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协同推进“两个伟大革命”,形成了“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重大战略思想。新时代党在科学把握“两个伟大革命”相互依存、相互塑造的内在逻辑基础上,通过政治领航机制、思想指引机制、组织领导机制、作风引领机制、纪律约束机制、制度保障机制推动自我革命实现与社会革命的良性运行。立足新征程,必须在“党的领导”核心逻辑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持续实现自我革命对社会革命的有效“引领”。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的自我革命在理论、制度、实践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理论成果体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原创性贡献;制度成果体现为已经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实践成就体现为党的“四个自我”能力显著增强,党变得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十年来,党在自我革命的政治方向、根本目的、价值立场、重点内容、主要策略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确保自我革命的正确政治方向;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目标;坚持人民至上,是党开展自我革命必须坚持的根本价值立场;坚持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点内容;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是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推进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实践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逐步构建起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其构建过程遵循的基本原则就是坚持“三个结合”,即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相结合、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相结合;实现的创新突破就是抓住“四个重点”,即整体部署一体推进“三不腐”战略、构建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完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制、形成巩固教育成果的长效机制;取得的治党成效就是“筑基、固本、提质”,即筑牢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的根基、培育了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提升了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是区别于其他马克思主义政党和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显著的标志,其体现的强大的自我革命能力、独特的自我革命精神和严密的自我革命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强大动力和关键。从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生成逻辑、价值指向、运行机制和实践要求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鲜明的历史自觉性、价值人民性、运行系统性、动力持续性和视野世界性等内在特质。新时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需要科学把握其内在特质,才能更加科学地掌握党的自我革命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更好地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升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制度化是新时代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是党总结过去经验得出的良方,更是延续和发展党的密钥。从其发生视角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是在客观条件与主体选择双重因素影响下的必然性结果;从其结构构成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是一个系统严整、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从其功能效用来看,党的自我革命制度化是要建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实现制度优势向治理效能转化,推动实现自我革命常态长效,形成对自我革命制度文化的认同机制,从而开辟党的自我革命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战略思想,并且做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重要论述,把“三个为什么”拓展为“四个为什么”。“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共产党“能”。我们党通过自我革命取得引领社会革命伟大成就,巩固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科学社会主义经过由外到内的落地生根和由内到外的开花结果,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且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参鉴。“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品质和功能。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人”,中国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的“用武之地”。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创造了历史伟绩。  相似文献   

7.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政治品格,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对党的自我革命提出了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要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要求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始终饱含自我革命精神,人民是底气之源,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践提供了发展动力,其他无产阶级政党的经验教训提供了外部动力。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自我革命不断进行话语创新,形成了以初心和使命为内核的价值话语,以先进性与纯洁性为旨归的目标话语,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形式的方法话语,以区别于其他政党为标志的特征话语。面向未来,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继续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巩固领导力,提升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造就了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及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精神,成为党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就必须要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领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本领担当;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表现为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特质的必然体现,是党的百年奋斗的重要经验,是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要求,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之道。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自我革命中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理论指引;以突出问题导向为原则,为坚持自我革命确定奋斗目标;以坚守人民立场为根本,为坚持自我革命明确价值导向;以牢记初心使命为动力,为坚持自我革命筑牢信仰之基;以制度管党治党为抓手,为坚持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在新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自我革命具有鲜明的实践指向,就是要不断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1.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作为十三名代表之一的邓恩铭在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自我革命思想,彰显了高度的自我革命精神.邓恩铭的自我革命思想萌生于其早期的家国情怀,在领导成立早期无产阶级组织中催生,完形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实践活动.最终形成了以自我革命方式、现实指向、动力源泉和制度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自我革命思想,即依托社会革命开展自我革命,忠于共产党人的革命者本色,坚定共产主义革命理想信念,积极健全党的制度建设等.分析邓恩铭自我革命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历史内涵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建设规律,要求我们坚持自我革命拒斥"告别革命论",以党的自我革命促进新时代条件下伟大社会革命,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相似文献   

