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民主课题因涉及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近一个世纪始终是西方众多学科关注的热点问题.西方的经济民主或产业民主观念是政治民主的延续,有着深厚而广泛的理论和社会基础,产业民主的观念与实践是十分有意义的历史进步,对 20 世纪以来的西方社会发展一直产生着巨大影响.中国学界应高度关注西方社会在这方面的探索,为中国的劳资关系发展与社会和谐,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共同因子法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和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对空间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具有降低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具有提升空间不平等的总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间接效应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提高空间不平等水平,兼具有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且数字经济还具有削弱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水平进而降低空间不平等水平的中介效应机制。将高等教育不充分发展分解为高等教育的规模不充分发展、公平不充分发展和质量不充分发展,并采用共同因子法处理变量之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结论依然稳健。  相似文献   

3.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和跨国流动性差异,以及资本的高收益率优势和经济制度的差异化设计等因素,都会加剧居民财富不平等状况。并且唯效率优先的金融制度设计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模式,会使金融资源分配对贫穷群体产生排斥性,再加上财富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会让富有群体享有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和更快的财富积累速度,这也会恶化居民财富不平等状况。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地位、生活方式与健康不平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甫勤 《社会》2012,32(2):125-143
以往研究多认为社会经济地位是人们健康水平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但对其影响机制却缺乏理论解释和检验。而社会流行病学研究关注与健康相关的生活方式及行为因素对人们健康水平的影响,但忽视了社会结构因素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型塑作用。本研究根据健康生活方式模型将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健康水平的中间机制,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05)”数据,分析中国民众健康不平等的形成过程。研究发现,同欧美主要发达国家一样,中国民众也存在明显的健康不平等,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其健康水平越高。社会经济地位主要通过健康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健康水平,其影响机制可以描述为,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人越倾向于拥有和维护健康生活方式,而健康生活方式又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两个世纪以来,以自由平等为价值目标的民主理念不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而且已经成为各国构建政治制度的价值基础.然而,在女权主义者看来,民主政治对于女性并不意味着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女性不仅没有被赋予和男性平等的权利,而且有被日益边缘化的危险.正是基于这一事实,女权主义者以性别差异为视角,重新考察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从中找出女性被排除在政治权力运作之外的根本原因,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强烈地批判民主政治忽略性别差异和女性权利的事实.对性别差异的认识及对平等权利的追求,使女权主义在对传统政治观和权力观形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促进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
教育不平等与教育扩张、现代化之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精明 《浙江学刊》2000,24(4):66-71
本文利用笔者所参与的一次全国性大型社会调查数据来探讨各学龄群体的受教育程度的不平等问题,并从微观、宏观两个层次上分析了影响学龄群体教育获得的因素。微观层次划分了五类教育不平等教育获得结果的不平等、父亲教育、职业的影响、个人的身份、性别差异。宏观层次分析了教育扩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对五类教育不平等的影响。文章结尾尝试提出了分析人们教育获得过程的一个因果模型。  相似文献   

