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56例经2种以上不同类型口服降糖药足量治疗至少3个月而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组和中性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联合口服格列美脲治疗12周,观察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FPG(5.8±1.1)mmol/L,2hPG(7.2±1.3)mmol/L,HbAlc(6.2±0.7)%;NPH组治疗后FPG(6.1±1.2)mmol/L,2hPG(7.3±1.1)mmol/L,HbAlc(6.4±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但地特胰岛素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P0.01),且地特胰岛素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地特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适于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和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治疗1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24例1型糖尿病患者分别应用三餐前短效配合NPH治疗3个月,血糖控制不理想,后改为三餐前短效配合长效胰岛素治疗3个月,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对三餐前、三餐后2h、睡前及凌晨3点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案中血糖和HbA1c均能控制达标,但长效胰岛素组餐前血糖、凌晨3点血糖控制更理想,且低血糖发生率较少。结论长效胰岛素治疗1型糖尿病比NPH能更好的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加入我院糖尿病全程关照网的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每日1次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组(观察组43例)和每日2次优泌乐25组(对照组43例)。2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低血糖发生情况、患者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BMI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降空腹血糖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降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与优泌乐25比差别不大,但在降空腹血糖、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方面优于优泌乐25;对高龄2型糖尿病,特别是空腹血糖高、依从性差,容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尤其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ontinuous 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CSII)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subcutaneous insulin injection,MSII)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的影响,探讨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最佳的血糖控制方法。方法选择自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住院,拟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CSII治疗,一组采用MSI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等各项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都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CSII组血糖控制水平较MSII组更理想(P0.01)。结论 CSII有效模拟人体生理胰岛素分泌,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能迅速、有效、安全、平稳地控制全天血糖,保证了手术的顺利实施,是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控制血糖强化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2h PG(餐后2小时血糖)、Hb A1c(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FBG、2h PG、Hb A1c、BMI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低血糖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取的老年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施行妇科手术的围手术期的处理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最短1.1小时,最长6小时,平均3.4小时。术后血糖10.11±2.79mmol/L,高于空腹血糖8.14±2.02mmol/L(P0.01);手术时间在2小时内者16例,术后血糖10.06±3.24mmol/L,手术时间在2小时以上者26例,术后血糖11.46±3.73mmol/L,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42例患者中仅2例因脂肪液化致伤口愈合不良(4.76%),予以局部消毒换药后延期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妇科患者,调整围手术期血糖相对稳定、控制感染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行妇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人群中胰岛细胞自身抗体的检测情况,并分析自身抗体检测对老年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2006年间华山医院住院治疗的1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行GAD-Ab、ICA、IAA抗体检测,并分别对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进行临床及生化特征(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空腹胰岛素、C肽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血甘油三酯、胆固醇、HDL、LDL及尿白蛋白/肌酐)的比较。结果GAD抗体阳性组在空腹C肽水平上较阴性组降低(3.38±1.98pmol/Lvs.4.13±2.32pmol/L,P<0.05),二种抗体同时阳性组较一种抗体阳性组具有较低的空腹C肽水平(3.05±2.88pmol/Lvs.3.97±2.68pmol/L,P<0.05)。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r=0.202,P=0.016),与GAD-Ab水平呈负相关(r=0.196,P=0.020)。GAD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显著性差异(3.497±2.297vs.5.046±4.327,t=0.998,P=0.320)。GAD抗体、ICA、IAA阳性组及阴性组对年龄、性别、是否接受胰岛素治疗、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血脂及尿蛋白/肌酐水平进行比较均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ICA、IAA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空腹C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胰岛细胞自身抗体检测对老年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特胰岛素与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FPG(空腹血糖)和2hPG(餐后2h血糖)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1月至12月接收,根据入院单号、双号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开展阿卡波糖联合精蛋白生物合成胰岛素治疗方案,研究组接受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方案,统计各组治疗前后FPG、2hPG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是5.71%和25.71,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2hPG及FPG方面,两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治疗中效果相对明显,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同时有助于避免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糖尿病患者中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抗体)阳性者与阴性者其临床特征及生化检测的差异。方法对142例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GAD抗体检测,将其分为GAD抗体阳性组(17例)与GAD抗体阴性组(125例),分别进行血液生化结果及临床特征比较。结果GAD抗体阳性组的年龄、性别、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水平、血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及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阴性组比较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GAD抗体阳性组具有较低的空腹C肽水平(P<0.05)。二组合并冠心病、高血压、脑梗死、尿蛋白/肌酐升高的机率无显著性差异。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水平与空腹血糖呈负相关,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老年LADA的临床特点与老年2型糖尿病极为相似,GAD抗体检测对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治疗中地特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64例,将其以随机分组的形式均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行中性低精蛋白锌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试验组患者行瑞格列奈联合地特胰岛素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各项相关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PG,Hb A1C及2h PG水平均存在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仅1例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对照组患者6例出现低血糖情况,两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0.64kg,对照组患者平均体重增加1.72kg,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瑞格列奈及地特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且副作用较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达美康缓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达美康缓释片(30~60)mg/日,一次服用.