12.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自我革命,解决了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东方大国、在战争与革命的环境中,如何将一个以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为主要成分的党建设成为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共产党人的自我革命论,起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人自我批判思想。两人在《共产党宣言》中界定了以唯物史观武装自身的“共产党人”,初步揭示社会革命与自我革命的内在关系。面对1848—1852年欧洲革命的实践困局,马克思、恩格斯同步推进法兰西阶级斗争史研究与伦敦时期政治经济学研究,进一步确证了掌握革命主动、推进自我革命的必要性。他们由此提出,该语境中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就是指从“主张变革的党”成长为“真正革命的党”,从主张“空论的社会主义”转变为践行“革命的社会主义”,以不断的自我批判、自主行动引领社会革命的进程。马克思、恩格斯所阐述的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共产党人自我革命论,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社会革命中获得充分且深刻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革命的同时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具有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体现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梳理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历程,确保党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其根本意义所在,"精神状态"和"行动内容"两个维度同步推进是其基本进路.其中所蕴含的义理,至少有五点历史的启迪:始终保持党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具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艺术和方法,党内存在健全完善的组织体系,党员干部必须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自我革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政治品格,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强大支撑和重要手段,是党始终保持“四个自我”的内在能力指向。自我革命重在解决刀刃向内、“打铁必须自身硬”的问题。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式、执政体制是党实现长期执政的“四大”支撑要素,旨在解决执政“为了谁”“依靠谁”“怎样执政”以及“怎样长期执好政”等重大问题。就其内生关系而言,推进自我革命不断创新党的执政理念是实现长期执政的灵魂导向,推进自我革命持续厚植党的执政基础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力量源泉,推进自我革命与变革党的执政方式是实现长期执政的重要载体,推进自我革命坚持完善党的执政体制是实现长期执政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守正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这和毛泽东提出的“人民监督”这一答案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回答了历史周期率难题,也为深入认识自我革命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论断出发,可以探析自我革命丰富的理论内涵。中国共产党在百年艰苦奋斗中,不断进行自我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在新征程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以党的各项建设为抓手,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的攻坚战持久战,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继续破解历史周期率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党独有难题是具有一定理论结构与实践逻辑的系统性难题。“六个如何始终”明确了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与核心内涵,深刻揭示了“难题”为什么难、难在哪里,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根本问题。从大党独有难题与历史性难题、党的使命任务、全面从严治党形势要求以及政党发展普遍性难题之间的互动关系与内在联系中,可以洞见大党独有难题所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与特殊性等基本特征。新时代,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以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原则要求;以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为制度保障;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开展调查研究为策略方法,形成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破题之道”。  相似文献   

18.
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开始在实践上探索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在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且面临着内忧外患双重压力的背景下,为了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身负领导角色的布尔什维克党必须通过自我革命实现“自身硬”以更好地推动社会革命。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既来源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党的建设思想的继承创新,同时也源自于俄共(布)维护执政地位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需要。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执政党自我革命思想的语义维度主要包括自我调适、自我警醒、自我否定、自我净化和自我纠偏五个方面。这些具体举措对新时代推进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具有重要启示,即必须严明纪律,坚守人民立场,始终保持“赶考”清醒和定力,协同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  相似文献   

19.
梅萍 《中州学刊》2023,(2):5-12
敬畏是出于对党的崇高事业发自内心的自觉认同和虔诚信仰,是在法律之外的自我警醒和精神自律。它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人生追求和道德情感,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机制与德性力量。敬畏也是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规定和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光荣传统。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党的自我革命所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此为主线,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就构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廉政敬畏体系的丰富内涵。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从内生机制入手,让党员、干部知敬畏、明羞耻,存戒惧、守底线,增强定力,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革命”概念嵌入到党的建设领域,实现了党的建设话语体系的重大创新,提出了党的自我革命的全新命题,以自我革命视角洞察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自我革命立场革弊党内积恶的不良风气,以自我革命铁腕惩治党内少数的腐败行为,开辟了以自我革命为统领,以制度约束为主线,以权力入笼为重点,以思想涤荡为根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肃贪力度最大、程度最深、效度最强时期,在坚定自我革命中实现了自我提升的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