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深化了人的解放的思想,人的解放有两个理论维度:一个是对象化活动的解放;另一个是人对对象感性关系的解放。这两个理论维度分别对应着现实中的两种解放:一种是工人解放,即从异化劳动中解放;另一种是普遍的人的解放,即从私有财产中解放。人的解放的思想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解放的两个理论维度和现实的两种解放构成了马克思人的解放的思想的理论统一体。  相似文献   

2.
贺来  田帅帅 《学习与探索》2023,(12):1-8+177
如何理解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全部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马克思不是抽象地看待人的自由本质,而是将其还原到人所处的社会关系之中加以理解。市民社会构成近代社会的基本形态,为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马克思基于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超越了仅仅停留于总结近代市民社会物质运动规律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与从抽象出发批判近代市民社会的德国哲学传统。《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这一“双重视域批判”的积极成果,创造性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正是借助于“异化劳动”这一分析工具,马克思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现代奴役制本质和人的自由无法实现的社会现实根源。同时,立足于市民社会批判的双重视域,马克思给出了扬弃近代市民社会、实现人的现实自由的实践方案,即共产主义运动。  相似文献   

3.
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需要高职院校、师生、企业、政府、家庭等参与主体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努力。为此,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推进人工智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需求育人、合作育人、知识育人、价值育人相统一的创新创业教育系统,并针对一些关键性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人工智能视角下高等职业创新创业教育系统运行的相关措施与保障。  相似文献   

4.
陈士部 《阅江学刊》2011,(2):101-105
阿多诺的审美主体观是对工业文明所造成的严重异化社会现实的积极回应,这种审美主体观有着自身特定的美学内涵:1.诉求审美主体的批判否定功能;2.强调中介,自明审美主体的功能限度;3.偏重审美生产主体。阿多诺的审美主体观念提醒我们:当代美学建构不能迷恋“主体性关学”、“现象学本体论”或“主体间性关学”,尽管这种审美主体观仍是一种语言本身的虚构,它提供的只是抽象的主体,但它带给我们的理论想象是不能漠视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消灭劳动”的思想,是共产主义原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消灭劳动”不是空想,而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科学推论。“消灭劳动”的条件是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劳动者逐步退出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微电脑的普遍应用已经展示了这样的前景。文章指出消灭劳动是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文章还在劳动与生产范畴的联系与区别、“个人对生产力总和的占有”等问题的探讨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这一范畴的含义局限于“社会主义伦理道德原则”方面,过于狭隘。在西方文化背景中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上人道主义批判继承的产物,理应包含后者所涉及的基本方面。但作为一种崭新形态的人道主义,它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之上,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关于人性、人的价值、人道的伦理原则和人的解放等方面的理论,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积极的人道主义。它的诞生,是人道主义理论的一次革命,使人道主义由抽象变为现实,从空想变成科学,为伟大的人类解放运动提供了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7.
苏红 《社科纵横》2000,(1):78-79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涵义 ,必须把它放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观点 ,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本质的全面丰富和展开。第一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的特性。人是劳动的产物 ,也是劳动的的主体。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劳动的产生就是人类的产生 ,劳动的解放和发展 ,就是人类的解放和发展。人只有通过劳动在…  相似文献   