观察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及体质指数等指标,疗程8周。结果经达美康缓释片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治疗前,而餐后30分钟胰岛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治疗中无严重低血糖反应。结论达美康缓释片能有效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能增加早期时相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分别采用诺和锐30与诺和灵30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61例口服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红蛋白〉7%)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联合诺和锐30或诺和灵30治疗,疗程为12周,观察患者用药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及安全性。结果经联合治疗后,两组老年T2DM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显著改善,诺和锐30组较诺和灵30组血糖控制更好、胰岛素用量更少、低血糖发生率更低。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加用诺和锐30较诺和灵30可以更有效且安全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2HPBG)血糖的影响。方法80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以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实验组患者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照组患者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用拜安康血糖仪测量三餐后2小时血糖,连续测7天。结果实验组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三餐后,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餐后2HPG。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糖尿病住院患者中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的应用及其护理。方法 72例糖尿病住院患者运用美敦力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糖,并针对性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结果患者血糖控制满意,空腹血糖控制在5.0~7.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在5.8~10.7mmol/L;住院7~10天,平均8.1±1.1天;无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和低血糖。结论 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使得医护工作者更为有效和安全的监测和控制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拜糖平(阿卡波糖)治疗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新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3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应用拜糖平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肝肾功能情况,同时观察低血糖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观察组下降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期间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两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拜糖平治疗老年新诊断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心胸外科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0例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胸手术,观察组则行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7.3±30.6分钟,高于对照组的121.2±25.3分钟(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211.7±50.9ml,胸腔引流量911.1±206.8ml,术后住院时间11.2±2.6天,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收治治疗后第1天、3天、5天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15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27.2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45%(χ2=3.9286,P=0.04740.05)。结论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及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术后疼痛较轻、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的镇痛效果。方法 290例患者分为三组,A组100例,在手术前口服塞来昔布400mg,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90例,术后当天口服200mg,手术后第1~5天,口服200mg/次,每日2次;B组100例,不服用塞来昔布,两组在手术后均不限制使用静脉止痛泵、肌注阿片类药物。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的VAS评分、阿片类药物的用量以及呕吐情况。结果 A组在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2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低于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第3天~第5天,手术切口疼痛的VAS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在术后当天至术后第5天内,A组使用哌替啶的次数少于B、C组(P<0·05);出现呕吐的次数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四肢骨折急诊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使用塞来昔布对患者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可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减少术后呕吐反应,且超前镇痛仍有适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进餐顺序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血脂异常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脂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老年T2DM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主食与蔬菜、肉类等一起吃;观察组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两组按照各自的进餐顺序持续3月。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及3月后的空腹血糖及早餐、午餐、晚餐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C肽及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 3月后,观察组空腹及早餐、午餐、晚餐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岛素C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C、T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进餐顺序能更好地控制老年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并改善脂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院内分泌科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MI,FPG,2hPG,HBA1c,HOMA-IR,HOMA-β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比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使用二甲双胍与利拉鲁肽疗效显著,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老年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IR)患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伴IR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缬沙坦组,前者给予氨氯地平片,后者给予缬沙坦胶囊。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及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检测和动态血压监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空腹血糖(FBG)均有下降趋势,但用药前后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②用药后缬沙坦组ISI有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③用药后缬沙坦组空腹胰岛素(FINS)显著降低(P<0·01)。④用药后缬沙坦组2小时血糖及2小时胰岛素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高血压伴IR的患者中应用缬沙坦可以明显改善IR,可提高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