临着两分缺陷、应用难题和局部性难题。从认知维度上看,信念的发生与修正应该执行的是知识规范。信念的知识规范的恰当解读是"S相信p是认知上可允许的,当且仅当S知道p"。它强调的是一种认知规范,而不是审慎规范或道德规范。与此同时,它进一步弱化了规范力,给信念自由留出了更多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康德提出我们具有一类被称为“视之为真”的心理状态,其中包括主体对于判断的三个阶段的态度,即意见、相信和知道。康德说明他如此分类的理由是这些态度在主观和客观上的根据是否充分,然而康德事实上谈及三种意义的主观根据和两种意义的客观根据,并且三阶段的划分是依据认知现象性所作出的。一些研究者将视之为真划归“接受”这类命题态度,从而区别于当代的信念概念,这可能是一个误导性的观点,同时也会丢失康德主张中有益于当代信念论的内容,这些内容至少包括信念的实践性目标、信念的间接意志主义等。  相似文献   

4.
贝叶斯主义知识论主张使用概率建构信念度模型。对于如何理解概率,存在着主观主义与归纳主义两种不同的信念度模型。主观主义认为,概率是主体主观的、私人的信念度,理性主体的信念度应该满足概率主义原则与条件化原则;归纳主义认为,概率是命题之间客观的辩护联系,理性主体的信念度应该与之相匹配,并遵守无差别原则。主观主义描述了现实主体的现实信念度,陈述了世界所是的样子,因此,主观主义更可取。  相似文献   

5.
信念与知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知识论构成的一部分,信念论主要研究有关信念的性质、信念与知识的关系、信念与理由的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关于信念的性质,当代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是把信念作为一种以命题方式表示同意的态度,二是把信念作为一种倾向、意向,三是把信念作为实践利益考虑的产物。在信念与知识、信念与理由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当代西方最为激进的主张是否认信念存在的"消除主义",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奥迪对"理由"做出的界定与分类,对理由与信念之间的结构性与解释性联系的分析。本文认为,知识属于信念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克里普克信念之谜表明,在信念语境中从广为接受的“去引号原则”和“翻译原则”出发能够推导出矛盾。进一步分析可以揭示,矛盾的得出实际上源于经验事实的不利出现,而确定句子的真值必须充分考虑具体的情境。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言语博弈群体中的每个认知主体,其三个认知世界(信念世界、怀疑世界、无知世界)随着与他人的言语交流而变化。公共信念是理解言语交流的核心概念。某个命题之被表达其原则是:被表达的命题其命题态度不是公共信念。一个群体能够进行交流的条件是:至少存在一个人的信念或疑点不是公共信念。充分交流之后,公共信念集达到极限,此时任何表达都不会增加该群体的公共信念。公共信念逻辑为所有群体公共信念集中的共有部分,它们构成这样的公共信念"每个交流者是理性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信念伦理学跨越了诸如知识论、心理学、道德哲学和宗教哲学等各种学科。目前国际国内学界对于这个重要学术领域的专门性的研究尚不多见。这里所谓的“信念伦理学”(Ethics of Belief),不同于人们通常所说的基督教的“信念伦理(学)”(Ethics of Conviction)。广义地,指对正确和错误的相信行为、信念的规则和规范的研究。狭义地,指对负责任的和不负责任的相信行为,尤其是信念的道德规则和道德规范的研究。借鉴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笔者提出如下的信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构架:(一) 信念伦理学的前提研究:(严格的)信念伦理学如何可能?(二) 规范信念伦理学研究:(1)信念确立的伦理学;(2)信念确证的伦理学;(3)信念确定的伦理学;(三) 信念德性伦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9.
公正世界信念是一种主观认知,核心理念在于个体是否坚信自己或是他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公正的世界,是否相信每个人所得到的都是其应得到的。公正世界信念对于个体心理健康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对61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使用公正世界信念量表、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感恩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探讨共情能力与公正世界信念的关系,以及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在共情能力与公正世界信念之间的中介作用。论文认为,大学生的共情能力不仅能够直接预测其公正世界信念,而且能够通过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地预测公正世界信念。  相似文献   

10.
公正世界信念对亲社会行为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抑制作用。从道德心理学视角出发,不同行为的产生取决于对事情做出的不同道德判断,即自我和他人公正世界信念对道德判断的不同影响。采用实证方法进行探析,有助于寻求公正世界信念出现功能分离的内在原因,而且对亲社会行为的产生具有积极促进。  相似文献   

11.
在哲学基础理论中特别是认知理论中存在两组密切相关但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基本范畴问题,这就是信、所信、相信、信念与知、所知、知道、知识及其相互关系问题。所知必有所信,知道必定相信,反之则不成立,故“所信”、“相信”、“认为”是比“所知”、“知道”等更为基本的概念,实际上,前者才是哲学认知理论乃至整个哲学研究的基石、出发点、归宿和终极预设;知道、知识不等于相信、信念,也不等于为真的信念,知道、知识与相信、信念的区别也不在于凭据、证据、证明;知道、知识不过是一种特殊的信念,是以经历、感触为前提的为真的信念。  相似文献   

