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民事虚假诉讼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虚假诉讼的频发对现有的法律漏洞提出了挑战,针对其产生的原因应该从完善民事程序法、民事实体法和刑事责任等方面进行规制.具体的措施是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法院更强的审查权、在民事责任法中规定虚假诉讼者承担侵权责任、在刑事法律中引入虚假诉讼罪.  相似文献   

2.
"人工智能+法律"已渐次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从语义逻辑上廓清研究视域,其运动发展似可分为两个规制面向:人工智能的法律化和法律的人工智能化。就前者而言,从机器人时代的法律规制到人工智能的法律化规制,既存在对机器人行为规制等一脉相承的问题,又面临法律规制理论建构基础之上人工智能机器人的主体权利、行为能力以及责任分配与承担等全新的法律问题。法律的人工智能化也可以表述为法律科技的人工智能化,其规制领域理应集中在其提供的服务中,无论是法律推理系统、法律建模,还是人工智能法律援助、智慧司法,法律的人工智能化服务必须置于伦理规范和政策法律的规制之中。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和司法实践中对责任的误用主要表现为责任泛化和责任与义务不分。误用的根源在于受到传统民法债责不分、现代法学理论中二次义务说、中外语言文化习惯上义务责任不分以及债与责任在给付形式上的某些共同特征的影响。责任的误用不仅影响对法律语言的规范、严谨和准确使用,而且对中国民事基本法的结构体系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求是学刊》2018,(4):84-96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法学界对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主要争执点在于智能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上的人格,包括否定说、肯定说和中间说。构成法律上的人格,须具备人体和人脑的生理学要素、意识能力和独立意志的心理学要素以及独立的社会角色的社会学要素,智能机器人尽管有一定的意识能力和意志,能够充当一定的社会角色,但不具有人体和人脑,不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智能机器人的民法地位属于人工类人格,即智能机器人所享有的、通过人工制造的、类似于或者接近于自然人的自然人格的民事法律地位,仍然属于物的范畴,是权利客体,而不是民事主体。对其现实造成的损害以及发展中的社会风险防范,应当适用侵权责任法的产品责任规则。  相似文献   

