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宋代各级地方机构的矿冶业管辖权(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矿冶业管理,除由逐级专职机构(各矿场监官、江南诸路提点坑冶铸钱司等)负责外,地方众多机构亦加以兼管,在这些兼管机构中,以各路转运司——州——县三级机构的兼管最为重要,形成了一个长期而稳定的地方兼管体系;此外,发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等机构的兼管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对这一现象,今人尚未研究,本文试作探讨。由于兼管机构众多,文章篇幅有限,故分为上、下两篇探讨之。  相似文献   

2.
元代财赋运转机构——转运司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运司设置于五代时期。其主管官吏称转运使,始见于唐。转运司的权力在宋代发展至顶峰,兼管民事、司法、监察、财政及军事等职。至元代,转运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权力范围明显缩小,只负责财政事务,如催征赋税、办理上供、转输物资等。目前史学界对宋代转运司的研究颇多,而对元代转运司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此时正是转运司变迁的关健时期,通过考证元世祖朝转运司的沿革过程,可以探究出元初转运司不能稳定确立并从此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中西交通史中的灵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旭 《阴山学刊》2004,17(4):89-92
灵州在唐宋史中的地位,论者多从政治史、军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若从中西交通史中观察唐末宋初的灵州,会得到一个新的视角。灵州是唐末宋初中原王朝同西北诸族联系的最重要的通道,使节往来会聚,俨然国际重镇;同时灵州又是当时最重要的中继贸易地,在东西贸易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西夏占据灵州后,灵州的国际地位和边贸功能削弱,中西交通的格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11):144-154
辽代节镇除本州外,亦下辖支州。节度使通过带本州刺史衔管理本州,同时加观察使衔统领支州。辽代实行的是中央—节镇—州—县的管理体制,节镇为辽代最高一级地方行政区划。辽代节度使所带观察处置使、御史台官等结衔,皆是节度使监察权的体现。节度使以下,节镇内部由判官、孔目官、录事参军等具体负责监察事务。辽代节镇内部设置的判官分为节度判官、观察判官、军事判官三种类型。由观察判官负责考课下属,节度判官、军事判官负责监察司法审判,孔目官负责勾稽文案,从而达到监察政务的目的。地方监察事务在节镇一级基本可以得到解决,节镇是辽代地方监察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辽代节度使总揽辖区内行政、监察、经济、军事等权力,为防止出现唐末五代地方割据情况,辽朝中央采取了诸多措施。辽朝在节镇之上设置更高一级的监察区,后由于监察区与军事区、经济区之间存在重叠,使得辽代已经开始逐渐孕育出一种钱粮兵谷合一的大的行政区划。这与金代的路—节镇—州—县四级体制,宋代的路—州—县三级体制,共同奠定了元代行省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6.
在唐代的州级官员中,明确具有与军事行动相关职掌的官员是刺史,州级具有一定的军事职能。唐代刺史的“使持节某州诸军事某州刺史”并非虚号,而是与刺史的军事职掌及州级的军事职能相符的。唐前期,刺史对州郡兵的军事权力有限,刺史对州郡兵有领兵权而无发兵权,普通州级对州郡兵的军事职能较弱,中央拥有对军事的绝对领导权力。唐后期,在藩镇长官兼治所州刺史的情况下,这些刺史拥有对州兵的绝对军权。而属州刺史对州兵的权力也根据不同情况,而有强有弱。同时,刺史还参与府兵、镇兵、团结兵等兵种的管理和领导,并参与募兵。  相似文献   

7.
解放后,北京、天津、上海定为直辖市,直属于中央。直辖又名“直隶”,这个制度创于今陕西宁强。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心录》卷十裁:“宋制,以州领县,而亦有不领于州而直隶京师者。《九域志》:‘利州路有三泉县,皇朝(宋)乾德五年(967),以县直隶京师。至道二年(996),建为大安军;三年(997),废军为县,而县之直隶京师如故也。’直隶两字,始见于此。……三泉,今(清)宁羌州也。”  相似文献   