12.
《楚辞》中的《卜居》、《渔父》可称为姊妹篇,在情感的表现与写作手法上,《渔父》与《卜居》体现着一种递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即从雄视傲物的自负到满腹牢骚的自嘲。文中将自负与自嘲作为两种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方式来加以说明。两种写作心态,共同统一于对祖国的热爱这一信念之上。  相似文献   

13.
不存在私人信念,信念在本质上是公共的,它已经隐含相应的行动中所包含的事件之间的解释关系。能动者不可能获得孤立的信念,获得一个信念需要获有为共同体所共享的信念整体。这意味着能动者的信念亦能为他者所理解和接受,并在公共的维度中得到证成。证成信念的起点是可被观察的行为和断言,戴维森和布兰顿的相关思想为我们提供了证成信念的解释进路和推论主义进路。最后以“摩尔悖论”为例,探究了“信念本质上是公共的”这一观点的一个运用。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教师信念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信念是用以理解教师思考、教学实践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概念,从教师信念概念的界定、教师信念影响因素、教师信念与教学实践关系、教师信念改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对国内外教师信念研究进行归类和梳理发现,教师信念的形成与变化主要受到了个人背景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教师信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因,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的首要条件是教师内在信念的改变。目前,我国教师信念研究缺少在对教师信念内容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从课堂决策微观层面了解教师真实信念等方面的研究,少数民族教师信念研究更是处于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15.
一条暗藏在《卡斯特桥市长》中的线索是信念,即人们判断事物的标准,一整套价值体系。作者正是依靠这种信念的内在动力,来展开人物思想活动,描写人物行为,控制着叙事的发展。这种信念的支配力量体现在对人物命运的叙事上。顺应这一标准的人物,其命运便是好的、善终的,而背离这一体系的人,其命运便是多遭不幸的。而这种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对人物的思想和行为的叙事上。在主人公亨察尔的身上,体现的是对信念的坚守和违背这一矛盾的存在形式,但最终他的信念战胜了他的弱点,他在生活的磨难中完成了对这种人的信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倡导联盟框架是对进步主义、利益组织竞争以及意识形态冲突三种政策模型的发展;它主要集中对信念体系的分析,把政策信念系统作为政策共同体内在的稳定的参数,强调政策僵局是发生政策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政府管理政策僵局就是要创造一个公开、理性和经常性的对话机制,从而促进政策学习与政策妥协.倡导联盟分析框架对于分析和理解近年来我国有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变迁,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念在实践中具有三种最基本的作用:信念是实践活动的动力、支柱、指南。这些基本作用是内在地交织和渗透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综合发挥作用的。任何信念在实践中的作用,都具有社会历史性,都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只有正确地理解信念在实践中的作用,才能够在现实中传承着人类的文明,同时又能够在文明的传承中推进着人类的现实,生发出新的人类伟大文明。对信念在实践中的作用的分析与研究,需要大量的新成果、新事实来丰富和发展。随着信念在实践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和深入理解,整个人类的实践的主体性水平将大大地深化。为此  相似文献   

18.
近现代科学作为卓有成效的认识方式,是建立在几个基本的理性信念即存在信念、可识信念和经验信念之上的.这些信念潜存于任何现实的科学认识活动过程中,规范、指导着实际科学认识存在信念为科学提供了最基本的存在框架;可识信念明确了科学的目标和方向;经验信念则确立起科学的现实基础.它们统一为科学理念.科学理念则构成科学的全部根基,是科学认识的根本逻辑前提没有科学理念,科学既不可能生发,也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常频词汇——“信念”是各学科领域相当重要的研究话题。而对于什么是“信念”,目前却缺乏普遍而统一的理解。文章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对“信念”内涵进行回顾与解读,拟从交叉学科中“信念”内涵的独特界定和视角探寻“信念”内涵的共性。同时,以数理实证研究和案例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分别对“信念”的测量方法进行整合归纳。研究发现:各学科视域下“信念”内涵不仅各具特色,赋有个性,且存有包含目标、理论基础、逻辑性以及与行为相关联的共性;与此同时,“信念”量化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信念”测量方法研究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认识信念是指教师对知识的本质特征、教学的本质与过程、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基本特征等方面的认识所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带有一定“意动”成分的基本观点、态度和心理倾向。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结构由知识信念、教学信念、学习信念、学生信念等要素组成。知识信念包括对知识认知、知识性质、知识价值、知识结构的认识信念;教学信念包括对教学本质、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教学操作、教学评价的认识信念;学习信念包括对学习过程、学习能力、学习结果归因的认识信念;学生信念包括对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发展、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信念。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的构成要素,编制“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结构量表”,建构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结构模型1,并进一步提出具有竞争意义的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结构模型2和模型3。通过分析、对比模型2和模型3,发现模型3的χ2、RMSEA、NFI、IFI、CFI等数据均优于模型1,从而验证了这一结构的合理性。“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结构量表”可以作为了解教师教学认识信念状况的诊断性工具,也可作为研究教师信念的测量工具。厘清教师认识信念的内涵要素与结构逻辑,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参照意义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