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亚地区被称为欧亚大陆的"心脏"和21世纪的"世界能源供应地",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新世纪伊始,美国借助打击恐怖主义强力进入中亚地区,推行新中亚政策。面对美国的介入,俄罗斯调整了原先的中亚政策。美俄对中亚地区的战略争夺,必将对中亚地缘政治形势、国际战略格局以及相关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和谐世界”视角下中国的中亚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中亚地区的地缘特点和战略地位以及冷战后的发展变化,指出中亚地区对中国的安全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着重阐述了中国在和谐世界理念指导下中亚战略的制定原则和实施方向。指出中国的中亚战略不是意在控制中亚及在这一地区追求霸权,而是要实现中国与中亚地区国家间的共同安全、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的措施就是加强与中亚各国的合作,特别是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制度性合作,同时协调好与其它相关大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亚地区自苏联解体之后,原苏共体成员国由于对俄罗斯的传统依赖以及经济水平普遍不高等原因导致大量非法移民的产生,从而给非法移民接受国带来一系列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问题,对中亚地区以至周边国际社会的安全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非法移民问题成为中亚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的重要部分,由于中亚地区非法移民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和国际化等特点,决定了非法移民问题必须通过地区内部的紧密合作以及各国之间的通力合作等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为陕西与中亚展开产业链合作提供了机遇,有利于陕西及中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推进合作方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产业升级。陕西与中亚地区产业链合作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综合考虑陕西与中亚地区产业发展的优势及需求,陕西应重点加强与中亚地区在油气能源产业、农业及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产业链合作。对此,陕西应加强与中亚各国的政策沟通并开展人文交流活动,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产业,完善陕西在中亚地区的投资和产能布局。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中亚地区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这"三股势力"乘势兴风作浪,对本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上海合作组织组织的创立,顺应国际和地区反恐潮流,创立区域反恐机构和机制,全方位展开多边反恐合作,有效地遏制和打击了中亚地区恐怖主义的蔓延,为中亚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与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杰出政治家的耶律大石在中亚地区建立的西辽,统治期间本着兼收并蓄的思想,使契丹文化、汉文化在中亚地区得到了弘扬,促进了欧亚文化的交流,并且维护了中亚地区近百年的稳定,推动了中亚地区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使世界很多国家认识和熟悉了中国,其发展提供了一种历史上诸民族在习俗、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中共处的整合类型。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以来,中亚地区在国际政治格局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相互竞争的重要地区之一。"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机,大举进军中亚,从而使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文章通过回顾中亚地缘格局变迁的特点,从地缘经济、安全、政治的角度阐述了目前中亚地区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分析了中国在中亚地区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及其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中国、俄罗斯和美国是左右中亚地区能源地缘格局最主要的大国力量,三个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影响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制度的构建。大国因素使中亚地区能源合作呈现出三个特点:能源战略博弈态势凸显、能源合作制度复杂性突出、能源合作碎片化现象明显。在中亚地区大国博弈的局面下,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布局中亚地区能源战略、构建中亚能源合作新制度面临挑战,需要更多的战略谋划和战术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在中亚地区的利益与在该地区的力量和影响严重失衡。基于中国、美国、中亚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的需要,我国应当通过加强与中亚国家的政治、经贸和安全关系,开展多边安全合作,增强自身实力和影响以抵御美国对中亚周边国家的渗透形成对我国的遏制,构建地区和谐和稳定的安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加强我国同中亚国家友好关系的考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缘来看,积极发展我国同中亚地区的睦邻友好关系,对于巩固我国西部边境地区的安定和民族的团结,实现经济互补,促进我国与中亚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冷战后由于中亚的战略地位及里海地区大规模油气资源的发现,西方国家开始向该地区渗透,使我国近年来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受到挑战。面对这种形势,我国应通过加强与中亚各国的经贸合作,巩固和提升我国同中亚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与美国既竞争又合作,扩大我国对该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代对于漠北喀尔喀蒙古实施的朝觐制度是满蒙历史发展的一种表现,也是当时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必要措施。喀尔喀蒙古王公对清朝的朝觐中,体现了清廷的权力,也满足了朝觐者物资需求,在朝觐中有着突出的在物资交换前提下对清朝进贡的内涵及历史意义。主要分析清朝对漠北蒙古的朝觐制度,研究了朝觐所体现的经济关系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西游记》西行取经主题的丰富寓意。认为在整体上,小说于取经开始与结尾反讽性的结构安排,使得取经故事蕴含了“过程大于结果,成佛自在心中”的寓意;西行取经象征一个修行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叙述当中,小说强调了取经人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并通过取经队伍的两次分裂与重合折射出了取经人自我完善的阶段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朝觐是穆斯林的一项重要宗教功课。中国穆斯林有着几百年的朝觐历史。改革开放后,宁夏西海固穆斯林朝觐实践的热情日益浓厚。作为一个时代现象,西海固回族穆斯林朝觐热忱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14.