8.
陈志英 《兰州学刊》2008,(5):151-152
转运司是负责财赋管理、运输的重要财政机构。金代在东北地区主要设置了两路转运司,即上京路和辽东路转运司。它们在调剂全国物资有无,稳定金初政治方面起了很大作用,但它们的设置,时常随着当时政治情况的变动而变动,弄清楚两路转运司的建制变革情况,对我们研究金代的政治制度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元丰改制后,北宋的中央政权组织形式大体上恢复了唐代三省六部制。因此,北宋的最高财政经济机关也由三司改为了户部,但北宋的户部决非是唐代的原样模写和简单重复。 唐代的户部由四部分组成:一日户部(称本司或头司),二日度支,三日金部,四日仓部,由户部尚书“总其职务而行其制命”。北宋的户部则有五个部分,两个系统。度支、金部、仓部,同唐相仿,而“头司”却分曹治事,“左曹分案五,置吏四十;右曹分案五,置吏五十有六”。左曹和右曹负责组织财政收入,而尚书所领的度支、金部、仓部则负责财政分配。单就左右曹这个系统而言,由于左曹的收入主要归度支分配,故左曹和尚书的隶属关系要稍稍深一层。但右曹则不然,“右曹事专隶所掌侍郎”,不受尚书领导。元祐元年,由于司马光“乞令尚书兼领左、右曹”,户部尚书因之也曾一度兼领左右曹事务。但绍圣时期又结束了这种状态。绍圣三年,北宋政府明令规定:“右曹令侍郎专掌,尚书不与”。这样,地方财政机构也随之分为两套——“诸路转运司则左曹之属也,提举则右曹之属也”。“州县钱谷有属常平司者,名色非一,悉总于户部右曹”。  相似文献   

10.
西夏都城迁移的地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都城从夏州迁移到灵州 ,最终确立在兴州 ,既是政治形势的需要 ,也是放弃不利的自然条件、选择优越地理环境的结果。由于环境变迁 ,宋初的夏州已深处沙漠 ,加上地震破坏 ,残败不堪。灵州地理条件比夏州好得多 ,夺取灵州后 ,李继迁毅然将都城迁往这里。兴州优越的自然条件 ,不仅夏州无法望其项背 ,就连灵州也大为逊色 ,因而 ,都城由夏州迁灵州、再迁兴州 ,就成了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宋代军事审判制度有日常与战时的区别。日常军事审判制度,由起诉、审判、上诉、覆审和死刑覆核等一系列严密的制度所构成;而在战时或紧急状态下,统兵将帅则暂时被赋予较大的军事审判权,有权临机处置。与唐代相比,宋代军事审判制度具有中央军事审判机构专门化、地方军事审判权相对分散、各军种的军事司法管辖不尽相同、重视军人死刑案件覆核诸特点,发挥了从司法制度层面强化军事领域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但各级将领的军事审判权受到层层的分割与制约,对宋代军队战斗力的提高则有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2.
啰豓强     
啰兀,汉文史籍中又称罗瓦、罗兀、娄。城址在今陕西榆林县南镇川堡七里榆溪河西石崖地上。《宋史·地理志》载:“嗣武寨,旧啰??属延州,元丰四年置,寻废。崇宁三年修复,赐名。东至清边寨二十里,西至镇边寨二十里,南至米脂寨三十里,北至龙泉寨二十里。”从地理位置上看,啰?俏挥谒斡胛飨木路纸缦吆嵘?当时亦称“山界”)的东路,绥州(今陕西绥德)与银州(今陕西米脂西北)之间。横山地区对宋、夏都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北宋历任边防将帅都把经营横山作为  相似文献   

