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主要港口城市资料 横滨·纽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滨是日本最大的贸易港口,也是世界第二大港。1854年,美国的炮舰政策打开了日本长达二百多年闭关自守的大门。1859年,根据日美友好通商条约,横滨成了自由贸易港。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横滨受到很严重的空袭,市区和港口设施遭到大规模的破坏。战后,美国占领日本,接管了横滨港90%的设施、土地及建筑物,直到1951年,美国才把港湾的管理权移交给横滨市政当局,并且把一些码头陆续归还日本使用。1952年以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成长”,横滨作为一个海港城市才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清末中日书法交流活动,极为频繁。一八七九年,书家王之春作东瀛之游,居横滨半月,为日本朋友不断振笔挥毫。他在《东游日记》里,称辞别驻日使臣何汝璋、张斯桂后,“仍坐火车回横滨。……罗朗卿出纸数十卷,皆东人所托书者。伸纸挥毫,至十二点钟毕事。”一八八○年,阙名在《日本纪游》(日记体)中,记及书家在神户的,为浙宁人胡震(字小苹,工诗擅医)、常熟  相似文献   

3.
1984年以后,香港实施自由港政策,不断吸引世界各地的货物、资金、技术和人才,前来开发,昔日的小渔村成为当今世界大港。发展到今天,香港自由港政策的内容有三:(1)贸易自由。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香港对进出口的一般商品,不收关税,且进出口贸易手续十分简便。一般只要在货物进出口十四天内报关,无须事先批准。报关需要的证件很少。(2)企业经营自由。港府强调(自由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对内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力东渐的殖民贸易浪潮日益强劲,19世纪中叶以来日本横滨被迫开港,成为欧美国家与亚洲进行贸易的重要基地。欧美国家开通的东亚航线把横滨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紧密联系起来,中国人由此开始移住横滨并逐渐形成了华侨社会。日本横滨的华侨社会为当地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中日友好往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1997年香港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将把粤深港经济合作推上一个新的高度。如何适应这一向代的趋势,共谋香港、广东及深圳的长期共荣,是90年代中国的一个热点。今年7月27至31日,香港贸易发展局组团到粤与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 葡萄牙人是从事中国苦力贸易的第一个殖民主义者,澳门则是中国苦力贸易的第一个市场和据点.澳门的苦力贸易大体说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明嘉靖三十六年起到清道光三十四年(1557——1844)止,这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的苦力贸易不仅从这里开始,并一直是“以澳门为中心”来进行的.第二个时期,从道光二十五年到同治十三年(1845——1874),特别是从咸丰三年(1852)后,澳门的苦力贸易曾猖狂一时,可以说是“兴旺发达”时期.从光绪元年到辛亥革命(1875——1911)为第三时期,澳门的苦力贸易被迫停止,名义上结束,实际上澳葡当局仍仿照香港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何启(1859—1914年),字迪之,号沃生,原籍广东南海.毕业于香港中央书院(后改为“皇仁书院”).后赴英国留学,学医和学法律.光绪八年(1882年)回香港,任律师.十三年创办雅利氏医院,附设有西医书院.孙中山即于这一年进西医书院学习,故同何启  相似文献   

8.
广东瑶汉商品互市自明代以来,历经清代的发展,商品互市的种类不断增多,互市的方式由原先以圩市贸易为主发展为民国时的驻扎商和行脚商两种方式,互市商品的运输方式也出现了变化.在瑶汉长期商品互市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价格欺诈和不等价交换现象,但是瑶汉两族互惠互利、友好合作、共同发展的经济关系始终处于主流.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香港即回归祖国.对已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贸易、金融、航运、信息中心的香港的经济进行诊断,不仅对香港的平稳过渡与繁荣稳定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祖国大陆今后的经济发展也有着借鉴作用.一、香港经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英国占领香港不久,为了把香港作为进一步侵略中国的跳板,即宣布香港为自由港,港府对香港经济实行积极不干预政策.二战后,香港经济经过恢复阶段(1945—1951)、起飞阶段(1952—1959)和制造业大发展阶段(1960—1979)后,现进入主要以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后工业化阶段.以金融、贸易、运输、地产、旅游、信息等产业为代表的服务性行业已占本地生产总值的83%,制造业的比重则仅占10%左右,超过80%的劳动力从事服务业.近几十年来,香港经济成绩骄人,特别是九十年代.1990年至1995年香港进出口及转口贸易总额以年均16.5%的速度增长,其中1995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比1994年增长17%,达到2.84万亿港币,在世界  相似文献   

10.
在中俄贸易史上,俄国一直试图通过建构中俄条约体制,不断扩展中俄贸易的边界。19世纪中叶以后,俄商终于成功突破边境小镇恰克图一口通商的局限,深入中国内地产茶区——湘鄂赣地区直接经营茶叶贸易。1860年,俄商伊万诺夫(Иванов)等即到汉口地区考察商务;1863年,俄商伊万诺夫、奥库洛夫(Окулов)和托克马科夫(Токмаков)三人在湖北崇阳产茶区率先创立了俄国茶贸洋行和制茶厂,直接制茶销茶。俄国茶商在制茶销茶的过程中,亲履茶区,与中国官、民发生频繁的地方层面的法律交涉。俄商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实践了不平等条约体制所赋予的在华权益,中国政府亦通过这种地方层面的交涉表达了对列强高压的有限抗争。就整体视野而言,俄商的经营活动无疑直接加速了湖北尤其是汉口地区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相似文献   

