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工人阶级政权和劳动者不受剥削地为自身利益劳动;没有阶级对抗和剥削但还有阶级、阶级差别和其他社会差别;人民在马列主义政党领导下通过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有意识地掌握自己的社会化过程——这些是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由于工人阶级与集体农民、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结成联盟,社会在政治和道德上是统一的;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还存在和再生着不同的甚至矛盾的利益;在通过按劳分配原则使个人和集体利益以迅速发展生产力和提高社会劳动效率、效益为总目标方面,物质利益起着特殊作用;在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发展平等友好关系,在国际合作中建立以和平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共同体。这是在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过程中产生的事实。到了发达社会主义社会,它们已经具  相似文献   

2.
美国社会有没有阶级?美国人是否具有阶级意识?这是近年来许多西方学者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不少人认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日渐缩小,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白领知识分子人数大量增加,因此,马克思关于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分析理论已经不适用于美国当代社会了。有些人进一步引伸出“美国不存在不同的阶级,只存在不同的阶层”的论调,将美国描绘为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他们认为,在美国这样的社会里,阶  相似文献   

3.
李昌和 《唐都学刊》2004,20(5):80-83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其成因是多方面的。自然资源的分布和社会发展条件的不平衡是其形成的前提条件;主体素质的差别是其形成的重要因素;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是其形成的根本原因。通过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狠抓科技和教育,加快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开放和发展垄断性服务产业,正确运用税收的调节功能,建立城乡社会扶持救济基金网络,加强法制和道德建设等措施缩小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4.
库兹涅茨倒U理论统计检验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库兹涅茨倒U理论是指在私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收入差别不断扩大、在较高阶段转而渐趋缩小这样的一种经济现象及其理论说明和解释,它由库兹涅茨首先提出。该理论提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和争论。本文仅就关于库氏倒U理论的统计检验的一系列论争作一综合评述和分析。从总体上看,这类统计检验可分为三大类:横截面研究——利用横向国别资料对U倒现象进行验证;时序研究——利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资料,分别检验倒U曲线不同部分;分解分析——将影响收入差别的各种因素分解开来,考察其对总收入差别的影响程度和方向。本文认为经济学家们所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据以作出的分析,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经济事实的某些方面,但综合起来看,支持倒U曲线的统计论证更充分,即,若剔除某些不可比、不可靠或只反映局部情况的资料,则倒U理论能够得到统计证明。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把新社会运动视为人的需要受到忽视的结果,通过参照"系统"与"生活世界"的分裂的观点,从"合法化"的角度来探讨新社会运动的命运。哈贝马斯认为新社会运动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这些运动能防止"生活世界殖民化",通过交往理性来维护规范共识;二是这些运动的本质要求是较少关注物质再生产,而更关注文化再生产、社会一体化和社会化。由于这些运动与传统的围绕分配而展开斗争的工人运动不同,哈贝马斯认为它们不可能被政党制度化或通过物质补偿而缓和。哈贝马斯的"新社会运动理论"对当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启发意义,但其在有着理论解释力的同时也存有某些理论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核心问题。但是,把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定为社会不平等的决定因素并不意味着把社会差别和社会不平等等同于或简化为阶级对立。社会结构不单表现为阶级结构;社会差别超越阶级差别,进一步决定着社会结构。即使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城乡差别以及其他各种差别,就其社会质量而言,也都是由这个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尚存的阶级及阶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社会差别贯穿一切阶级和阶层,并反过来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差别的逐  相似文献   

7.
张小东 《社科纵横》2005,20(2):42-42
将现代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社会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理论结合起来,从区位理论角度剖析社区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行为模式”中的理论支撑。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再生机制与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问题,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行为模式”的再生机制所发挥出的功能性的再生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必要性与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问题的提出 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奠定提高城市化水平、缩小城乡差别、推动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社会基础.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社会管理体制,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面、保障待遇水平和服务范围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浅析"相对剥夺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明宝 《社会》2002,(5):37-38
发展社会学称现代社会之前的社会为传统社会(前现代社会),认为现代化是一个逐步完善、演进的过程,其中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国家、民族在其推进的速度上是不同的,发展程度也不平衡.在现代化的早、中期,城乡差别呈扩大化趋势,后现代时期差别逐渐缩小,朝着城乡一体化迈进.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但什么是真正的社会发展,如何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程度和质量,这是摆在现代社会面前的一个理论和实践难题。源于欧洲的社会质量理论,在应对全球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经济、环境、人口等挑战,提高欧洲人民福祉,保持欧洲社会发展质量在全球的领先地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社会质量理论的背景、内涵,探讨社会质量理论的综合性与超越性;以荷兰的一个城市——海牙为例,分析了社会质量理论在城市发展方面的实证研究概况及其初步成果;通过比较欧洲社会与亚洲社会的不同情境,探讨亚洲社会背景下对社会质量理论的修正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郑莉  曾旭晖 《社会》2016,36(6):209-237
本研究考察在社会分层与性别分层的交互作用下,生命历程中的两个竞争性理论--“累积优势/劣势理论”和“年龄中和效应理论”,哪一个更能解释中国男性和女性所经历的健康不平等。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追踪数据和成长曲线模型发现,性别对社会分层导致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发展有独特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在各个年龄阶段都处于健康劣势,这一劣势是因为女性从教育和收入所获得的健康回报比男性低。此外,女性之间因为教育和收入导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随年龄的增长而缩小,男性之间的健康不平等程度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本研究不支持健康不平等的“累积优势/劣势假说”,而是在女性群体中支持“年龄中和效应理论”。  相似文献   

