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卒中是我国主要致死病因之一,致残率很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神经生理学及大量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神经康复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减低患者的依赖程度。心肺康复可改善卒中诱导的免疫抑制综合征,达到预防和减少脑卒中后相关性肺炎发生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脑卒中患者心肺神经康复的现状、进行再认识,本文对脑卒中后心肺运动康复运动处方进行经验分享,以期为能广泛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是指因各种因素导致患者脑血管破裂出血或堵塞而引起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的特点,并且具有极高的病死率、致残率,且患者因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损伤,治疗后常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失语等。脑卒中所致的肢体功能障碍(Limb dysfunction,LD)会显著降低患者的生活水平,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治疗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是医护人员广泛关注的课题内容之一。脑卒中后肢体功能康复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临床认为应在集护理、中西医康复训练及心理治疗为一体的多学科多专业共同协作下提高康复护理水平。本文将综述脑卒中LD患者中西医结合康复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脑卒中后LD患者的护理和康复提供参考,减少致残率,促进康复护理的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不同障碍侧别对卒中后抑郁程度影响的差异,为康复治疗中进一步加强对患者精神层面的关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右利手脑卒中患者90例,分为两组:利手侧障碍组45例,非利手侧障碍组45例。对患者进行上肢功能、手部功能、认知功能、自理能力的常规评估,同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对卒中后抑郁程度进行评估。根据量表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利手侧与非利手侧障碍后,患者卒中后抑郁程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浅析其可能的原因。结果利手侧障碍的脑卒中患者SDS评分明显高于非利手侧障碍的患者(P=0.000)。结论利手侧障碍比非利手侧障碍患者的卒中后抑郁程度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认知训练在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训练,观察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MoCA与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Fugl-Meyer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认知障碍偏瘫患者开展认知训练后,可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继而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并对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专项心理干预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5年1月至12月在辽阳石化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老年卒中后合并抑郁患者55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两组对象均接受康复常规治疗,观察组另行专项心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倾听干预和亲情干预)治疗。两组对象治疗前后分别接受了各类康复疗效指标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类康复疗效指标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及FMA总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同时干预组上述各项康复疗效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期评估结果(P0.01,P0.05)。结论专项心理干预可以明确改善老年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各类康复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下肢平衡和协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70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n=282例)和机器人组(n=424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机器人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每天30分钟,每周5天。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治疗12周后进行评定。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平衡性协调测定和非平衡性协调测定评定治疗前后效果。结果两组患者BBS、协调功能测试和非平衡性协调功能测试治疗8周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12周后,两组BBS评分、协调功能测试和非平衡性协调功能仍有显著性改变(P0.01),且治疗8周及12周后,机器人组均明显高于同期常规组(P0.01)。结论下肢康复机器人对患者下肢平衡和协调功能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对脑卒中康复期的患者建立家庭病房进行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过的脑卒中患者60例,所有患者处于康复期,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进行的是常规康复锻炼,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建立家庭病房后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进行不同康复锻炼方式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与治疗费用。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更好,观察组患者的肢体独立性功能、Barther指数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的治疗费用也远远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康复期的脑卒中患者在家庭建立病房后再进行康复锻炼,这种锻炼方式明显优于常规的锻炼方式,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更佳,这种锻炼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1例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观察组31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于传统护理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6.77%,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如何正确的、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肢体障碍者的健康恢复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康复医学、机械学、运动学、力学,运用机器人技术而研发的康复训练器,能够有效地解决肢体障碍者的康复训练问题。本课题研究的是:在充分分析人体上下肢运动机理的基础上,对人机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建立其数学模型,并对所建立的人机模型虚拟样机进行仿真实验,为康复训练器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与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10.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在体育运动领域的应用既包括揭示大脑参与认知功能、提高人类运动能力的神经机制,也包括各种硬件技术设备的使用及具体效果。围绕探索高水平运动员感知-运动加工优势、完善大赛心理科技服务、提升儿童青少年学习效益以及促进成瘾人群认知康复等四重核心主题,脑电、功能磁共振成像、近红外、经颅磁刺激等技术的现实应用和功能表现,为揭示大脑在运动中的可塑性和认知机制,提高运动训练和学习效用以及促进心理康复提供了科学依据。