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盛世才在新疆长达11年的统治与苏联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他能够在新疆坐稳与苏联在军事、政策等方面援助是分不开的,同样,与苏联的反目也直接加速了“新疆王”时代的结束;盛世才一改“亲苏”立场,绝不是偶然的,在思想上表现为“主义之争”,在新疆领土上表现为“归属之争”。  相似文献   

2.
苏共二十大并不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标志,台海危机 及赫鲁晓夫批评中国人民公社并撤出在华专家才是导致中苏同盟关系破裂的两个主要 事件。国际主义与民族主义追求的矛盾,以意识形态的同一性掩盖国家利益的差异性;把党 际关系等同于国家关系也是同盟关系破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33年新疆“四·一二”政变后,军阀盛世才窃据新疆最高统治宝座,直到1944年9月失势离开新疆。在这一段时间里,苏联在新疆的社会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经历了与盛世才政府从密切合作到互为仇雌的重大变化。苏联对盛世才政府的政策演变,给新疆社会政治格局带来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陈云之所以能在新疆这样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于1937年4月至11月开辟中国共产党在新疆工作的局面特别是统战工作的局面,主要在于:新疆地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处于重要战略地位,特别是在抗日救国中成为抗战的一个后方基地;苏联与盛世才在20世纪30年代的特殊关系;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影响和共产党人的帮助下,盛世才标榜实行"六大政策",为陈云在新疆开展统战工作提供了条件,奠定了较为坚实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和推动了新疆统战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1933— 194 2年 ,苏联藉武力帮助盛世才统一新疆之机 ,将其势力大规模地打入新疆 ,一方面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对盛世才政府予以极力援助 ,以帮助盛氏巩固对新疆的统治 ;一方面通过对后者的渗透和控制 ,从新疆获取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权益 ,从而使盛氏政权成为实现其利益的工具。这一政策的实质 ,是以对盛世才政权的“友好”援助来换取在新疆的广泛权益 ,达到控制新疆的目的。其中虽有善意、慷慨的一面 ,却更有利己、贪婪的一面。苏联对新疆的政策 ,对新疆社会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十分复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战胜利是战时同盟密切合作的成果。战后美苏两国在世界安排等诸问题上的分歧越来越明朗化,特别是在东欧和德国问题上发生了激烈冲突,导致美苏联盟破裂,进入冷战时期。美苏由盟友变为敌人,最主要的原因是两国战后对外战略构想的对立碰撞。研究美苏由同盟走向对抗的原因,对于认识当今美国和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及世界格局的演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944年11月,新疆爆发了反对军阀盛世才的“三区革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三区革命”的主流动摇了国民党在新疆的统治,但在革命前期也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的情绪。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一向持亲苏不反共立场的张治中将军,主持了与“三区”方面的和平谈判。他在取得苏联方面的谅解、信任和斡旋下,力主对内和平、对外亲苏,较妥善地处理了与“三区”方面和苏联在新疆的关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美国的亚太同盟体系一直都是美国拓展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撑。自奥巴马政府实施"重返亚太"战略以及特朗普推行"印太战略"以来,美国尤为强调同盟的重要性,将同盟视为应对中国崛起的重要"工具"。但是,美国的盟友们并没有设立和美国相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因美国盟友间战略目标的差异,美国与同盟的关系将发生变化。本文以美韩同盟为案例,探讨在中美权力变迁的背景下,美国的同盟关系如何变化,美国的同盟管理面临着何种困难。本文运用了非对称同盟关系的分析框架,以评估大国和小国结盟时不同的收益和成本计算,论述了权力变迁时期衰退国家普遍采取的政策将如何影响其同盟关系。案例研究发现,随着中国崛起且美国加强与中国的竞争,美国结盟的成本变小,而结盟带给美国的收益则增加了;韩国在与美国结盟的过程中收益变小,成本变大;美韩同盟面临着"大国担心被抛弃—小国担心被牵连"的困境。值得强调的是,美韩同盟关系的变化是权力变迁时期的结构变化所致,且美国亚太同盟体系很可能普遍存在这种困境。  相似文献   

