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经两种心肺运动试验后各参数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康复科门诊及病房脑卒中患者26例,进行自身对照试验。心肺运动试验(CPET)在心肺评测室进行。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分别间隔72小时进行2次心肺运动试验(四肢联动及功率自行车)中的峰值摄氧量(VO_(2peak))、无氧阈(AT)、峰值心率(HR_(peak))、静息心率(HR_(rest))、静息收缩压(SBP_(rest))、静息舒张压(DBP_(rest))、峰值收缩压(SBP_(peak))、峰值舒张压(DBP_(peak))、峰值负荷(W_(peak))。测量达到AT时的摄氧量及与峰值摄氧量的比值(AT/VO_(2peak)),运动试验后心率恢复情况,CPET终止2min时的心率恢复值(HRR_2),正常为≥HRR_242bpm,异常为HRR_242bpm。用Borg分级表来评估运动极量时患者腿部疲劳及呼吸困难的程度,记录CPET终止的原因。结果 26位患者均顺利完成测试,功率自行车终止原因,有2例出现较严重心律失常,1例出现胸闷、头晕,23例为腿部疲劳,四肢联动均因肢体疲劳终止测试。由表2可以看出除AT%、BR(%MVV)、O2Pulse(ml/beat)差异没有显著之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由表3可以看出除N(HRR242bpm)、DBPrest,DBPpeak,SBP_(rest)差异没有显著性之外(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四肢联动评估心肺功能比较适宜,不仅所测结果更符合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情,所测结果更准确,且能够提高测试成功率,在此基础上制定运动处方,才能更好地进行心肺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鞍山市中心医院2014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视觉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每组患者各40例。常规训练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视觉训练组增加视觉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者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接近,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上述3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视觉训练组MMSE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常规训练组,经统计学检验显示上述3项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能力、活动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随机对照分组设计方法,将796例患者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n=424)和对照组(n=372),评定两组患者脑卒中后肌力、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中医综合治疗组(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患者肢体肌力改善率为100%,高于对照组的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常规康复治疗组中医综合治疗组Holden分级和重心转移能力好转率为100%,对照组为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9.45,P0.001),提示中医综合治疗组肢体肌力与步行能力及中心转换能力改善幅度更大。结论中医综合治疗可以作为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障碍的有效方法,显著恢复患者肌力、Holden分级、重心转移能力,改善患者运动能力,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循证护理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重庆维普网、医知网等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相关文献得到可靠程度高的最佳护理证据,根据所得到的最佳证据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安全合理的运动训练措施。结果训练前后比较,运动训练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 LVEF明显升高(P<0.05),6分钟步行试验距离显著增加(P<0.01),KCCQ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循证护理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训练安全有效,在严密监护及持续督导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心肺功能康复运动是可行的,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有氧联合阻抗训练对肌力4级及以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就诊的80例脑卒中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80例偏瘫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即运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8周有氧运动联合阻抗训练。干预疗程为8周。两组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均进行运动功能(FMA与BBS)和CPET运动心肺功能(踏车心电图负荷试验:AT与VO_2max)的评估,以组内和组间比较康复治疗前后运动功能和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治疗组干预治疗后的FMA,BBS,AT,VO_2max值均显著升高(P0.05);经过8周的干预,治疗组的FMA,AT,VO_2max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联合阻抗训练能显著改善肌力4级及以上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ZD运动是无缺点运动的简称,它是以"人能避免错误"的思想,激励全体工作人员抛弃"缺点难免"的观点,以自始至终消除工作缺点为目标的质量管理活动。从ZD运动这一新的视角,对竞技体操训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动作的不稳定性等进行探讨。强调从竞技体操训练的开始,就应树立无缺点信念,使竞技体操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以提高成套动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MoCA、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评价效果。结果①干预后康复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康复组的RBMT-Ⅱ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康复组的AVL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影响拳击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据此提出了拳击运动员的一些心理训练手段与方法,为拳击教练员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横断面积、步态变化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偏瘫患者34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运动疗法。观察组除了上述治疗外,同时进行膝关节控制训练。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型、患侧、病程、瘫侧股四头肌放松和最大收缩时横断面积变化、下肢Fugl-Meyer积分、步态、步行能力无统计学意义。8周后患者瘫侧股直肌面积变化差值(1.38±0.48vs0.90±0.47)、下肢Fugl-Meyer积分(28.65±1.69vs23.82±1.94)、步态分析包括步幅(cm)、步长(cm)、步宽(cm)、足角(度)、6M用时(秒)、6M步数(步)(57.76±4.92vs46.12±11.23,28.76±2.51vs23.74±3.91,11.88±0.99vs15.12±2.71,14.12±6.18vs27.06±7.08,12.76±5.68vs19.94±5.61,14.35±2.52vs18.94±4.96),步行能力分级(4.53±0.51vs3.88±0.3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偏瘫偏瘫患者股四头肌横断面积、步态变化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Proe运动仿真功能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ro/Engineer软件的功能十分强大,其中运动仿真模块注重运动的分析;机构运动分析是设计中重要的环节,他们之间有看紧密的联系.