体育运动解锁更多高科技需求场景,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为体育运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算法提升将是解决个体差异与群体共性问题的有效手段,可穿戴设备的革新在满足多体育运动场景科技应用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和训练已逐渐趋于完善。中风患者一般是单侧的脑神经受损,而躯干肌是受大脑双侧皮质脊髓束的神经支配。所以早期的康复训练对躯干肌并没有足够的重视,可能出现姿势控制及平衡功能差,影响日常生活,康复效果不佳。躯干控制训练直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在我国目前是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卒中后因卧床,患肢肌肉无力,导致淋巴循环受阻,故下肢水肿发生率极高。基于三焦理论运用补泻手法针刺足临泣穴配合肌内效贴治疗下肢水肿,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了针刺补泻手法,促进气血运行以治本,运用肌效贴扎促进皮下淋巴循环以治标,达到了中西医结合、标本兼治的目的,短期内就可明显改善卒中患者下肢水肿症状,从而为进一步康复赢得了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对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85例,并按有无发生急性肺损伤(ALI)分组,治疗结束后比较"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指标。结果 85例老年脑卒中患者住院过程中发生ALI29例,患病率34.11%。未发生ALI56例(对照组)。治疗结束后,老年脑卒中合并ALI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FAM总分和ADL总分等疗效指标均明显差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肺损伤后可明显影响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7年2月10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使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良好的改善和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水平与心理韧性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采用Fugl-Meyer(FMA)运动功能量表和心理韧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对其肢体运动障碍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查,观察两者相关性。结果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总分为(81.12±9.18)分,上肢功能平均得分为(58.87±6.39)分,下肢功能平均得分为(28.25±7.19)分;患者心理韧性量表总得分(61.24±12.43)分,各维度平均得分依次为坚韧性(32.17±13.57)分、力量性(21.46±12.53)分、乐观性(9.78±11.31)分;患者肢体功能康复总分与心理韧性量表(CD-RISC)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641,P0.05)。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处于明显运动障碍,心理韧性处于中低度水平,且两者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在临床上可以建议医护工作者通过增加患者的心理韧性来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水平,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及使用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对82例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综合康复组)予以综合康复训练,并辅以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应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量表同74例未进行神经康复治疗仪治疗的患者(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综合康复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病率为6.1%,对照组发生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8.1%;综合康复组的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为81.1%。综合康复组的治疗后的SSA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的评分(t=12.02,P0.01),也高于对照组的评分(t=2.48,P=0.01)。两组相比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4.68,P=0.02)。结论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实施综合康复训练和多功能神经康复治疗仪刺激,可以提高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记忆力改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在我科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采用MoCA、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行为记忆测验第二版(RBMT-Ⅱ)评价效果。结果①干预后康复组的MoCA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后康复组的RBMT-Ⅱ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康复组的AVLT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康复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力及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提升乳腺癌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给予乳腺癌患者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建议,文章将就乳腺癌患者手术之后所需要进行的康复运动进行深入探究。研究工作立足于真实乳腺癌患者群体,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100名患者,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其中,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以及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方式来进行指导,而实验组则制定出了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要求实验组的患者按照既定要求和标准来完成康复训练任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乳腺癌患者康复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此次研究也证明了科学健康合理完善的康复运动模式的确能够更好地帮助乳腺癌患者恢复身体健康,逐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00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50例)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学症状不再发展1周后康复治疗。2月后评价治疗结果。结果康复组运动功能、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ADL)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50例),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现代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偏瘫的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对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康复中心康复治疗的100例帕金森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个性化心肺康复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过系统地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SAS、SDS及肺功能均明显改善;对比发现观察组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康复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帕金森患者能够明显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