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出血或堵塞而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的特点,并且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且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治疗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Limb dysfunction,LD)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是医护人员广泛关注的课题内容之一。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临床认为应在集护理、中西医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为一体的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协作下提高康复护理水平。本文将综述脑卒中LD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卒中后LD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参考,减少致残率,促进康复护理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抑郁是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抑郁和脑血管病的关系探讨,阐述了早期识别及积极治疗抑郁症对脑血管病的功能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卒中是我国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生理学及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康复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减低患者的依赖程度。心肺康复可改善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达到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心肺神经康复的现状、进行再认识,本文对脑卒中后心肺运动康复运动处方进行经验分享,以期为能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按揉对老年脑卒中患者排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间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68例,将其以数字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临床护理,试验组患者于对照组患者基础上行腹部按摩及穴位按揉,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首次排便时间以及肠鸣音等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肠鸣音规律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联合穴位按揉可有效帮助脑卒中患者改善排便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于临床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纠正异常呼吸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尿失禁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持续不间断康复治疗的10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给予特定的呼吸模式相关的康复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尿失禁评分、膀胱最大安全容量、残余尿量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相比之下,研究组改善的程度更大,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纠正异常呼吸模式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尿失禁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80岁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本院老年康复科住院80岁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66例进行分析总结,设定为治疗组33例,并与病区内未进行康复治疗的该类患者33例(对照组)比较,同时-9随机抽取的病区内低于80岁的中老年人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30例(年轻治疗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肢体功能好转度Brunstrom分级优于对照组,P〈0.001。Barthel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1。高龄治疗组与年轻治疗组比较,肢体功能好转度与Barthel指数改善程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康复治疗对80岁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作用,对高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也应该积极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与致死率的疾病,常因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导致局部脑细胞坏死,引发突然昏厥、失语与半身不遂等后遗症。加强早期预防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防止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康复治疗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与重建缺失功能,提升生活质量。笔者就脑梗死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与时机、心理护理、吞咽功能护理、语言护理、偏瘫护理、高压氧与中医针灸治疗进行了相关综述,旨在为临床早期治疗与护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左洛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用左洛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入选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脑卒中均经临床、影像证实6个月内,抑郁诊断为Zung量表≥40分,或GDS量表5~10分。两组患者均给予类似的规范脑卒中治疗,而治疗组加用抗抑郁剂左洛复,连续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Zung量表、GDS量表和ADL评分变化。结果Zung量表、GDS量表评价发现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后4、8和12周末均有好转,以12周末最明显,亚组分析提示左半球、多灶患者抑郁症状较明显,其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ADL评定发现,治疗组总体康复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4、8和12周末均有进步,以12周末最明显,亚组分析提示左半球、单灶患者的ADL康复效果在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左洛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有效,也促进ADL康复,副反应少,有延时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是人类的三大致死病因,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生理学及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康复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减低患者的依赖程度。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现状、降低致残率的机制及治疗目标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可塑性是近30年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领域中最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它为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训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由于神经可塑性,脑卒中后可发生自发性功能恢复,并且可通过运动功能康复训练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主要为动作依赖的神经网络重新连接、突触增强及细胞与血管的再生。康复机器人辅助卒中后患者的功能恢复也是基于脑可塑性的理论在临床展开使用,本文主要以上肢康复机器人为例:它可以在积极、任务导向性和高度重复训练的前提下促进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相比传统治疗方法有显著的优势。因此,本文主要对脑可塑性理论和卒中后康复两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前言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不断增高,重症呼吸系统疾病随之增加。由于疾病或外伤等因素,气体吸入、肺部气体交换、气体转运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导致心肺功能障碍,增加死亡率或延长住院时间。为提高呼吸重症的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呼吸重症康复尤为重要。国内呼吸、重症、康复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从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三个主要方面系统地介绍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康复流程及具体治疗方法,致力减轻呼吸重症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在生活质量状况上整体为中等水平,获得家庭支持和医疗救助的情况较好。生活质量状况和医疗救助状况与家庭支持之间呈正相关。但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快速的人口老龄化给家庭养老带来挑战,家庭对外部支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家庭支持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及老年患者的疾病治疗和康复等至关重要,形成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医养结合为依托的保障体系应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为反映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本研究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 CHARLS)数据,基于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3L)计算脑卒中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并通过K?W检验、Tobit截取回归模型分析脑卒中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健康效用平均值为0.62±0.23。性别、受教育水平、婚姻状况、睡眠时长、吸烟状况、社交活动频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会对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P<0.05)。脑卒中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较低,建议医院、社区等部门采取各种措施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针对各种可控的危险因子,倡导患者采取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蜂针疗法     
蜂针疗法又称蜂毒经络穴位疗法,是将民间的蜂螫疗法与中医针灸学的原理结合起来,用蜜蜂的尾针螫刺人体的一定穴位,通过蜂毒的药理作用及针刺的调整作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临床上常用以治疗多种疾病,尤对风湿病、神经痛等疾病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古老而又新兴的治病方法。 应用蜂毒来治疗疾病,其渊源流长。早在3000多年前的《诗经·周颂·小毖篇》中就有“莫予并蜂,自求手螫”,以及公元前三世纪的《左传》中“蜂虿有毒”等记载,说明当时人们对蜂毒已有了一定的认  相似文献   

15.
对建湖县人民医院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月收入 ≥3 000元、有系统康复训练、社会支持得分越高、有兴趣爱好、亲属陪护、被探望次数≥2次、发病后救治时间<3小时可提高3.65~9.95倍的中老年脑卒中患者康复期生活质量。与完全残疾相比,重度、中度和轻度残疾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有伴随疾病、焦虑或抑郁症状、发病后救治时间≥3小时可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总分值高达280分。当这些影响因素预测的分值达到164分及以上,患者可获得高生活质量的概率为90%及以上,列线图模型内部验证等结果显示其预测能力良好。因此,建议医院辅以预测模型早期识别和干预可控的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正1.社区心肺康复概述1.1背景心肺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疾病及肺疾病。迄今为止,药物、手术、支架、呼吸机等治疗手段仍不能完全有效改善心肺疾病患者的心肺功能减退和生活质量下降。随着心脏康复和肺康复的理论与技术不断发展,心肺康复成为改善心肺疾病患者心肺功能,提高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循环和呼吸系统解剖结构和生理作用的联系,单独进行心脏康复或肺康复往往达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在我国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卒中后因卧床,患肢肌肉无力,导致淋巴循环受阻,故下肢水肿发生率极高。基于三焦理论运用补泻手法针刺足临泣穴配合肌内效贴治疗下肢水肿,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了针刺补泻手法,促进气血运行以治本,运用肌效贴扎促进皮下淋巴循环以治标,达到了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短期内就可明显改善卒中患者下肢水肿症状,从而为进一步康复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康复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已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主要措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运动耐力、稳定肺功能,而且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和身心状态。本文就肺康复在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主要内容及临床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观察组的FMA,BI与NIHSS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之后,观察组的FMA与B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NIHS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并且,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并康复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同时还能促进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
门诊老年患者健康教育是门诊健康教育的一部分,是医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活动的延伸。2006年,我们对9885例门诊老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以加强护患沟通,提供预防疾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疾病的防治、转归基本知识为主要内容,经过一年的实施,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改变了不良习惯,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