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何枫 《社会学》2008,(2):9-1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境域正面临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的“双模式”变迁,即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结构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这种社会转型与体制转轨一方面铸就了中国经济神话,另一方面也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高社会风险的发展阶段。本文尝试引入“泰坦尼克定律”,以此为向导深入剖析中国转型期的社会风险相关表征及其成因,并沿此解释框架探究转型期的社会风险规避路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市场经济体系融入了国际经济的主流体系。社会保障作为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巨大社会工程之一 ,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全球化条件下 ,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会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进行政策选择 ?这些都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问题。在 2 0 0 2年 1月 5- 6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和香港城市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两岸三地劳工与社会保障研讨会”上 ,围绕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所面临的挑战和政策选择问题 ,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的百余名学者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学者们认为 ,…  相似文献   

3.
文军  刘徽翰 《社会学》2006,(1):17-2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领域中发生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虽然这些变革有些在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目前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在根本上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不能很好的发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德国中小企业生存环境及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市场经济作为德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对德国二战后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强调以市场竞争和公平为主导的经济形式在德国的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都有体现。这也形成了德国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特定环境。德国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1.理论环境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作为“第三条道路”对德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经济制度的雏形源于弗莱堡经济学家瓦尔特·欧肯,后来由“社会市场经济”概念创始人、科隆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米勒·阿尔马克进一步发展。社会市场经济的基本目标是“将市场经济中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等的原…  相似文献   

5.
2000年 ,世纪之交 ,教育 ,已从社会的边缘跨入社会的中心。几千年来 ,人类传统的“以直接劳动作为财富的巨大源泉”的观念已经在“以知识生产力为伟大动力”的时代失去其原有的光彩。“新世纪 ,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一个高质量的教育”已成为当代社会一种共识。把教育作为一个产业看待已是当代中国百姓的一个热门话题。“教育产业”的概念如同“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出入于中国百姓之口 ,教育投资的“生产性”问题已不再被怀疑和争论。众所周知 ,知识经济的三大支柱是教育、科技和文化 ,其经济形态是以“人”为中心。在这种形态下 ,…  相似文献   

6.
1993年10月22日,在《中国国情国力》杂志社举办的“中国国情与市场经济”座谈会上,围绕着如何认识中国国情、用什么方法研究国情和怎样解决一些重大国情难题,专家学者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有人认为:经济体制要正常运作和充分发挥作用,需要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因素,即国情。市场经济体制要在中国确立起来,要考虑环境因素,即要研究中国国情。中国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从改革角度讲,当前面临着三个比较大的国情难题:一是经济市  相似文献   

7.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一个有完善的信用管理与服务的国家被称之为“征信国家”。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都建立了完善的信用管理体制。在这些国家或地区有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人们信守契约,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没有信用的自然人和法人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寸步难行。与这些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的信用环境令人担忧。近年来,信用丧失的现象愈演愈烈,市场经济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有序发展。因此,重建信用,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不仅是当前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主要内容,也是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冯春晓 《科学发展》2022,(12):23-30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为更好地发挥上海在建设国家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必须系统规划,分步实施。近期聚焦“补短板”,以构建“动力源”为主线,打造“全方位”立体完整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中期聚焦“强动力”,以增强“动力源”为核心,构筑“多体系”高效协同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高地;远期聚焦“重引领”,以显示“动力源”为使命,建成“中国式”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样板。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中国社会发展失衡现象越来越突出。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发展缓慢,正在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作为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和服务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问题一个是普通百姓”看病难看病贵”,一个是城乡卫生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以来,文化交流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交流的时代,文化交流亦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促使中国从过去单一的历史时间的思维隧道中走了出来,进入了一个广阔的与世界交流和接轨的新纪元。正是在这种情景中,如何对待和进行文化交流,成为人们经常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其实,文化交流就是一种“通”,按照中国古人所言,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变通”过程,所谓“一合一辟为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也。而在中国文化中,这种“通”又无不与“同”相…  相似文献   