13.
西夏政区划分既保留党项民族特点,又广泛吸收中原汉族制度。在宋夏沿边和河西走廊半农半牧区,既置州郡,又设监军司,二者在区划上相互重叠,在职责上军民融合;在荒漠半荒漠牧区没有州郡县乡区划,由监军司直接管理宗族部落。西夏的城有四种类型,有的是州府的驻地,即所谓的大城;有的是堡寨号为州,实际是城的建制;有的是地位衰落的州;有的是地位重要的堡寨。西夏沿边堡寨分大小两种,筑城建池、重兵戍守的大寨有时也称作城,如白豹城又作白豹寨,金汤城又作金汤寨。小堡寨大多是夯筑的土围子,具有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沿边个体族帐"各有堡子守隘"。西夏转运司"路"不是一级政区,经略司"路"远比转运司"路"管辖的范围要大,和宋朝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4.
唐宋时期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德宗年间两税法的正式颁行,标志着以租庸调为支柱的唐前期财政体系的完全解体,以两税法为核心的唐后期财政新型体系的正式确立,地方财政税收由国家统购统支改为“上供、留使、留州”的三级划分。北宋踵随唐代的两税三分制,但其内涵已迥然不同。对于茶、盐、酒等榷利,唐代为中央保留的直接受益税目,宋代则直到北宋末年才完全收为中央所有。对于地方两税收支的调控和管理,唐代主要通过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等措施,宋代则主要由派驻各路的转运使督责完成上供税收,地方经费也由朝廷统一控制与管理。唐代中央在实行两税三分制后,为保证国家税收与藩镇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北宋朝廷则在地方财政经历了颇为宽松的时期后,从真宗朝始逐渐加强对地方财政的挤压,直到徽宗年间一切财权收归中央的进程始告完成。  相似文献   

15.
<正> 春秋时列国的官制较复杂,其特点是军与政的统一,其执政首领正卿或上卿,在平时是诸侯以下全国的政务官,在战时就是最高的军事长官。如鲁的司徒,郑的当国、为政,宋的右师、左师,齐的“二守”,晋的中军将等均是。这时中央的执政官,如齐国虽  相似文献   

16.
元代食盐产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代大约有173个海盐盐场.池盐产地5处,四川茶盐转运司所辖井盐盐场12个、官府所控制的大井95口(邛州、绍熙府等地私井尚未计算在内),云南有井盐产地4处,土盐产地有太原1处。与宋、金相比,腹里、江浙沿海地区海盐生产得到一定的发展,其他地区盐业生产都遭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7.
宋真宗时期,为抵御西夏军事进攻和节省军费开支而建立的陕西路弓箭手组织,由于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和扶持,在宋神宗、哲宗时期,发展到鼎盛阶段。弓箭手在开发西北土地、巩固北宋西北边疆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北宋后期,伴随封建统治的日趋腐朽,宋政府已无法保证弓箭手身份土地的稳定拥有,弓箭手因身份土地的不断丧失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作用,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8.
<正> 两宋时期地方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域是路,每路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军区.本文试图结合两宋全国军事形势,广南东路的地理特点及其与各邻路的军事联系,初步说明此时期广南东路军队的兵种、编制、兵力及某些军事特点.一宋代广南东路(以下简称广东)的军队,和全国一样,有禁兵、厢兵、士兵和民兵.(一)禁兵 宋代禁军是中央正规军.北宋前期,由以两广人为主以及湖南等路的人所组成并常驻广东的禁兵,只有“雄略”和“有马雄略”这两个番号的军队.前者隶中央侍卫步军司,后者隶中央侍卫马军司  相似文献   

19.
<俄藏黑水城文献>第六册收录了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109页,其中第91页文书涉及兵士家属上书请求代领士兵衣赐的问题.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文书的收文机关为第七将,指出了文书的性质属于庶民上书,并结合其他文献考察了文书反映的宋代兵士衣赐制度和南宋初陕西军事形势.  相似文献   

20.
十一世纪八十年代初,李宪收复兰州,到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北宋灭亡,宋与西夏为了争夺兰州,断断续续进行了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战争使兰州的社会经济受到破坏,但同时为了战争攻防的需要,城关堡砦却较快地建筑设置起来。 据《宋史·地理志》(以下简称《地志》),兰州在北宋初属秦凤路,是该路十二州之一。究其实,当时河湟陷于吐蕃,尚未恢复,隶属秦风,徒具虚名。十一世纪六十年代,王韶收复熙州(今临洮),设熙河路。八十年代初,李宪复兰州,加“兰会”二字,为熙河兰会路。稍后,改为熙河兰岷路,十一世纪末又复故。以后屡经改易,先后有熙河兰廓、熙河兰湟、熙河兰乐等路名称,最后复改为熙河兰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