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远的弟子     
永远的弟子杨格马学良先生近照一栋四层的搂房夹在中央民族大学家属院高高低低的建筑中,在这栋楼里住着中国民族学界的一些德高望重的教授。我国著名的民族语言文字学家、民族文学家和民族教育家马学良先生就住在这里。我不是马先生的弟子,却有着一段胜似弟子的经历。十...  相似文献   

2.
4月5日上午,我给研究生上课。在我的研究生们一一拜读了马学良先生为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70周年纪念文集撰写的油印本《新学术之路》之后,我兴致勃勃地给研究生们讲着马先生跟闻一多搞田野调查、跟李方桂从事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体会。万没想到,中午刚一回...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我国著名的民族理论学家熊锡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9年9月 4 5 9时30分在昆明逝世,享年82岁。熊锡元先生生于1918年6月,江西省安义县人。1938年到1942年先后就读于复旦大学和云南大学政治系,1942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52年至195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国家法研究生班学习。历任云南大学政治系助教、讲师,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是中国民族理论学会顾问、云南民族学学会学术委员、云南大学出版社特约编审。1996年、1997年,被英国剑桥世界传纪中心(IBC)及美国传记中心(AN)收入名人录。熊锡元先生忠诚于党的教育科研事业,治学严谨,勤于笔耕,著作等身,成果卓著,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大影响,为中国民族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逝世,是中国民族理论学界的重大损失。作为熊锡元先生多年来关心、爱护的一份民族研究期刊,我们深为失去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而悲痛万分。先生生前曾馈以我们许多热情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他以一位读者和作者的身份,对本刊的每一步成长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他身体力行,积极惠赐有创见、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先后于本刊发表了10余篇在民族理论学科史上有重  相似文献   

4.
已故民族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森先生所著《突厥语言研究文集》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李森教授曾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顾问、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名誉会员。他在中国民族语言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创设了北京大学东语系维吾尔专业和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突厥语教研室,一生致力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的教学与研究。这部文集是中央民族大学学术文库中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凝聚了老一辈学者的心血。著名东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为文集作序,国务委员司马义·艾买提为文集题词:著…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宗教学家、因明学家、民族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森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2月1日逝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著名藏学家、民族教育家、翻译家,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王沂暖先生诞辰100周年、逝世9周年。作为先生的学生和助手,我们怀着极其崇敬的心情,缅怀先生为藏族文化教育事业奉献毕生的丰功伟绩和崇高品德,深深感谢先生对我们的精心培育之恩。  相似文献   

8.
刘锡诚先生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民俗学家,还是一位广大中青年民俗学者的良师益友. 第一次读到刘锡诚先生的名字,是在1980年.当时我还是大学三年级学生,准备往民间文学方面发展,老师向我介绍了刘锡诚先生编译的<苏联民间文学论文集>、<苏联民间文艺40年>和<高尔基与民间文学>等书.  相似文献   

9.
<正>我刊学术顾问,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家,一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郑杭生教授因病于2014年11月9日在北京逝世。郑先生是新时期中国社会学学科重要奠基人之一,是社会运行学派开创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学理论及其应用研究。著述等身,桃李芬芳。自2001年起郑先生受聘担任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客座教授,2009年起受聘担任我刊学术顾问。  相似文献   

10.
西北民研所举行首届中国民间文学专业(西北民族民俗)硕士论文答辩会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八日,在西北民院举行了西北民研所首届中国民间文学专业硕士论文答辩会。答辩会由以原新疆社科院院长、著名民族学家谷苞教授为主任、另有马通教授、郝苏民教授、郗慧民教授、唐景福...  相似文献   

11.
王晓霞 《民族学刊》2011,2(1):82-82
中国的民间文学源远流长,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地处西部的天府四川,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地区。这里不仅有汉、藏、彝、羌四个主要的民族,还有苗、回、土家、纳西、僳僳等不同的民族。在这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独特的习俗、奇异的风尚、丰富多彩地的文化艺术,构成了一道魅力无穷的风景线。在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四川的民间文艺也硕果累累,不仅涌现了一大批的民间文艺学家,而且在学术研究方面也很有成效。《四川民间文艺六十年论文集》,正是对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五十多年来学术方面成果的很好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一代学术大师费孝通先生2005年4月24日逝世,享年95岁。作为中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著名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的生命史可以概括为“志在富民,行行重行行”。因为他毕生致力于“从认识中国到改造中国”,并始终孜孜不倦地探索中国社会。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先生第一次深入中国社会,就从少数民族地区入手,将少数民族问题作为他社会调查研究生涯的起点。作者徐平教授是费孝通先生培养的唯一从事“边区开发”研究方向的博士生,现为中共中央党校文史部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在这篇我们特约他专门为我刊撰写的回顾费老民族研究思想的文章中,展示了一代学术大师“志在富民”及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研究,无论在国内外都有其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最早试图把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乃是M·格拉内、H·马伯乐、劳佛等一些西方的学者。本世纪50年代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综合研究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  相似文献   

14.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白寿彝因病于2000年3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首都各界人士今天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将一生献给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白寿彝病重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向白寿彝和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与悼念。 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1932年研究生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的筹建工作,并兼任研究员。他还曾担任国…  相似文献   

15.
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相似文献   

16.
多少风雨我们一起相拥,多少岁月我们一起走过,56个民族是一家,造就我们的大中国,无论还有多少坎坷,不管还要经受多少磨难,中华民族永远“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也希望后辈学者们能把这份情缘相传下去,不断有人去凉山,捎去人类学家民族学家对他们的关心,并不断带回这份延续了几十年的人间真情。” 林师耀华教授(1910.3.27-2000.11.27)骤然逝世,不仅使民族学事业受到重创,也使中国少数民族痛失益友。笔者在先生晚年忝列门墙,罔蒙垂顾,略知先生身世。现略将先生对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研究的贡献说与《…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民族学家,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王静如教授因病不幸于1990年10月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王静如教授以其学识渊博、造诣精深蜚声海内外,他的逝世是我国学术界的一大损失。 王静如教授1903年6月生于河北省深泽县南营村。1923年考入民国大学语文系。1927年  相似文献   

18.
1980年1月,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持下召开了“全国第三次民族语文科学讨论会”。这次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民族语文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批判了干扰民族语文工作的“左”的思潮,从理论上探讨了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语文发展的规律。马学良教授和我一起提交会议的《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语文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论文,试图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发  相似文献   

19.
元 月 1 0日 0时 1分 ,中国民俗学之父 ,著名民间文艺学家、教育家、文学家 ,百岁老人钟敬文教授在北京友谊医院安祥地离开了人世。当日凌晨 7时许 ,钟少华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噩耗传来 ,我的震惊与悲痛难以言表 ,惟有泪水涌满眼睑。我怎么都不能相信他走得那么快 !就在前十天 ,他还在为中国民俗学学科在高校的设置问题操心 ,在给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写信。谁知这封信上的署名竟是先生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个亲笔签名 ,写这封信也是他的最后一次握笔 !熟悉先生的人都知道 ,他虽然已是近百岁的高龄 ,但始终把自己的工作日程安排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族众多,各有独具特色的文学传统。但是,长期以来却没有一部较全面地反映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学面貌的作品选集。由马学良教授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的问世,满足了广大读者和有关民族文学研究、教学人员的要求,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这部选集约一百五十万字,按地区分为五册,基本上汇集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学的精华。一个民族自成一个单元,包括该民族的文学简介和若干作品。共选入古今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作品六百余篇、首(包括长篇节选的作品)。这主要是为高等院校语文专业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