8.
夏勇  尉立坤 《国外社会科学》2022,(2):59-72+196-197
美国学者对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的研究,以人工智能工具体和意识体的区分为视角,主要讨论了人工智能的言论自由、人工智能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影响、无人机对隐私权的影响以及人工智能可否拥有公民权利等宪法问题;人工智能的民事主体定位,能否拥有民事法律权利、承担民事法律责任,拥有和继承财产等民事法问题;控制人工智能风险的责任分工、制定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体法律法规等行政法问题;人工智能的刑事责任能力、自动驾驶汽车等机器人造成危害结果后如何承担刑事责任等刑事法问题;人工智能可否决定国家使用武力、如何使用武力以及相应责任等军事法问题。这些研究成果视野开阔、范围广泛、内容具体,展现了较强的理论逻辑和学术想象力,值得借鉴。由于人工智能处于大规模使用的初期,现实法律问题的个案有限,相对于解决问题,美国学者的研究更多的还是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对劳动者具有双重意义:一是使劳动者获得了人身自由,二是使其转变为“被雇佣者”.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以资本的原始积累为前提的,大量的劳动者在改革进程中逐步从旧体制中“解放”出来,获得了“人身自由”;但同时也成了出卖劳动力的“被雇佣者”.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是在农村与城镇两个领域分别进行的:农村居民通过家庭联产承包制和城市大开发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城镇居民则主要是在国有企业改革推进中通过“买断工龄”、“下岗”完成了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与其他国家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不同,中国的劳动力商品化过程具有鲜明的特点:农村劳动者与土地(生产条件)分离过程的“非暴力”性、劳动者与生产条件分离的“补偿”性、劳动力商品化的不彻底性、劳动力商品交易局限于非农产业.以上特点为研究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以及形成的劳动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与我国当前的几个现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及人们对它的传统理解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一些重要现实问题产生了矛盾 ,从而引起理论界对劳动价值的再次讨论。在总结当前讨论的主要焦点的基础上 ,得出劳动的形态应从体力劳动为主转向脑力劳动为主 ;劳动具体分类还应区分重复性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观点。对于价值源泉问题 ,作者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 ,概括出四种观点 ,针对劳动价值论与我国现实存在的问题 ,在认真分析了劳动价值论与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与第三产业的发展 ,与私营经济的发展等问题的矛盾 ,升华出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美实在是一种有别于物理实在、感知实在的特殊存在,它明显地带有主体和客体的“共生”性。现代科学的兴起变革了传统的实在论。量子论、相对论已经证实了经典力学所主张的客观实在也是观测主体和被测对象间的“共生”结果。建立在现代实在观上的多世界理论认为,感性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可以由多个观测主体以多种抽象方式所把握的多图景世界,对现实世界进行抽象得到的本体论模型并非只有一个,而是不同的人对现实世界抽象方式不同所得到的本体论模型也不同。多世界理论关于多个世界本体论模型的确立,对于解决美本体问题将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解放思想作为共产党人的致胜法宝,今天更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解放思想从概念上来看,其特定的规定性是:第一,解放思想特指主体的解放,即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人的主观世界的变革;第二,解放思想的特点在于破旧立新。“破”则破历史遗留之旧,如落后的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破主观设定之旧,如教条主义、主观主义、本本主义;破一切与现实脱节,背离、束缚自己手脚的旧的思想禁锢。“立”则立足于新形势;立新思想、立新观念、力求解决新问题。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根本要求和直接目的,因此,一方面,解放思想是一种理性活动。它需要用辩证的、唯物的眼光对客观实际进行动态的观察,寻求的是主体和客体、理论和实践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解放思想又是一种科学活动。它要求人们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开拓进取,从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上的分析告诉我们,解放思想作为一种主体的解放活动,从来都不是自发的、被动的。相反,它是一种自觉、积极的行动,而这一行动,离开了一定条件又是难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的叙事结构具有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理论范式方面坚持“主体间性”的关系论,实践原则以“现实的人”为出发点,价值诉求则指向“世界历史”。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特质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提供了重要参考。从理论向度来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唯物史观的关系论视角,从主体间性的层面阐释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就实践向度来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实的人”的需要为现实基础;就价值向度而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出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体现了极具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价值指向。  相似文献   

14.
刘洋  刘欢 《学术交流》2023,(2):76-87
平台经济的发展加速劳动关系变革,成为不完全劳动关系的催化剂。不完全劳动关系在助推平台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认定标准不明确、主体地位不平等、劳动基准保护不充分、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对平台经济下不完全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规制,需要明确不完全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使不完全劳动关系从业者身份得到正确归类;建立集体协商机制,弥补平台经营者“算法”独决机制导致的恣意妄为的短板;加强劳动基准保护,以劳动“三分法”分层配置劳动者法定权益;完善不完全劳动关系从业者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平台经济健康规范发展双向促进。  相似文献   