7.
许庆豫 《阅江学刊》2011,3(4):61-68
制度性教育诞生伊始,教育不平等现象便开始产生。这一现象成为西方许多学者和思想家关注的对象。人们试图消解教育不平等。而事实上,教育不平等现象始终无法消亡,甚至很难淡化。主要原因是这一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技术基础、社会制度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础,有着复杂的教育效应和社会效应。上个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许多学者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平等现象深刻而多样化的原因与效应,寻求从不同视角解释或批判教育不平等,致力于合法化或者消灭教育不平等。纷繁丰富的观点和研究结果启发着人们更为全面和客观地理解教育不平等现象,并为人们努力淡化教育不平等提供了思想启发,奉献了更为现实和可行的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8.
9.
精英与民主: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旨在介绍与分析西方精英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及其主要思想 ,从中发掘出对中国民主化有所启迪的思想资源。精英主义理论的出现与发展一再地向人们发出了这样的问题 :民主究竟是由少数人统治还是由多数人统治 ?意大利的莫斯考等开创了精英主义民主理论 ,韦伯结合现代科层制对民主作出了分析 ,而熊比特对精英主义的民主理论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尔后达尔、杜鲁门等进一步发展了熊比特的思想。而当代的民主理论家们似乎不太关注规范性问题 ,更关注的是民主如何转型、民主如何巩固之类问题。对于世界民主第三波 ,精英主义民主理论重点在分析精英在民主转型过程中的角色和所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求是学刊》2018,(4):68-75
城镇化的终极目标是消除贫困,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贫困本质上是多维的,是可行能力被剥夺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可行能力的绝对剥夺往往取决于其在交往人群中的相对收入,即收入不平等程度。文章从理论上阐释了多维贫困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接着分析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多维贫困的特征事实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收入不平等的历史演化及趋势,并提出了提升居民可行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综述了2000-2009年期间中国收入不平等方面的实证研究。综述的主要关注点有五个:(1)区域间收入不平等;(2)城乡间收入不平等;(3)城镇收入不平等的工资差异;(4)不平等与经济增长的关系;(5)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民主政治的塑造:政治精英与中国乡村民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郎友兴 《浙江学刊》2002,30(2):99-106
中国乡村民主化的路何方 ?文章分析了几种不同的思路 ,认为实际上起作用的是国家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政治精英导向的民主化之路。文章结合历史与现实 ,分析了从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等角度解释中国乡村民主发展作出的努力及存在的不足 ,指出政治精英的塑造 (craft)是中国乡村民主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个论纲性的文章重点界定了主要的概念、阐述了研究的方法论 ,提出了所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方长春  刘欣 《社会》2005,40(4):163-190
与关注中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中的体制性因素和市场能力因素对住房不平等的影响,以及着重以个体的劳动力市场处境予以解释的观点不同,本文认为,居住有很强的空间粘滞性,地理空间差异同样是理解住房不平等问题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因素。对2016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的分析发现,居民家庭房产的地区差异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基尼系数按地理空间分解后显示,相对于家庭收入或家庭人均收入的地理空间差异而言,家庭住房资产的地理空间差异更为突出;运用赫克曼两步回归法分析资料发现,地理空间因素不仅影响产权住房的获得,对房产产值的效应也具有高度的统计显著性。这些发现都支持了我们的基本论点:地理空间差异不只是住房不平等的外在表现,而是导致住房不平等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关注地理空间这一结构情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及其社会不平等后果不仅有现实的政策意义,也有助于拓展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年的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当前中国民族教育不平等在高等教育中仍然存在,但在控制户籍身份后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少数民族内部高等教育机会分配的城乡差异远大于汉族内部;与具有农村户口的汉族相比,具有城市户口的少数民族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中具有优势,且与具有城市户口的汉族没有差异,而具有农村户口的少数民族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最低.在城乡二元分割的背景下,国家以民族身份作为划分标准的高等教育倾斜政策应予以调整,需要更精准地对农村少数民族进行教育扶贫.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一词 ,自 2 0世纪 80年代见诸西方报刊以来 ,很快成为新闻媒体和国际学术论坛的热门话题。但在欧美学术界 ,对于全球化的含义、全球化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关系、全球化对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发展的前景等一系列问题 ,历来众说纷纭 ,争论不断。针对鼓吹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非民族国家化”、“非领土化”、“非政府治理”、“非主权化”和“跨国民主化”等论调 ,不少西方学者据理驳斥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现状及其所主导的全球化实质作了批判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发展经济学关于分配不平等问题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几年 ,发展经济学关于分配不平等问题的研究 ,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分配不平等问题的复杂性和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等方面。本文从多种角度对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介绍 ,并介绍了关于“倒U型”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西方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是企业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自这门学科产生伊始,西方学者们就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至今主要观点大致有三:企业伦理阻碍经济绩效的提升,两者呈负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之间不存在确定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而是复杂多变的.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对学者们之所以形成如此迥异的观点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企业伦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但企业伦理不能成为企业谋取经济绩效的权宜之计,而必须成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基本目标,这种目标的达成并不排除其必须具备的经济理由和制度安排等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余金刚 《社科纵横》2010,25(8):9-10
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是指党员定期选出党的领导人的一种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某些党员可以通过争取其他党员的选票而获得党的领导职位。这样一个概念强调的是党内民主的切实可行性。这一实践路径是由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和模式及中国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首先,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性质在于它是由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和推动的;其次,中国民主化的模式是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体制内模式;再次,从中国的社会现实来看,历史上的中国缺乏政治民主传统,就现阶段而言,也没有发育出作为民主政治土壤的公民文化,而且政治发展极不平衡。这些都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只能先从中国共产党内部开始,走一条从党内到党外、从高层到基层、从精英到大众的渐进模式。操作性党内民主主要应体现为差额选举,以差额选举为主要内容的操作性党内民主符合现代民主政治的原则,是有效整合党内不同政策取向和思想分歧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内民主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19.
郑丹丹 《浙江学刊》2006,(5):196-201
本文通过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数据所展示的家务劳动分工中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导入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为什么性别不平等的基础早已改变,但这种不平等的意识形态却能够长期存在?尝试用现象学社会学关于个体行动逻辑的阐述来剖析社会意识与其存在基础(社会结构)的关系,揭示社会意识独立于社会结构的存在方式与行动逻辑,以及对社会意识进行解构的机理与具体策略。最后,从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分析透视女权主义运动的实质与未来之路。  相似文献   

20.
刘娜 《社会工作》2008,(14):47-49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教育满意度并没有相应地提高,反而教育不公平感却增强了,这源于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教育不平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