11.
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中国主要贸易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还有香港和台湾地区,硬件文化商品出口形势为贸易顺差,今后在文化贸易中需要发展品牌力量,保持贸易优势。并提升软件文化商品出口能力,同时要深度挖掘其他国际市场,减少"文化折扣"的影响,培养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为之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的梦。近代兴起并于改革开放大潮再次崛起的粤商在发家致富的发展壮大中,以其独特的岭南文化为支撑形成了新粤商文化。中国梦和粤商文化相同的内涵集中在致富、实干、强大等方面,从而建构了中国梦与粤商文化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行的对外开放的方针是全方位的开放,而发展同香港地区的商品贸易往来则是实现这一方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自1979年以来,内地同香港的有形贸易取得了重大的进展。1984年,内地对港出口总额达到557.53亿港元(约合73.7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24.4%,占香港进口总额的25%,在香港进口来源地的排列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茅盾先后五次到香港:第一次(1937年12月底——1938年元月初),茅盾从上海取道香港,经广州到长沙。第二次(1938年2月底——1938年12月29日)茅盾在香港主编《文艺阵地》。第三次(1941年8月中下旬——1942年1月9日)茅盾在香港经历了太平洋战争的炮火。第四次(1946年4月13日——5月下旬),茅盾在香港为和平民主建国而大声疾呼。第五次(1948年1月——1948年12月)茅盾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在香港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茅盾在香港的文学活动是他整个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认真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 明中期包括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八朝(一四二六——一五六六)共计一百四十余年。这个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十分频繁,特别是贸易往来,更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试就此作一初步探讨。(一)中日官方贸易的发展及其内部变化。明代中日两国的官方贸易开始于永乐二年(一四○四年),这种贸易的形式是由明朝皇帝颁给日本幕府“金叶勘合”作为来华贸易的凭据,日本幕府则持这种勘合以朝贡为名进行贸易,故称为“勘合贸易”。勘合贸易分为二期:第一期是在永乐年间,两国进行的这种贸  相似文献   

16.
略论民国中后期港粤边界的走私畸态(1930—194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 ,香港始终是外国侵略者及私枭对内地进行走私的基地。至 2 0世纪 ,特别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 ,国内外各种矛盾极为错综复杂 ,洋商利用香港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以转嫁危机。抗战爆发后 ,日本在香港设立据点 ,利诱私枭套取国统区重要物资 ,实施“以战养战”策略。战后 ,美国资本企图独占中国 ,对华进行大规模走私 ,港粤非法贸易达于失控局面。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反走私斗争 ,但囿于种种历史的局限 ,都未能有效地遏制住私枭的嚣张气焰 ,以致对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略论民国中后期港粤边界的走私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近代史上,香港始终是外国侵略者及私枭对内地进行走私的基地.至20世纪,特别是世界经济大萧条时期,国内外各种矛盾极为错综复杂,洋商利用香港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以转嫁危机.抗战爆发后,日本在香港设立据点,利诱私枭套取国统区重要物资,实施"以战养战"策略.战后,美国资本企图独占中国,对华进行大规模走私,港粤非法贸易达于失控局面.尽管历届中国政府不断进行反走私斗争,但囿于种种历史的局限,都未能有效地遏制住私枭的嚣张气焰,以致对人民造成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8.
1870年代至1912年是近代山东对日贸易的早期阶段,这一时期,随着烟台、青岛、济南相继对外开埠通商,日本移民和日商开始阑入这些城市,从事各种商贸经营;与此同时,通商口岸的华商与旅日华商亦在日本设立行栈,开展进出口业务。当时对日贸易并非由日商独揽经营,而是与华商的经营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相当部分的商品进出口由华商组织。实际上,华商的参与和影响力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早期贸易的主导权。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6,(11):5-14
在近代东亚地区的俄罗斯、朝鲜和日本,鲁商和粤商是侨商中极为活跃的两大商帮。两大商帮的海外经营与华人的海外移民互为表里,在地缘、乡缘关系的基础上,其跨国商贸经营活动构筑起一南一北两大区域贸易网络。鲁粤商人在东亚三国商贸活动中的角色和功能有所不同,其经营方式既有若干共性,又因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随着资本和经验的积累,鲁粤商人在异国市场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实力,他们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商业网络,在若干商贸领域取得了优势,并对近代东亚贸易圈的构筑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在中国北大留学吉川幸次郎(1904—1980)号善之,日本神户人。神户自古与中国大陆畅通,为华侨集居之地。吉川先生自幼常与中国孩童玩耍;及长,对唐人街的中华文物很感兴趣。一九二三年,考取京都帝国大学,选修中国文学,成为汉学家狩野直喜(1866—1947)的得意门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