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治疗中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及自发性疼痛的影响。方法纳入社区就诊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83例,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1例)和研究组(n=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基础疗法联合针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和MBI指数,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FMA评分和VAS评分以及临床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各自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MMSE评分和MBI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信仰/精神、环境、社会关系、独立性、心理、生理等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和VAS评分均明显优于各自治疗前(P0.05),研究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有统计学差异(χ~2=5.673,P0.05)。结论针灸联合超短波物理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减轻患者自发性疼痛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结果给予脑梗患者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并探讨对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脑梗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根据感觉评估结果给予每天15min手部感觉运动训练、15min常规作业治疗;对照组给予每天30min常规作业治疗,共20次(5次/周,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使用感觉评估表评估感觉功能、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法)评价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的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改善更显著(P0.05),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基于量化感觉评估的手部感觉运动训练可提高脑梗患者的感觉功能及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盲针技术研究电针对中风后偏瘫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为单盲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64例急性期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以常规电针治疗,对照组予以盲针通电治疗.在治疗前、治疗第10d和第20d行NIHSS、Fugl-Meyer和Barthel指数评分.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0d行SPECT-rCBF脑显像检查,记录各脑区脑血流灌注(rCBF)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有提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的双侧额叶皮质运动区rCBF明显增加(P<0.05).结论盲针法能够有效用于针刺的临床疗效研究,针刺与现代神经康复理论相结合,能有效改善急性期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其可能机制系促进脑功能激活后的重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联合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老年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癌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54),对照组应用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六君子汤加味,对比两组的癌痛缓解情况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疼痛总缓解率为92.59%,对照组为75.93%,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食欲、睡眠、精神状况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便秘、恶心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联合六君子汤加味治疗老年癌痛能够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灌洗治疗宫腔积液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宫腔积液患者82例作为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宫腔灌洗治疗,6个月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宫腔灌洗6个月后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灌洗用于宫腔积液患者中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在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病4.5~6小时应用rt-PA(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5~6小时内接受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纤溶酶200单位每日1次静点,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给予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发病4.5~6小时内应用rt-PA溶栓治疗能够有效溶解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栓,促进神经缺损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悬吊核心肌群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2例恢复期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脑卒中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并应用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针对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受损,对照组选择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进行干预,观察组执行悬吊核心肌群训练进行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躯干控制Sheikn评分、平衡功能Fugl-Meyer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躯干控制Sheikn评分、平衡功能Fug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Holden步行功能等级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核心肌群训练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躯干控制、平衡能力,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步行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较常用的Bobath躯干控制训练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随机对照分组设计方法,将796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n=424)和对照组(n=372),评定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肌力、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常规康复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好转率为100%,对照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5,P0.001),提示中医综合治疗组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及中心转换能力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显著恢复患者肌力、Holden分级、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萎缩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63例脑萎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33)和对照组(n=30),对照组予以奥拉西坦胶囊进行治疗,试验组予以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3.94%(31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6.67%(23例),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试验组发生率为6.06%(2例),对照组发生率为30.00%(9例),试验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萎缩患者应用天麻素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取得较高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故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进行腹股沟嵌顿疝治疗的104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例)和对照组(n=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腹股沟斜切口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时间、术后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阴囊/阴唇血肿、尿潴留、伤口感染、腹腔脏器损伤、腹股沟神经损伤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可有效提高老年腹股沟嵌顿疝的临床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阴道炎患者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6例老年阴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应用甲硝唑治疗,研究组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21%,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复发率为2.6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复发率为13.1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53%,研究组疾病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阴道炎患者应用甲硝唑结合雌激素软膏治疗,不仅能减少患者的复发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可获得较高的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脑出血术后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的70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穴位导入按摩。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评分、MB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无统计学意义(t=0.014,P0.05;t=0.01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和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18.699,P0.05;t=13.35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肌力的比较χ~2=17.1689,P0.005:观察组患者肌力为0级、Ⅰ级比例低于对照组,而Ⅱ级至Ⅴ级患者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脑出血术后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进行穴位导入按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共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57.1%和89.8%,对照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9.3%和79.6%,经统计学分析,P0.05,两个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有着显著的差别,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结合项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运用乌麻膏及TDP治疗后其止痛及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1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乌麻膏配合TDP治疗,而对照组采用TDP治疗,共4周后观察疼痛、功能的改善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乌麻膏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的改善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FMA,BI与NIHS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FMA与B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2例,其中:脑梗死患者79例,脑出血患者23例;男性65例;女性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0.2岁,分为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联合治疗组51例,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联合综合康复治疗30天。对照组51例,予常规药物治疗30天。治疗前、后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定、精神状态(中文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及吞咽功能评定,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12%(49/51),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3%(41/51),联合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NIH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MSE评分、吞咽功能改善程度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安全有效,且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认知训练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MoCA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开展认知训练后,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握球运动对老年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32例拟行PCI治疗的老年CHD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n=66)予以常规调脂、抗凝等治疗,观察组(n=66)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握球运动指导,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呼吸循环机能指标[摄氧效率斜率(OUES)、代谢当量(METs)、每搏输出量(SV)、峰值功率(peak power)、峰值通气量(peak VE)、峰值摄氧量(peak VO_2)、VO_2/HR]、血脂指标[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BVH)、全血中切黏度(BVM)、血浆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BVL)]、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及QT离散度水平,并采用运动平板试验(Exercise treadmill testing,ET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两组运动耐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显效率分别为74.24%、48.48%,高于对照组的57.58%与30.30%(P0.05);运动后观察组OUES、METs、SV、peak power、peak VE、peak VO_2、VO_2/HR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C、BVH、BVM、PV、BVL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高于对照组,ET-1、QT离散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终止运动指征时间、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握球运动能提高PCI术后CHD患者ADL评分和运动耐力,改善血脂代谢情况及运动后呼吸循环机能,降低血液黏稠度,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与心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颈肩腰腿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130例老年颈肩腰腿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5例。两组均接受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心理状态及疾病认知水平。结果观察组干预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3.16±0.57 vs 4.25±0.76),BI高于对照组(76.32±11.54 vs 60.13±10.17),观察组治疗当日、治疗后3天的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8.29±5.99 vs 52.72±6.81)、(38.70±4.26 vs 45.26±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疾病认知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减轻老年颈肩腰腿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疼痛,改善心理状态与疾病认知,利于提高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