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传播力建设的核心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媒体,围绕着这个核心,国际传播力的影响因素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媒体自身的公信力、主流渠道、主流受众、主流信源、议程设置与框架能力,这五个方面同时也是媒体品牌的构成要素。加强我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力建设,应从如下方面着手:争夺国际传播话语权,增强议程设置和框架能力;善用权威信源,提高我国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善用公共外交,促进我国主流媒体的对外交流合作。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后,国内学术界研究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热情高涨,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但是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中存在着重复研究、方法局限、基础理论薄弱、思想力和原创力不足、翻译质量良莠不齐以及研究文风有待改进等问题和隐患.因此,从中国目前的研究现实出发,深化当代英美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一是要加强文本的深度耕犁与重要人物的深度研究;二是要全面开启具有世界视野的比较研究;三是要实现跟踪研究与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有机互动;四是要凸显研究的目标取向与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的参与性、开放性、复向传播性、对话性、圈子性、情感联动性、跨界性等特性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加强对社交媒体的深入研究,和传统媒体形成合力,增强时效性;创新工作形式;贴近群众;加强社交媒体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建立一套长效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考核等.  相似文献   

4.
5.
智慧全媒体的发展为主流媒体的传播效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是当前主流媒体人需要积极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媒体传播效果为核心切入点,积极探索智慧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主流媒体传播效果的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自从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就不断面对新技术和新观念的冲击,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广电媒体探索出了改革的方向,并焕发新的活力.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把握好5G、4K/8k高清转换、大数据、人工智能带来的新机遇,全力推进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移动优先、一体发展、多屏互动、矩阵传播,对于主流媒体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在我国的传播过程中不断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 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可以分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时代五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得到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主流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加强传播主体和传播受众两支队伍建设、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30年来中国的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运动中相互促进。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领袖与群众的合力结出的丰硕果实。  相似文献   

9.
梳理总结国内外关于媒体融合的研究,以《人民日报》为例探析媒体融合视域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在媒体融合视域下,《人民日报》推动媒体融合向移动化、微平台转型,提升移动传播力;应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语态创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提供高质量的新闻信息产品;树立一体化发展观念,塑造品牌合力,传播主流声音。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更趋向内容主流化、深度融合化、社交个性化、影响国际化。  相似文献   

10.
冯建华 《云梦学刊》2010,31(1):150-152
互联网促进了新闻流通领域的开放,对外媒体已很难拥有信息资源上的对外垄断优势,惟有提高新闻品质和公信力,才能增强舆论影响力,进而担负为中国塑造良好国际形象的重任。  相似文献   

11.
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只有不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使之更好地被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才能更好让其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才能更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境。因此着眼于当代中国现实情况,本文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引领我们兴党、富国、强民的科学理论,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贯穿于我国社会各阶层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推动当代中国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融媒体时代的深刻变革为性别平等文化的广泛传播带来崭新契机。新型主流媒体是我国弘扬性别平等价值观的重镇。使用联合国“媒介性别敏感指标”对《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性别状况评估,辅之以对青年网民和主流媒体工作者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新型主流媒体能多角度展现当代女性的社会风采,为女性媒介形象注入新的时代精神;能有意识使用新闻事实和科学数据破除性别角色定型。同时,一部分主流媒体的受众具备良好的媒介性别素养,对性别歧视和性别定型现象积极发声。但是,女性在新型主流媒体报道中的可见度和话语位阶仍明显偏低;单方面强化女性的观赏性和家务职责仍是新闻传播中的常态。这些问题都亟待从法规政策、媒体管理、新闻实务等角度推进变革。  相似文献   

14.
何殿 《江西社会科学》2023,(10):199-205
随着新型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场成为信息传播、意识形态碰撞的新阵地,导致网络舆论乱象丛生,严重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占据新传播格局下的信息传播制高点,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新时代以来,新型主流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在传播形式、传播途径、传播效果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无形传播、立体传播、有效传播、主导传播,使其入眼入脑入心,成为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这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凝聚和激发全体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主流媒体的定义、特征  何谓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的本质、核心和标志只有一个 ,就是以它的思想影响力受到社会主导阶层的关注 ,成为社会主流人群每天必阅的媒体。不管是它的忠实读者还是被它屡屡批评的对手 ,都对它张扬的理念无法抗拒 ,成为一种主动或被动的思想追求。主流媒体是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大众传播媒介。具体地说 ,一是有能够形成相当影响力的基础发行量 ;二是有一定数量的忠实的固定的受众群 ;三是在重大事件上能够领导和形成高质量的舆论 ;四是能够影响并指导老百姓的生活 ,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五是转载率、评论的引用率要达到…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性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主题和内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努力寻求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继承与创新并举中推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和完善,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担承中国现代性建构这一历史重任的理论勇气和智慧,对于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各个阶段的历程表明,要有效地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就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必须坚持组织传播与民间传播并举的传播模式,必须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传播形式,必须推动从高调动员到常识政治的话语转换,必须实现从单一灌输到多元渗透的方式更新。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精华,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着眼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振兴发展,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透视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展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第三,当代世界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走向预示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四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中的重大问题,涉及到党能否使自己的理论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实践力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大众化,人民群众的理论需求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完全能够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寻找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目标是要创建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进而形成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性特点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所在,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区别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标志。具体言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逻辑结果,是当代中国文明成就的世界性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