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西的壮族和汉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两个民族。这两个民族,自古以来,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在一起的。研究历史上广西汉壮民族关系,加强汉壮团结,对广西的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具有特别重要意义。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史之乱以后的唐宋时期,壮族地区逐渐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工商业的解放,与农业的解放有约略平行的现象。中唐以后,壮族聚居的广西,工商业逐渐由官办过渡到私营。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矿藏丰富,土特产甚多,水陆交通也方便,适合农业、林业、收业和副业的发展,对工商业的发展也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但秦汉以来,壮族地区主要的工商业,在奴隶制束缚下,基本上由官府专利。这种情况,延续到中唐以后才发  相似文献   

3.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之间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是广西各民族长期以来和睦相处的结果.由于居住在广西境内的人口多属壮族和汉族,因此广西民族关系主要表现在壮族和汉族之间的关系上.从历史上看,壮族和汉族在长期的交往过程中,两民族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壮  相似文献   

4.
封建统治者对实现大一统的渴望,政治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加之南来士大夫积极投身于岭南地区的文化教育,移风易俗,使壮族在保留本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上,在接受认同汉文化中先进成分的同时,获得了汉文化的认同,于是,汉壮在和而不同的旗帜下,达成了和乐之境.  相似文献   

5.
广西是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广西建设先进文化,首府建设先进文化,当以壮族文化遗产为民族根基。壮族先民是南方稻作民族,探索壮族文化遗产,当以壮族是稻作民族为出发点。壮族五大文化遗产之首,当推南方稻作民族人文始祖洛甲。而后为洪水育人神话盘古兄妹,左江花山崖壁画,歌圩的女儿、歌仙刘三姐,全国篇幅最长的民间抒情长诗《嘹歌》及壮族原生态民歌。五大文化遗产各有其抢救措施。文化遗产是建设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抢救文化遗产与建设先进文化密切相关,与建设广西先进文化、首府先进文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当代壮族的聚居区与历史上实行壮族土司制度的区域是一致的.壮族土司文化之歌圩文化、社庙文化、审美文化、建筑文化、山水文化各有特点,可以将其打造成为广西3个旅游文化圈过渡地带中最闪亮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明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迫使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以反抗封建统治。据记载,从明初洪武年间到明末崇祯年间,广西先后爆发农民起义多达数十次。其中古田地区以壮族为主的各族人民起义长达百年之久,在广西农民斗争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深入探讨这次起义,对于了解历史上壮族人民的英勇斗争,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中老年女性宫颈人乳头状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中老年女性HPV感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门诊及住院的中老年患者的民族信息以及HPV分型的检查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汉族组、壮族组及其他民族组三个组别。应用聚合酶联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技术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广西中老年女性宫颈HPV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广西中老年壮族与汉族女性HPV、HR-HP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壮族组HR-HPV感染率除65~69岁年龄段低于汉族组外,其余年龄段均高于汉族组。汉族人群与壮族人群感染率高峰均出现在70~74岁以及75~79岁年龄组,汉族组HR-HPV感染率分别为37.50%和33.33%,壮族组此两年龄段HR-HPV感染率则与总HPV感染率相同。LR-HPV感染率汉族组与壮族组水平相似,仅在65~69岁年龄组中现差异,壮族组LR-HPV感染率高于汉族组(13.21%vs 6.14%),并无统计学差异。汉族与壮族中老年女性HPV感染率高峰位于70~79岁之间,80岁以后下降;该地区汉族女性阳性率最高的HR-HPV分型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39及HPV 51,壮族女性中则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39及HPV 33;汉族与壮族人群LR-HPV感染率最高的两种亚型为HPV 53及CP8304。结论广西中老年壮族与汉族女性HPV、HR-HPV感染率无明显差异,感染高峰年龄为70~79岁。该地区汉族女性阳性率最高的HR-HPV分型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39及HPV 51,壮族女性为HPV 16、HPV 52、HPV 58、HPV 39及HPV 33;汉族与壮族人群LR-HPV感染率最高的两种亚型为HPV 53及CP8304。  相似文献   