5.
市场交易的频繁、不动产物权登记的公示、公信效力,使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出现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竞合的现象,当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竞合时受害主体如何救济自身的权利目前法律并没有做出明文规定.此种情形下,受害主体可否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等相关问题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没有达成共识.在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竞合的情形下,如果作为实现债权保证的抵押权无实现可能,民事救济则形同虚设,法院判决成为空文.因此,在行政侵权与民事侵权竟合的情形下,抵押权无从实现应是当事人已经穷尽了民事救济途径的判断标准,此时提起行政诉讼要求行政赔偿应予准许,因为救济制度创设的初衷在于如何实际的保护权利人的权利,使其权利具有现实性,而非仅仅是虚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国家刑事责任的国际法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际法上 ,虽然 ,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个人 ,在实施了国际犯罪的场合 ,该国家及其代表国家的个人均可成为国际犯罪的主体 ,但是 ,代表国家的个人对其国际犯罪行为直接承担其个人的国际刑事责任 ,具体表现为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和罚金等刑罚处罚 ;同时 ,该个人的国际犯罪行为还可以归过于国家 ,而被视为是国家的行为 ,使国家承担国家责任 ,具体表现为限制主权、恢复原状、赔偿损失和道歉等责任形式。简言之 ,国家只能承担国家责任 ,而不能承担国际刑事责任 ,只有个人才能承担国际刑事责任。主张国家可以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观点 ,总是将国际刑事责任混同于国家责任 ,将国际刑事责任的刑罚方法混同于国家责任的承担形式。国际法确立了个人承担国际刑事责任的原则 ,并已经为国际立法和国际法审判实践所证实。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责任探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就国家赔偿责任问题谈点不成熟的意见,与法学界同仁探讨。 一、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 全面正确认识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是全面正确解决国家赔偿责任有关法律问题的基础。关于国家赔偿责任的法律性质,法学界主要有两种主张:一种主张认为,国家赔偿责任属民事关系的范畴,其法律性质属民事责任,应当由民事法律规范加以调整,并按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判;另一种主张认为,国家赔偿责任属行政关系的范畴,其法律性质属行政责任,应当由行政法律规范加以调整,在法制健全的情况下,应按行政诉讼程序进行审判。依笔者之见,按上述的任何一种主张,…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制裁的依据是《民法通则》第134条第3款,这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用行政手段管理与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延续.目前我国的民事制裁割断了与民事责任的联系,使得民事制裁制度缺少法理基础支持,其适用范围与行政制裁范围存在重叠与冲突,使得民事制裁与行政制裁在司法实践中的矛盾无法解决.在民事诉讼中适用民事制裁,破坏了司法的被动性,容易造成司法权威的损害.从民事责任角度界定民事制裁的概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民事制裁是与民事义务、民事责任相关联的概念,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责任承担方式,民事制裁的适用范围应当与民事责任相适应,限制在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权利义务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正> 民事责任,是公民或法人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完备,没有一部比较完整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专门民事法规,使得公民或法人在民事活动中不能了解自己的民事权利和义务,也不能了解违反民事义务的法律后果。《民法通则》公布后,在这个方面已转变为有法可依,公民或法人有必要尽快熟悉自己在民事活动中怎样依法维护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0.
齐恩平 《求是学刊》2013,40(1):96-102
侵权免责事由是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的消极要件,在侵权法已有的免责事由评价与认定机制中导入民事政策,有助于弥补侵权法固有的滞后性并建立类型化所需的配套规则。通过影响违法性判断中的利益衡量标准,民事政策可以"量化"特殊侵权责任的免责事由。政策性免责事由的提炼,能够促使运行中的侵权法跨越法律规则实然与应然之间的沟壑,民事政策还可以成为避免责任泛化的"水闸"。民事政策对侵权免责事由的调试与配置是一个动态的曲线过程,侵权法律制度与民事政策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侵权免责事由评价机制得以公正、高效运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杨明 《创新》2013,(6):99-101,116
为了应对监狱管理中的一些突发事件,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使用武力,而警察执法过程中武力使用是政策性、法律性极强的敏感问题,法律对武力使用的主体、对象、条件以及程序有着严格的要求。监狱管理中,警察是使用武力应遵循合法使用、最小使用、尊重人权的原则,保证执法任务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2.
陈仕伟 《创新》2023,(1):108-116
任何企业都应该以实现经济目标和承担伦理责任相统一为追求,人工智能企业也不例外。人工智能企业需要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环节中承担好自身的伦理责任,但人工智能企业在承担伦理责任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矛盾困境,如生产环节面临可靠性困境和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导致的生态发展困境,分配环节面临分配不公困境,交换环节面临信息不对称困境及消费环节的消费主义困境,需要积极地进行伦理治理以促进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最终推动人工智能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提出人工智能企业承担伦理责任的路径:坚持人文价值、坚守契约精神和弘扬社会美德。  相似文献   

13.
南极条约体系初步建立了在南极活动的行政许可制度。大多数南极条约协商国制定了行政许可对本国的南极活动进行管理。虽然目前国际上有关南极活动行政许可案件数目有限,但随着南极旅游的兴起,我国也有可能面临类似案件。因此,有必要分析其他国家在这方面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包括设立行政许可、法律责任、诉讼程序、法的域外适用等法律问题,具体而言,分析其他国家设立南极活动行政许可的范围、违反了南极活动行政许可规则后需要承担的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环保组织等对于南极活动行政许可的决定是否能进行行政诉讼、公众在南极活动行政许可决策过程中是否有听证权利、涉及南极的国内法律法规是否适用于南极等法律问题。本文评估我国当前制度对类似案件会如何处理,从而为我国南极立法和未来执法提供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韦家朝 《创新》2016,(4):92-103
物业管理面临许多困境,有组织成立并运作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实践经历的人对此有更深认识。在业主、物业公司、开发商(建设单位)及政府部门的利益和权能角力中,业主方最为势弱。除了政府相关部门、街道办和居委会等应当依法依职能给予业主更多支持和帮助外,更为重要的是,从法律设计上要大幅修正《物业管理条例》及相关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允许多种形式的物业管理模式存在;重新设计前期物业管理制度,要求开发商承担更多前期物业管理责任;明确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法律地位,赋予其明确的民事主体地位;调整街道办、居民委员会等机构在物业管理中的职能。法规的修正要能让业主便于召开和运行业主大会及业主委员会,使广大业主能够更高效、便捷地实现自己物业管理自治权利和相关物权权利。  相似文献   

