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同志在《环境保护要靠自觉自为》一文中首次使用两山之喻,回应如何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这一时代之问。两山理论萌发于生态省建设逐渐深入、抗击非典宣告成功之时。在绿色浙江、(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氛围中,浙江省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文明建设优势条件等为两山理论研究破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习近平同志对两山关系的持续思考与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同步,这样的思考创造出的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而不是企业家或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思想;是发展观,而不是经营技巧或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三个地方提到了美好生活,这是党的历届报告中从未出现过的。进入新时代的中国,需要中国共产党牢记初心,以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勇毅,力求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制度、发展无法满足需要之间的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美好生活基于全面而真实的权利正义需要之上的新价值叙事。这种新价值叙事既是美好生活的价值期许,同时也是美好生活的必然实践逻辑。只有在物质富足的基础上,进行制度创新、理念创新,带来权利、正义等的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才更有内涵、更有境界。只有此,才能拓展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纵深,真正实现解放人、发展人、实现人的宣言。  相似文献   

3.
"两山理念"是新时代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生态+大健康"产业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是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产业路径,发展"生态+大健康"产业不仅可以提高资源利用层次,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可以有效拉动内需,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阐述了"生态+大健康"产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从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健全政府工作机制、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要素市场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促进"生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两个结合”表明,一方面,中国共产党持续致力于传承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使这些“文化基因”走向大众化、时代化;另一方面,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粹,并将其转变为标识自身特质的“政党基因”。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走向民族化辩证地统一在从“文化基因”到“政党基因”的转变过程中。在此,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内化为中国共产党秉持的执政为民、人民至上、取信于民、公平法治、和谐共生、共同富裕的优良传统与价值观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实现了现代转型,成为中国共产党本质属性与价值归属的源起,是党凝聚民族、改造社会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美学经历了从"去实践化"到"去本质化"再到"去美学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相对于实践美学乃至新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后实践美学的脱胎换骨最为成功。而在后实践美学之后,美学则面临着从"美学"到"后美学"的根本转换,"美学的重建"与"非美学的思想"是当代中国美学所面临的全新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7.
王力军 《齐鲁学刊》2002,1(3):57-62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两个必然”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科学概括,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提出“两个决不会”理论,则强调了人的认识一定要符合客观规律,因此它是对“两个必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两山”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新时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指导原则。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关系归根到底是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安徽始终践行“两山”理念,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高位推动保障全省生态安全、守护江淮大地美丽容颜,奋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创新安徽支撑绿色江淮,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好安徽愿景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9.
关于文化经济理论渊源及其发展的“驱动力”原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赞晓 《理论界》2007,(8):6-10
文化经济范畴是“舶来品”,可区分为广义文化经济和狭义文化经济。资产阶级经济学派对文化经济的相关论述,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文化经济的重要论点都是文化经济的理论渊源。文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可分为“企业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物质经济优先发展的驱动,人们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驱动,增强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驱动,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以及文化经济主体利益的驱动构成文化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原理,这一原理对我国文化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振兴,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作为乡村建设中的重要成员,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地位。“补充式”发展侧重解决乡村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沉积式”发展侧重提升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能力。当前,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问题依靠“补充式”发展得到了基本解决,而“留不住”的问题则更多需要通过“沉积式”发展加以解决。拓展乡村教师来源渠道、打造乡村从教生活方式、重构乡村教育体系,促使乡村教师成为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体力量。  相似文献   

11.
“趣”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它作为一个美学要求历经漫长的演进过程,逐渐从生活深入到艺术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从事艺术活动的重要审美原则“。趣”既是艺术创作追求的美学境界,也是审美鉴赏追求的重要内容。以“趣”为母体,不断地延伸扩大,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审美范畴家族。  相似文献   

12.
“跨越‘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提出来的 ,“可以跨越卡夫丁峡谷”就是指可以避免经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所给人民带来的痛苦。马克思这一理论含义深刻 ,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而且对于当今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走有本国特色社会发展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想 ,一定能在中国实现  相似文献   