10.
1944年11月,新疆爆发了反对军阀盛世才的“三区革命”,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援。“三区革命”的主流动摇了国民党在新疆的统治,但在革命前期也存在着民族分裂主义的情绪。国民党军政部部长、一向持亲苏不反共立场的张治中将军,主持了与“三区”方面的和平谈判。他在取得苏联方面的谅解、信任和斡旋下,力主对内和平、对外亲苏,较妥善地处理了与“三区”方面和苏联在新疆的关系,为新疆的和平解放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春舞》是著名旅美钢琴演奏家孙以强创作的一首具有新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钢琴独奏曲,作品民族气息浓郁,旋律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新疆人民的生活。通过从创作背景、音乐风格、演奏分析上对钢琴曲《春舞》进行分析,使人们领略民族音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体育课程进行构建与实施。园艺专业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以园艺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岗位特点,身体素质要求、特殊"身体-心理"素质、特殊岗位体育知识和岗位适应能力等需求,来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作为园艺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构建园艺专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有现实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2010),分析中国初婚解体风险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初婚解体风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对城市的影响超过了农村,对女性的影响超过了男性;初婚年龄与初婚解体风险呈现轻微的U型关系,主要是由早婚或晚婚的婚姻异质性所引起;婚姻异质性对初婚解体风险的作用受择偶梯度的影响,"男高女低"婚姻模式的初婚离婚风险远远小于"女高男低"模式;在家庭因素的影响中,生育孩子有利于降低初婚离婚风险,而与父母同住及婚前同居则显著增加了初婚离婚风险。  相似文献   

14.
流民问题是古今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动荡、大分裂时期,农民流亡甚众,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自唐末以来独霸一方的节度使,相互混战,许多农户被迫迁徙;加上天灾不断,加剧了农民的流亡。面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流民,开明的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急救措施,开仓放粮,废除暴敛法令,减轻租赋,以纾民困,从而来挽救统治危机。统治阶级采取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上来看,收效甚微,流亡现象依然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是新疆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谋划,是新疆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命题,关乎新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关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从新疆文化发展战略环境、新疆文化发展战略构想、新疆发展现代文化的战略意义三方面入手,旨在勾勒新疆文化发展大致轮廓和发展脉络,切实为文化兴疆、强疆、富疆和稳疆服务。  相似文献   

16.
胡适是希望通过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来继续他争取人权的事业,但他不主张将争取人权变成反政府行为。胡适与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总部的分歧导致了北平分会的解散。胡适的主张,不但影响了北平分会,还影响了同盟总部的中坚人物蔡元培及林语堂,这在同盟最终解散过程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新疆旅游开放状况,通过建立新疆旅游开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运算得出结论:第一,新疆旅游开放状况的公因子是社会经济状况和自然环境状况,前者的影响大于后者的影响;第二,2001-2011年的新疆旅游开放水平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但自然环境是开放的短板;第三,因此政府及相关企业应该注重招商引资,合理利用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也应多关注自然环境的发展,更进一步提升新疆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8.
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作为多民族的融合地,有着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由于新疆旅游业起步较晚,现阶段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应该看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应科学引导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提升新疆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民俗旅游在促进新疆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连方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要素及其基本元素组合与打散的过程,展示给人们以变化的乐趣和思维的训练过程。说明了组合后的连方展示的静态美,运用在产品设计中,可以从其外形、结构、文化等方面作为创意,结合现代技术进行新的设计创作,其独特的形式包容着大量的信息,既是装置又非一般装置,既是艺术品又非一般概念之中的艺术品,是一种生发于技术又超越于技术而直达艺术之域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德国历史法学派与近代法学方法论的创始者萨维尼之所以反对在当时立法,并非完全基于"民族精神"说。《论立法和法学的当代使命》的伟大之处,恰恰是在法律语言下隐藏着更高远的智慧:一个统一的私法法域有利于推进国家统一;但当这个私法法域还未真正形成时,如果草率立法反而有可能造成孕育中的统一法域的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