15.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相对于人类的天然智能(Natural Intelligence)而言的。由于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人们立刻发现了它在进行大量复杂性运算方面的卓越能力。于是,人们自然就想利用机械和电子装置来模拟和代替人类的某些智能,开拓人类智能解放的新道路。所以,人工智能作为二十世纪中叶人类最伟大的科学技术发现而登上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舞台。 那么,未来的人工智能究竟前景如何?现已引起人们的深思。“电脑一定能代替或超越人脑”,“电脑永远不能代替或超越人脑”。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类智能进化观。对此,笔者试图从思维科…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是中国共产党解放的第一个大城市.1948年的<哈尔滨特别市战时暂行劳动条例>是在哈尔滨解放区特殊的政治、经济模式和中国共产党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以及解决现实的劳资矛盾的背景下制定的一部劳动法规,这部法规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贯彻毛泽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方针,平衡劳资关系的首次立法实践.<哈尔滨特别市战时暂行劳动条例>以"劳资两利"原则为主导思想,对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了合理的厘定,充分调动了劳资双方的生产积极性,为哈尔滨解放区发展经济、支援前线和民主政权的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并对其他解放区以及新中国的劳动立法产生了重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生产现场为中心,以工人劳动关系为主要分析对象,是劳动过程理论的重要特征.农民工的劳资关系问题研究应该回到以马克思、布雷弗曼、布洛维等相继拓展的劳动过程理论中去.“控制”“抗争”与“妥协”,是劳动过程理论分析工人劳资关系的核心话语,有助于我们检视当下的时代变迁和中国农民工在劳动过程中遭遇的问题.在回顾劳动过程理论核心分析话语演进的基础上,梳理国内劳动过程视域下相关农民工问题研究,阐述劳动过程中工人主体身份的建构及在中国语境中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文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与中国现代文艺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中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潮不断斗争,从而逐步丰富和发展的文艺理论体系。毛泽东文艺思想包括新文化思想,文艺反映论,“双百”方针和“二为”方针,是系统的、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本质,就是文艺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在双向结构的运行过程中所达到的一致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破除了“左”的束缚,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代替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解放了文艺生产力。“二为”方针的提出,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发展,是新时期文艺的历史要求,它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正确地反映生活,评价生活,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文艺作品,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因此,研究、探讨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吕乃基 《创新》2023,(6):108-116
知识共享壁垒指知识共享所面对的来自客观与主观的障碍。前者指知识的复杂性、丰富性和积累性,并且关系到知识生态。后者分别来自知识的拥有者和接受者,知识共享涉及相互间的利益、安全、控制和价值观冲突。知识共享具有双向性。灌输是一种另类的知识共享。ChatGPT在短期内获取了人类的几乎全部知识,因而“获得解放”,消解知识共享壁垒,再来“解放”普罗大众。然而,知识共享壁垒的存在有其合理性,ChatGPT克服知识共享的壁垒也带来新的问题,人作为主体有可能失去自己获得知识和自主行动的能力。在推进人工智能以克服知识共享壁垒的道路上,有必要保持和提升人类自身的知行系统,特别是提升彼此间的合作协调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劳动思想作为促进时代发展的基础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存在对劳动特性把握不准导致劳动被“弱化”、劳动教育被边缘化等情况。为此,新时代劳动教育应直面现实,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力;避免理论层面空谈,全面夯实实践效能;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劳动教育层面的全融合,进而实现对劳动教育的路径探析,提出劳动教育是为加强顶层设计强化的劳动教育,是为打造融合式教学体系而增强的实践性劳动教育,是以全面培养为基准而展开的综合性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