11.
社会资本与私营企业家——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特殊动力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本文主要考察了私营企业家的“社会资本”在其发展中的影响。指出,分析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必需重视社会关系网络的作用。私营企业家与他的亲戚和朋友的关系,特别是这些亲戚和朋友的职业地位和权力地位,对他们进入私营经济领域、获得资源和私营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1.市场经济的发展还未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行政权力在资源分配中的主导地位,但形成了两种体制的长期并存;2.因此,私营企业家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就成为获得资源和成功的重要渠道;3.社会文化传统和原有社会结构体系(如“单位制”),是积累这种社会资本并将其转化为经济资本的深厚土壤。  相似文献   

12.
“浙江人经济”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人经济成功的秘诀之一,就在于他们有能量巨大的商团,可以“小商品大市场”地运作。近日,参加中国民营经济高峰论坛,听到了一个新名词:“浙江人经济”。细细想来,很有道理:今天的浙人早已不再局限于浙江一域的发展,其足迹遍及全国以及世界各地,浙江经济自然而然也就走向了“浙江人经济”。大概说起来,有井水的地方就有生意可做,而有生意可做的地方,必有浙江人。“浙江人经济”着实是市场经济下全国统一人市场乃至全球化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3.
西方学界形成了一整套多视角的社会建设话语体系,如结构视角、政策视角、价值视角等。由于它们缺少对中国国情复杂性的体验、对中西话语内涵差异性的认知和对中国社会建设的连续性观察,并不能为中国社会建设实践提供指引。将中国历史传统资源和当今社会建设实践相比对,可以发现“民生”和“治理”如同两条红线贯穿始终。它们作为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两翼”,分别揭示了社会建设的目标和工具。在“温饱-小康-富裕”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生和治理演化、互动,先后形成温饱目标下经济民生工具为主导、小康社会目标下共建共治共享为主导、共同富裕目标下现代国家治理为主导等三个组合形态,从而形塑出中国社会建设话语体系的结构。民生价值指向共同富裕,治理工具指向共同体建设,二者殊途同归,都通往“大同”社会。贯穿中国历史两千多年的“小康”和“大同”思想,仍然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4.
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现代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信用经济。随着信用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系列信用危机初露端倪,由此而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经济问题也日益严重,这些现象无不与信用制度的缺失相联系,尽快建立社会诚信体系,建立完善社会征信法律制度已成为解决社会信用危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改革20年,中国出现了一个新阶层,有人说他们是“后政府社会”,也有人称他们为“次国家经济”,还有人提出,关注中国社会稳定就要——一些偶然的事儿,把我引入了这个专题。1998年春节,应日本电通公司要求我为他们做了《中国中层消费者的报告》。此刻,我意识到:中国产生的分化已经引起了国外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期专题围绕中国经济乃至中国社会未来六十年做一个专题,我觉得,六十年太长,做预测比较难。2040年乃鸦片战争200周年,离现在正好30来年,而新中国的历史若按“计划”与“市场”划界,正好也是两个30年。撇开巧合的因素,本拙文的思考阐述时间以2040年作为“终极边界”,也许这样稍稍靠谱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耐心,自信,和上升中的经济力量演变成了一个日益形成中的“软权力”,使中国在东亚和全球经济体系中影响日增。中国的政策取向表明:全球化正在改变国际社会中各国竞争权力的方式。中国认识到,参加各种地区性和全球性的国际组织及条约,更能增强主权而不是限制国家自主权。近期内中国主要还是将遵循现有的国际体制,但是它已经逐渐将自己定位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直接参与者.中国力图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正在崛起中的负责任的大国形  相似文献   

18.
“社会”问题,再入视野 当代中国,“社会”曾经是个被遗忘的领域,现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并列,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整体目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同时,重新提出社会建设,不仅仅是和谐社会的构建要求,同时也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逻辑。因为构建和谐社会,实际上必须以社会的建设作为前提,所谓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说,正是为了弥补改革开放的前一阶段忽略了社会之维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女性经济地位呈现独立新景象,这使其在家庭中民主与平等的意识更加强化。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身份、角色及责任的多重性使女性成员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与困境。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女作家王海鸰,一直以来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关注着婚姻家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全景式地展示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困惑、痛苦和挣扎,充满了对女性在市场经济社会处境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一书中,曾经对“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下过一个“与众不同”的定义:“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和社会为补偿现代化过程中被削弱的家庭保障功能,帮助全体社会成员对付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经济风险,运用社会化的保障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