以四杆机构为倒,讲解了如何将Proe软件的运动仿真功能应用于四杆机构的设计中,在熟悉运动仿真功能的同时,还掌握了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从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针灸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60例均是中风发病时间达到30~45天,在这30~45天未接受系统针灸治疗,且偏瘫肢体尚未恢复运动功能或运动能力十分低下)随机分为温针灸观察组(n=30例)、针刺对照组(n=30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实施临床康复训练及常规针刺主治中风偏瘫的穴位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穴的基础上再加上温灸进行治疗,均治疗6周。记录患者偏瘫侧肢体开始出现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并用Fu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患者运动功能进步情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偏瘫肢体开始恢复运动功能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提前(P0.05),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差值差异明显,观察组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训练加针刺与康复训练加温针灸都能有效改善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但温针灸加康复训练提高得更明显,并且温针灸能迅速缩减恢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起效时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高校课余运动训练疲劳产生的原因分析,结合高校运动队训练现状,从训练学、保健医学等学科入手,介绍了一些解决高校运动队训练疲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无氧阈的测定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了无氧阈测定方法,讨论了各种测定方法的优劣,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无氧阈速度对耐力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应采用严格设计条件下测定的"个体无氧阈",评价和指导体育运动及训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认知干预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前往辽宁省人民医院就诊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177例,按其住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89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对象均接受我科急性脑卒中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另加早期认知干预(注意力、记忆力、计算力、思维推理训练及矫正失用症、失认症),治疗前后接受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问卷(MMSE)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MBI)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Mo CA总分、MMSE总分及MBI总分无明显区别(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同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早期认知干预可明确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PSCD)患者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并按有无发生PSCD分组,统计他们住院期间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指标。结果 85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PSCD57例,患病率67.06%。卒中后发生PSCD患者的CCU停留时间、心电监测时间、血压检测时间、吸氧时间、输液时间、测体温次数、叩背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明显高于未发生PSCD患者(P0.01或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PSCD患者住院期间各类基础护理工作量较大,制定护理计划时应予考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对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作用。方法将60例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风险管理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按医嘱饮食、宣教、保暖、清洁、翻身、拍背、吸痰等护理。风险管理组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吞咽功能、自理能力、病情等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进行风险管理护理。结果风险管理组的肺炎发生率和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体温和外周血白细胞已恢复正常,而对照组的体温和外周血细胞还偏高。结论预防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应充分重视风险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合并认知障碍(PSCD)患者恢复期便秘症状表现。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1月至12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及接受治疗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93例,病情恢复期(2周~6个月)接受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评估,并按是否发生PSCD进行分组,比较便秘症状表现。结果93例老年脑卒中患者卒中恢复期发生PSCD 55例,患病率为59.14%。PSCD组卒中后便秘(CAS)患病例数及患病率、多数便秘症状分项分及便秘症状总分均明显高于无PSCD患者(P0.01,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合并PSCD患者CAS发生率高,便秘症状表现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试论运动训练与身体恢复及生理学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动负荷与身体恢复是运动训练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过程,是决定训练成效的两个基本因素。所述运动训练与身体恢复,是从运动训练的全过程出发,加以整体的考虑和科学的控制,其目的是试图阐明运动训练与身体恢复及其生理学原理,进一步完善解决科学训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所高校学生业余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强度、运动疲劳恢复和心率指标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率指标和运动恢复情况,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负荷强度和疲劳恢复,可以减少学生受伤,有助于学生提高专项运动成绩,对倡导“科学指导,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思想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现代隐喻学将隐喻的构成方式定义为本体和喻体之间不用喻词。具体在日语中的表现为不使用"~の如し/~如"﹑"~のようだ/~像"之类的喻词,取而代之的是用"である/是"、"なる/成为"、"そうだ、ようだ、らしい/~好像"等动词、助动词来表述,有时甚至连动词、助动词也不用。隐喻不直接地将某一事物与另一事物作比较,而总是将主体与喻体直接画上等号。本研究旨在阐明日语语用中的隐喻辨识;隐喻句的生成机制认知;隐喻与推量助动词的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