9.
现存广西上林县内的《六合坚固大宅颂碑》和《智城洞碑》是唐初时壮族文人留下的最早文字载体。二碑乃真正的岭南第一唐碑,其碑刻蕴含着当时壮族社会的发展图景历史信息,反映了在中原文化影响下的壮族文学带有浓郁的骈丽色彩,文字上继承南北朝的粗放简朴,下接盛唐文字的绚丽艳彩,当属壮族文化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分析,揭示广西桂中壮族二次葬习俗的社会意义及其产生的心理根源。二次葬习俗的形成与壮族的不洁观、灵魂栖居观、对鬼神的恐惧以及祈求祖先魂魄的保佑、祖先崇拜、迷信风水、长辈的艰辛与荣耀、后辈的荣誉名声等心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 ,民族教育面临坚守文化特色与融入主流社会的两难选择 ,而现代教育多元化改革为实现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的对接提供了新的契机 ,壮族优秀文化需要融入现代壮族教育体系中 ,才能焕发新生活力 ,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各方面 ,都具备接受壮族传统文化的广阔路径 ,应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育体制等环节 ,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 ,推动壮族教育与壮族传统文化对接合流 ,相互促进 ,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2.
调查发现,同江市街津口乡赫哲族与汉等民族普遍建立了民族混合家庭,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已全部实行族际通婚。赫哲族族际通婚家庭所生子女的族属均报为赫哲族,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赫哲族人口数量的增长。但民族混合家庭的增多对赫哲语功能的衰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量的赫汉民族混合家庭的存在,从一个侧面说明赫哲族与汉族之间的关系已达到相当融洽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论汉族主体源于东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原始汉族融合过程中东夷在文化、语言、实力、空间、人口诸方面的优势 ,证明汉族的主体来源并非像传说的那样是炎黄族 ,而是东夷  相似文献   

14.
戎、狄与华夏民族,及至与汉民族一直有着深远的族源关系。自黄帝至春秋战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戎、狄各氏族、部落以及族群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汉民族的体系之中。但并不是全部戎、狄都被征服,或融合、或同化于华夏民族的。有部分戎、狄迫于军事压力而向更远的地域迁徙,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逐步发展为另外的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所以戎、狄族群集团是汉民族的支源。  相似文献   

15.
戎、狄与华夏民族,及至与汉民族一直有着深远的族源关系。自黄帝至春秋战国,乃至魏晋南北朝,戎、狄各氏族、部落以及族群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汉民族的体系之中。但并不是全部戎、狄都被征服,或融合、或同化于华夏民族的。有部分戎、狄迫于军事压力而向更远的地域迁徙,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下,逐步发展为另外的一些新的民族共同体。所以戎、狄族群集团是汉民族的支源。  相似文献   

16.
花婆神话是壮族神灵崇拜中的一种社会历史叙事,其中蕴涵着壮族建立在生态伦理基础之上的人神同构性与矛盾张力,由此也可以推演出壮民族生态伦理缔结的依生、竞生、整生等种种范式。  相似文献   

17.
南宁近郊平话方言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近郊平话作为一个方言岛,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尽管受到不同语言和方言的包围,在语音和词汇上接受了壮语和粤方言南宁白话的影响,但是凭借着政治、文化等的优势,其音系仍基本保留了原来的面貌,代词、亲属称谓词、人体称谓词等亦显示出其特点。此方言岛的形成不早于唐代且长期作为南宁城区的权威流通语言。其主要成因有二:(1)屯兵;(2)其本身作为一个周边被壮族包围的汉民族岛的存在形式。我们应从历史层次的观点出发,将这一方言点准确定位为中古北方汉语的方言岛。  相似文献   

18.
"神药两解"是壮族社会重要的疾病治疗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壮族居民的治疗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文章从对这一观念与治疗选择之间的关系入手,探讨壮族民间治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壮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障碍因素——通过陌生的汉语学英语和缺乏英语语言环境,本文提出了在壮区中小学课堂内外推行英语浸染教育计划的大胆设想,并对该计划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壮族的女神信仰文化以生育为轴心,民族特色鲜明。其从壮人独特的生育观而来,又以神话传说、节日庆典、祭祀、风俗等表达壮人别具一格的生育信仰,并以此根埋于壮族民间,延续至今,成为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