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学品 《理论界》2008,(8):105-109
德川幕府时代基本上可称为锁国时代,在此期间,幕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方面,不时根据时势的变化做些调整。在锁国政策的长期演变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原因,荷兰和中国“有幸”成为日本面向西方和东方的两个“窗口”。两个“窗口”的存在对日本产生了积极影响,兰学作为有日本特色的启蒙运动在日本历史上的地位应该予以充分的肯定。“窗口”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锁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中日两国锁国体制的不同是造成近代两国不同结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经过多年探讨,笔者2003年出版的专著中明确指出:"中国的闭关锁国是实质性的,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根源,因此难以形成近代化所需要的社会基础;而日本的锁国只是形式上的,本质上却是开放的,并由此培育出适应近代化要求的社会基础."而贾秀梅、郝士宏的<近代前中日两国锁国政策的比较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9卷第9期,2007年9月)一文,将这一核心结论用在了其"内容摘要"和"结论"之中.在刊发其书面道歉的同期刊物上,笔者特发此文,廓清事实,并备后查.  相似文献   

3.
经过多年探讨,笔者2003年出版的专著中明确指出:“中国的闭关锁国是实质性的,有着深厚的经济文化根源,因此难以形成近代化所需要的社会基础;而日本的锁国只是形式上的,本质上却是开放的,并由此培育出适应近代化要求的社会基础。”而贾秀梅、郝士宏的《近代前中日两国锁国政策的比较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第19卷第9期,2007年9月)一文,将这一核心结论用在了其“内容摘要”和“结论”之中。在刊发其书面道歉的同期刊物上,笔者特发此文,廓清事实,并备后查。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本刊2007年第9期发表的论文《近代前中日两国锁国政策的比较研究》一文,文中的主要学术观点和部分中日史料出自高淑娟、冯斌著《中日对外经济政策比较史纲——以封建末期贸易政策为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中,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中日两国近代史册上,对外开放、向西方学习都是很重要的篇章。面对咄咄逼人的西方资本主义势力,两国都想通过对外开放达到富国强兵,来解决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和深刻的社会矛盾。然而,中日两国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却大不一样。本文试就十九世纪中日两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差异,作一点比较和分析。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国家的战舰大炮,先后打开了两国的门户,“闭关锁国”的时代从此一去不返。中日两国已不是要不要开放的问题,而是如何开放,如何通过向西方学习而救亡图存。从一定的意义上说,这是中日两国近…  相似文献   

6.
日本“江户锁国论”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户锁国论”在日本史学界流传已久 ,然而这种表述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江户幕府“锁国”的目标仅仅在于铲除危害其统治的天主教信仰。关于德川幕府的禁书政策是“锁国体制”下全面抵制西洋文化的重要一环的说法也是一种误解。历史事实是 ,在江户时代 ,除与天主教有关的汉译西书 4 8种之外 ,有关西方的书籍大量流入日本 ,从而促发了日本人学习西方近代科学和社会思想的兰学运动。江户时代 ,除抵制天主教之外 ,不但没有割断与世界的联系 ,而且吸收了大量的西方近代文化。“江户锁国论”的传统认识影响了人们对江户时代整体评价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差异吴晓军中日两国在十九世纪中叶前社会性质基本相同,在封建社会母体中都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同时都面临西方资本主义的挑战.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的东渐,中国逐步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贫穷落后。而日本却幸运地完成了资本主义改革,...  相似文献   

8.
近代以前,中日两国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性格不同,中国的统治者是文人,以“文”人仕立朝,以儒学作为封建统治的道德基础;日本的统治者是武士,以“武”扬名人仕,以武士道作为封建统治的道德基础。因此,“轻武”与“尚武”成为中日两国在传统文化上的一个重要差异。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朝两国西学之对应是东西文化交融与选择的过程。作为同属东亚儒学文化圈内的中朝两国 ,虽然近代面临着相同的境遇及共同的任务 ,但因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之差异 ,两国在摄取西学的具体途径及近代文化的形成上具有各自的特点。近代中国西学以“制夷”为前提 ,因此其“师夷”显得被动 ;近代朝鲜西学则以“变法”为特色 ,因其“开化”更显自主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正> 魏源的思想具有承前启后、振聋发聩的意义。本文拟从魏源思想之近代意义的角度,探讨一下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问题。一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是一种在东西方两种文化交流中产生的、与国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相适应的、预示着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新思想。它既不同于封建正统意识形态中分离出来的异端思想,也不是资产阶级成熟时期的革命理论,而是封建社会还没有崩溃但其内部矛盾已经充分暴露、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但又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政治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