13.
自西方美学理论体系和知识谱系输入中国以来,美学就开启了其中国化历程。吕澂从“美的要求”出发,倡导建构一种“全体的美学”,为美学中国化定了基调。然而,“五四”反传统的时代文化心理和东西方在形而上学上的分歧,阻碍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及审美经验的融通与结合,美学中国化一度陷入了困境。直到朱光潜“情思融会”说的提出和朱鲁之间“静穆美”之争的发生,美学在经历了从美学观念的接受到辩证思维的引进、再到与本土形而上学的接轨三个阶段后,才初步完成其中国化历程,并走上了理论阐释与创作的艺术展示交叉整合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吴业苗 《兰州学刊》2023,(7):134-143
县域经济发展是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平衡发展和推进县域居民过上日益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撑,亟须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提质增效。然而,有学者认为县域经济成长空间很有限,尤其在中西部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必然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地级市被拖垮的问题。其实,国家正在推进的乡村振兴、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等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发展激活了新引擎,释放出新活力,并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县域经济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可以依托国家推进乡村振兴和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以及国家重视“三农”问题解决的利好政策,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早期两河流域研究中,特别是涉及有关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讨论,“神庙经济”、“神庙国家”或“神庙城邦”论依然有着意味深长的生命力。其核心看法认为,在最早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社会政治制度乃是以神庙为中心的神权政治,神庙占有全部土地,控制全部经济,这种典型的神权政治及其变形对后来两河流域政治经济传统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其表达足够简单直接,“神庙经济”论成为把握早期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形态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方便标签。通过学术史的梳理和对有关证据的重新审视,有理由认为作为一种理论模型的传统“神庙经济”论已经基本寿终正寝。另一方面,对两河流域早期神庙及其经济和社会地位的讨论仍然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涉及早期两河流域神庙的新近研究表明,虽然还没有成型的迹象,同样以神庙为关键的新理论可能正在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对当代中国经济腾飞的理论阐释有可能对构建一种早期两河流域研究新的“神庙经济”论提供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两个必然"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它指明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实践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影响了人们对"两个必然"的信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曾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则为"两个必然"原理提供了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17.
近现代以来,现代性变迁作为重大变量牵动着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现代意义的“中—西”关系也由此形成。“中—西”关系视野呈现出中国现代化进程,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美好生活诉求在西方思想中有一些阐述,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长久以来是理想憧憬。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愈益快速、广泛而深入地推进,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人民的美好生活诉求不再局限于理想憧憬,成为国家的清晰目标和政府的重要责任。随着当代中国的持续变革和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东方与西方、中国与世界之间的互会和互义也在更新,为“中—西”关系添加了一系列现实因素和实际变量。这一过程将不断展现出中国式现代化对于促进全球社会进步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不断趋近美好生活诉求这一目标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8.
对于船山“兴观群怨”,学者们作出了各种阐释,本文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进行阐释。首先从接受时象考虑文本潜在美学评判标准;其次,接受主体不同对美学价值取向阐释不同;再次,接受主体在接受过程中有荚学上的独特心理体验。  相似文献   

19.
人文关怀是"人文理论"与"文人理论"的统一,每一个从事社会知识或自然知识研究和教育的人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切实有效地纠正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的"忘本"倾向、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忘本"倾向、对自然知识的"忘本"倾向。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袤山地丘陵的"绿色资源宝库"尚未被开发利用。"两山论"以辩证方法论提升和丰富了发展经济学,尤其是创新了空间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为打开我国绿色资源宝库、振兴木本粮油特色产业敲起洪亮的钟声。运用"大资源观",可以全面认识我国发展木本粮油特色产业的优势条件及其重大意义:它是改善供给质量的"粮安工程"、建设美丽祖国的生态工程、科学开发绿色资源的民生工程和深度合理开发资源的空间工程。振兴木本粮油特色产业,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补足短板;以"两山论"为引领,打牢产业发展的基础;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突出特色,建设现代木本粮油产业经济体系;探索新形式,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