12.
职业评价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评价及其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首先,从人们对职业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人们最注重的职业特性,看出人们的价值倾向,也在一定程度上能看出社会的风尚。其次,透过职业评价,可以发现职业本身存在的种种差别。缩小这些差别,乃是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再次,职业评价直接影响人们对职业的选择和职业流动。最后,职业评价赋予职业一定的地位和声望,从而影响人们对工作的态度,甚至恋爱、婚姻等。职业评价的社会意义如此之大,确有研究之必要。  相似文献   

13.
张宝明 《学术交流》2002,3(1):25-30
立足于社会稳定这一焦点问题 ,分别从政治与经济的异构、阶级谱系的非常化、社会差异的极大化三个不同崭新的理论视野予以透视。通过理论的分析 ,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当前社会稳定问题无不与此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注异构规律 ,认识阶级谱系 ,缩小社会差距。  相似文献   

14.
社会分层是根据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的一定标准,把社会成员划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过程。社会分层的实质是反映社会成员之间的贫富差距状况。西安社会阶层目前已经分化为党政机关和社会管理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城市无业、失业、半失业阶层。上述十大社会阶层在全国大城市具有代表性。社会阶层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劳动者阶层处于明显劣势;产业工人的地位迅速下降;非公有制经济的新社会阶层的地位迅速上升;贫富不均。西安对全国构建和谐社会阶层的启示包括:关键要真正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实施意见;市委和市政府尽快建立有效协调各阶层利益的经济、政治、文化机制;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公民应享受同等国民待遇;就业和再就业应列为"一把手工程";设立"弱势阶层受损补偿准备金";大城市应构建"菱形社会结构",尽快扩大中等收入阶层的比重;大城市应多管齐下,缩小贫富差距;社会保障向弱势阶层倾斜;我们应在所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社区的村委会设立"民意接待室";新建"和谐社会指标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西方各国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体力劳动和非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日益缩小;中产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加上工会性质及其作用发生的某些变化,尤其是西欧几个社会民主党在内外政策方面取得的明显成功,使各种各样资产阶级的和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思潮明显抬头,有的思潮甚至影响越来越广,受到西方学者的普遍重视.新维贝尔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理论界对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及其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把二者对立起来,用三大社会形态理论否定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有人认为二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在说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作用上是互补的.但争论双方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没有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解读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按照资本的逻辑和历史,从三大社会形态理论提出的逻辑考察、人的依赖性社会的特点及其解体过程、物的依赖性社会的实质及其拜物教性质、物的依赖性社会为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创造条件、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的特点及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五个方面,可以进一步明确三大社会形态理论的特点和实质.由此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存在差别,但二者又具有一致性、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新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知识在制定社会政策和政治路线方面起着重大作用.这方面的理论产生了关于人类社会和人类行为的决定主义看法,认为某些社会问题,如犯罪、酗酒等等都可以用遗传理论和数据来解释.近年来有人认为种族间的智力差别也有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的源头。正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根据分工的发展阶段提出了"五形态"说的同时,还根据自然产生的生产工具与由文明创造的生产工具的差别区分了前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而形成"三形态"说的初步表述。这一思想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形成了"五形态"说与"三形态"说的统一。这种统一是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基本原则——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原则的体现。只有回到马克思社会历史理论的起点,才能真正理解其社会形态理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吉志鹏 《社科纵横》2009,24(2):82-84
福柯认为现代社会是靠法制与规训双重控制的社会。福柯在其权力理论的基础上从“非中心化”的视角和权力运作的过程来探讨法制与规训理论的运转机制和实现手段。在福柯看来现代社会的控制是法制与规训相互配合,并且侧重于规训;规训是从监狱的管制扩展到了整个社会;规训是一种“生命权力”其目标在于对个人身体的控制,规训是一种全方位的民主化的政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黄永辉 《社科纵横》2006,21(5):40-42
行政生态学是二战后兴起的系统行政学派的一个分支,是以生态学理论和方法研究行政现象与其周围环境的一门科学。作为这门学科重要代表人物的里格斯提出了著名的行政类型分类理论,详细探讨了发展中国家的行政环境问题,指出过渡型社会的行政具有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的三个特征。文章拟以行政生态学的视角,从改变形式主义、消除行政结构的多重性和缩小异质性三个方面对我国转型期的政府能力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