15.
“舜不告而娶”(疑未告知父母获得同意便与帝尧之女完婚)一事,自战国时起就被人质疑(认为是违反礼法之举),从孟子开始即为舜作无罪辩解。此后宋儒程颐、朱熹、张栻及明清大儒王阳明、王夫之、黄宗羲等人接力为舜辩护。这些辩护理由间接反映了他们在父母主婚权可否(在主体不适格时)加以剥夺、子女对父母主婚权的服从义务可否(以非常事由)豁免、国家对个人婚姻干预权的边界何在、婚姻人定法与自然法相冲突时应如何抉择等基本问题上的法理认知和法律主张,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式法理观念学说值得分析解读。透过千年争辩的道德伦理话语,可以看到传统中国民事法理念特别是婚姻家庭正当权益观念及相关法律主张。  相似文献   

16.
道格拉斯·沃尔顿是加拿大著名哲学家,加拿大温莎大学推理、论证与修辞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是国际论证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论证理论、法律论证以及人工智能与法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他不但开拓了非形式逻辑和论证理论,特别是论证方法、对话理论、论证形式和谬误理论的研究;而且率先把这种基础理论研究的结果应用于法律论证和人工智能与法的研究之中,特别是在法律证据推理、法律论证理论和人工智能与法的形式系统等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本文是笔者数年之前对他的一个访谈,他对论证理论、法律逻辑以及人工智能与法等方面的相关论述至今仍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求是学刊》2019,(2):25-44
新一轮人工智能热潮至少有两点独特之处:一是得益于计算能力和训练数据的巨大增长,机器学习取得实质性突破,促使人工智能的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二是决策者终于给予了密切的关注。当前,人工智能引发了一系列严峻的政策挑战,包括公正与平等、武力使用、安全与认证、隐私和权力、税收和失业以及机构配置与专业知识、投资和采购、消除归责的障碍、人工智能的心理模型等跨领域问题。人工智能末日论反映了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等拟人化科技的特殊恐惧,在可预见的未来并不会真实发生。相反,对人工智能末日论投入过多的关注和资源,可能会分散决策者对于人工智能更直接的危害和挑战的注意力,进而阻碍有关人工智能对当前社会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在日常生活中,当村民权利受到损害时,他们积极主张自己的权利吗;他们积极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吗;妨碍他们实现权利的阻力是什么;法律对于他们而言是维护权益最有效的工具吗———本文即以村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是否、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实现权利为主线,立足于权利实现的视角,对村民权利保护问题进行了细致观察与经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王静 《社科纵横》2009,24(2):91-93
夫妻侵权责任是夫妻一方违反法定义务侵害他方民事权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夫妻侵权责任首先是一般侵权责任,须具备“侵害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侵害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四个方面的构成要件,但是其构成要件又有特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海洋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是海洋法中的一项一般原则。它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也适用于专属经济区。缔约国在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301条之规定行使其权利和履行其义务时,应不对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与《联合国宪章》所载国际法原则不符的方式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但是,这一原则既不限制也不禁止任何特殊军事活动,只要这种活动与上述第301条规定的原则不相违背。但军事活动不包括法律执行活动,且为军事目的而进行的海洋科学研究禁止在海洋的任何部分进行。然而这个问题至今仍然困惑着许多国家和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