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法社会公共性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的批判,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本质进行了深入辨析,并着重指出其以社会本位为主导思想的国家主义的危险倾向,最终导出一切法均以人为本位,法治社会建立的基础不是抽象的公共利益,而是在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之间做出平衡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社会公共性"研究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步伐,经济法的研究日益繁荣与发达.与之适应的是经济法学说呈现"百家争鸣"之态势,"社会公共性"说作为其中一家之言,特别是在1992年我国确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之后,几乎成为经济法学界的通说之一.因此,实有必要对此进行认真的反思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关键词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关键,认识了事物的关键词就能够提纲挈领地认识事物。经济法亦然,经济法的关键词包括经济法学说、调整对象、社会公共性、社会整体调节机制、经济法体系等,对这些关键词的科学论述,能够正确地认识经济法。其中王保树教授对这些关键词作出过重要解说。  相似文献   

4.
社会中介组织的基本属性是由组织设立目的、职能及权力属性所决定的.社会中介组织实现公共利益、提供公共服务、履行公共职能的行为表明,公共性是其本质属性.社会中介组织的公共性属性昭示:社会中介组织的核心价值理念应包括责任、人道、效率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6.
中国经济法发展中的国家主义之克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家在经济法中的特定地位和作用入手 ,深入分析了国家主义在经济法中的多种表现及根源 ,然后提出了克服经济法发展中国家主义障碍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社会本位之法,以维护社会利益为基准,属于社会法。首先,可以从西方法律思想的视角认知法的社会本位理念;其次,可以从法律理性的视角审视经济法的社会本位特征;再次,可以从毗邻学科的视角探索经济法的社会本位内涵。社会本位是经济法的根本性质,也是经济法区别于传统的民商法和行政法的根本标志。经济法只有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理念,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文化批判领域应是市民社会的一部分,但却并不能因此把当前文化批判领域完全理解为批判的普遍公共性,忽视了当前文化批判领域作为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具有的阶级性,从而丧失了对当前文化批判领域本身也需进行批判的精神。另外,本文还分析了当前文化批判领域所具有的公共性和阶级性的内涵,认为当前文化批判领域应是公共性和阶级性的对立统一,文化批判领域的公共性与阶级性在不同时期应各有所重。  相似文献   

9.
由于公共参与受到限制,当前社会组织的公共性不强。要增强社会组织的公共性,必须进行制度变革,让社会组织自主地参与公共事务。这样,社会才会得到良好的治理效果,形成“善治”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的理论基础,运用法经济学、法社会学、文献分析法等方法,从政治学、社会学及经济学三方面对此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国家理论的发展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政治学基础,三元社会分析模式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法社会学基础,公共利益规制理论为经济法保障社会公共利益提出了经济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作为社会经济和法学共同发展的产物,经济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具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它所追求的价值理念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正义观就不同于其他的部门法。经济法追求社会正义的实现。社会正义以社会利益的整体提高为根本出发点,这主要是通过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在经济法得以遵守来实现的。平等原则是在经济法领域内实现社会正义的主要原则,而起矫正作用的差别原则是辅助性原则。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是完善的法律制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每一法律部门都同时追求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实现,实质正义不是经济法所独有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12.
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经济法的角度讲,企业社会责任体现为经济法对企业行为的规制,达到社会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公共利益需要的经济法价值目标。经济法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规制要以公司企业治理结构为调适点,进而能够增强企业社会责任的自律性和法律责任性,科学处理国家经济调节过程中国家与企业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达到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双赢,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行为对社会的制害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部门法划分理论不足以说明经济法是独立的部门法。从经济法产生的社会需要来看 ,经济法是以社会为本位的法。经济法强调社会的整体利益 ,正好弥补了民法“个人本位”的缺陷 ,而且也不同于行政法中国家 (政府 )对社会生活的管理。  相似文献   

14.
村庄公共性关涉基层社会内生性秩序,重建公共性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面子”是发育在熟人社会中的价值共识和行为规范,是实现村庄公共性再生产的可行机制。通过解构村民面子交换、面子积累和面子竞争的日常性生活实践行为,发现面子具有功能互惠性、社会交互性、伦理价值性三重逻辑,能依托熟人社会中人情关系的长期性、舆论公道的有效性和道德伦理的约束性,以亏欠-补偿机制、嵌入-转化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生产出公共交往、公共规则和公共精神,实现村庄公共性的再生产。存在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面子具有可塑性,既秉持着传统的控制功能,又可以嵌入新的价值内涵,有必要强化国家权力对面子观的引导功能,使其在村庄公共性再生产中发挥出积极效应,以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平衡增强农村内部发展动力,重构稳定有序的乡村秩序。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需要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法治不健全仍由“人治”占主导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我国这些经济纠纷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该文章通过运用社会分析的方法诠释经济法的本质,从经济法的理论角度剖析它的科学性,从而使得这部法律能够更好地运行,为经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6.
论经济法的社会整体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法是社会整体利益本位法,以社会整体利益为立法宗旨和终极目标。它所追求的整体利益是经济社会化、现代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既不同于个人利益,又不同于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的新型利益,是一种发展中的动态的"社会利益"和"增量利益"。经济法通过立法宗旨、社会整体调节机制、制度架构和个体协调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它是一种追求实质公平、结果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整体利益,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法理念的客观要求和科学反映。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学界普遍认为,公共性是国家(政府)和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是其应然状态.国外学者认为,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因素主要有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主要表现是:一方面,政府应该作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政府迟迟不作为和作为不到位;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了,但是由于主客观原因,偏离公共利益的方向,导致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造成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直接原因是:政府角色错位,社会转型期法制的"软约束",公共政策的供求关系失衡,在公共政策议程的确定、制定、执行、评估中公共性偏离等.克服公共政策公共性偏离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创新政府文化;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电子政府;完善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建设道德责任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公共政策公共性提供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18.
经济法视野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状况作了简要论述,然后从法学的视野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重点阐述了经济法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共生与共向,最后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实践作了简要分析,并就其完善提出了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经济法产生的基础入手,运用大量材料,论证了社会整体利益是经济法的立法之本,指出经济法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社会整体利益创造并发展了经济法.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家庭主义原则能否成为构建社会公共秩序的原则,在论述了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原则差别之后,认为家庭主义原则无法推演出非个人的公共性规则。因而在其基础上构建的社会可能是私人社会,而非公共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