14-17世纪,以枟曼德维尔游记枠、枟坎特伯雷故事集枠和枟天路历程枠为代表的三个朝圣文本,建构了一个从西方到东方、从本土到异域、从内心世界到外部世界的立体的朝圣-旅行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东方的圣地与异域的奇迹互相并置,基督教的世界观与异教的信仰互为镜像,虔诚的宗教信念与粗鄙的世俗欲望互相交织,形成一个源远流长的叙事传统。近代英国的旅行文学正是在这个朝圣传统的影响下逐渐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空间想象、主体性意识、跨文化交往原则,以及相应的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朝圣文学是英国乃至欧洲旅行文学之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5.
玄奘之路就是自由塔的缩影。一群人为了追求自由被自己追求自由的方式所奴役。每个人都在寻找新的突破,新的领域,新的事业增长,但是这个群体似乎都没有明确的方向。玄奘之路就像一面大旗,带领所有人跟着走。这个大旗,我们叫理想、行动、坚持。  相似文献   

16.
朝觐制度是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朝通过这一制度笼络边疆少数民族上层,达到不设边防的目的。喀尔喀地处清朝北疆,西与准噶尔接界,南至漠南,北至俄罗斯,因此在清朝边疆的统治和治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清政府关于喀尔喀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本着“恩威并施”和“厚往薄来”的方针,对怀柔喀尔喀蒙古王公、巩固北部边疆、稳定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喀尔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唐僧师徒西行朝圣与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动因一脉相承,他们的朝圣历程更集中体现了民间世俗宗教的多元化信仰,实用主义意识与行为,特有的"义利观"与实践原则,独特的实践形态以及世俗化了的神灵观念等诸种典型特征.唐僧师徒西行的圆满结局也堪称是民间世俗宗教朝圣的圆满结局.因此,<西游记>是一部体现民间世俗宗教西行朝圣的小说,每一个读完<西游记>且进入故事的人,都会随着唐僧师徒走完属于自己的西行朝圣之旅.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描述青海省大通县老爷山传统文化活动——朝山会和花儿会,提出了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与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回首中国当代散文走过的历程,余秋雨无疑是一个大手笔,他坚持着一个最原始的主题什么是蒙昧和野蛮,什么是他们的对手--文明.每一次搏斗,文明都未必取胜,因此他要远远近近呼喊几声.余秋雨痛苦、焦灼、激愤地拷问着健全人格的文化良知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历史命运,试图重返精神的伊甸园,寻求一方心灵的净土.然而在漫长的求索之路上,他却在重重矛盾中禁锢了自己理性的光芒.他在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追求中,踯躅在精神的苦旅中,追求着灵魂的飞翔.  相似文献   

20.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5,25(1):73-76
《西游记》"三教归一"、"万法……归一";"三教归一"归于"佛","万法……归一"归于"心"。而心即佛,佛即空。"孙悟空"即"心悟空",为"归一"之象征,也就是说"悟空"为"归一"之旨。《西游记》由"归一"而至于"悟空",是一部糅合儒、道"归一"于佛教色空而以"治心"淑世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