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扬雄《方言》用不同的地名标记了汉代不同方言词语的地理分布,为后人研究当时的方言和现代汉语方言留下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河洛地区在历史上曾占据重要的地位,河洛地区的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它在汉语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方言》区域与河洛地区、《方言》中的河洛方言、《方言》与当今的河洛方言等方面可以探讨《方言》的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一)方言是全民语言的地方变体,是某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一部人所说的话。它服从于整个部落、部族或民族的统一语言。某一地区的方言是为某一地区的全体人民服务的。它是某一地区人民的集体财产。在同一语言的方言与方言之间有共同的特征,也有特殊的特征。因为它们有共同的特征,我们才能说这些方言属于同一种语言;因为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殊特征,我们才能够使一种方言区别于另一种方言。方言有自己的语音系统、基本词汇和语法构造,因此,方言的特征可以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各个方面。比方在现代汉语里,我们把北京话跟广州话加以比较,就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来。  相似文献   

3.
元明清以后,满蒙语的成分大量加入汉语,影响了近代汉语的发展,也使现代汉语方言呈现出南音系统和北音系统两大类。同时,方言歧视和方言优越感、移民、地方文艺分别影响着操各种方言的人的心态以及方言的生态与传承。这些问题,在四川方言里都有着明显的体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四川方言的微观层面上,一些细节问题值得研究者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古代汉语的同源词流传至今,往往在各地方言中留下它们的踪迹;考证同源词,征引古代训解与用倒无疑是必要的,但举证现代方言──活的语言同样应予重视。本文所考各组同源词,既首以古籍证其“声近义通”,又次之尽力以方言足证:把传统同源词考证与现代方言研究结合到一起。每组中都有一个或几个词是方言中有的,故名曰“方言同源词”。论证仿章太炎《新方言》、杨树达《长沙方言考》、《长沙方言续考》,即先书证,后方言。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汉语方言可以区分为七大类.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现象有所减少,但方言仍然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方言是语言交流的障碍,方言优越感可能引起方言偏见和歧视,因此,方言会给社会工作带来困难.解决方言问题的基本策略是熟悉方言、培养当地人才、注意转介.  相似文献   

6.
在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通俗文献里,可以见到许多值得注意的包括语法在内的语言问题。这类语料反映出现代方言语法特点及来源、体现着语法演变规律、隐含着非音韵系统音变。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方言学家根据福建不同方言区的语音系统,编撰出许多便于广大民众学习的方言韵书和辞书,数目之多可以说居全国首位。探讨闽南方言文献,有许多研究方法,经常运用的是比较法。具体来说,内部比证法,可从内部寻找证据和特殊韵部研究两个方面进行;同期音韵资料比较法,分别从同期汉文方言文献比较、同期西文方言文献比较和同期中西文方言文献比较三个方面展开;历史比较法,主要从方言文献与现代闽南方言比较,从而就音系差异来分析因历史发展而产生的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调查发现,中古全浊上声字在大部分方言中多数已变为去声,在少部分方言中多数仍保留上声,在个别方言中多数归入阴平、阳平,在极个别方言中归入去声与其它调类的数量基本相当.根据全浊上声字的变化比例或变化方式,可将归入同一调类的方言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1)"浊上变去"是一条强大的语音演变规律;(2)调型调值相似是全浊上声归入其他调类的重要原因;(3)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并不均衡;(4)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尚不稳定;(5)中古全浊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发展受地域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吴芳 《社会科学论坛》2008,(14):155-159
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的三大方面:构词法、词汇化及语音韵律对近几十年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揭示历史研究、语音研究及类型学研究对方言拟声词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我建议抢救山西方言资料,其理由如次。一、方言学是语言学重要的一支。从历史语言研究的角度讲,我国方言资料的研究和利用,大大丰富了汉语史。而汉语现代各方言资料的科学汇集,简直就是一部活的汉语史。从现代汉语研究的角度讲,方言资料可以帮助人们说明普通话里的某些现象。例如笔者是文水人,文水话就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提供了几条材料,说明了普通话里不大容易说明的几个问题。况且,如果离开了方言资料,现代汉语就只是一个很不完全的学科。二、五六十年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华北、西北走了七个省,最后发现山西方言最丰富。他在山西住了几年,调查了山西方言系统的八个点,这些资料在他的《中国音韵学研究》一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五十年代的方言普查及有关的研究得出了与高本汉相同的结论:在北方话系统中,山西方言最丰富,史料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现代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的三大方面:构词法、词汇化及语音韵律对近几十年汉语方言拟声词研究进行归纳与评述。揭示历史研究、语音研究及类型学研究对方言拟声词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袁蕾 《中州学刊》2005,(3):256-258
豫北方言属北方方言华北次方言的一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现在的豫北方言语音独具特色.如果把豫北方言与普通话语音中的声母、韵母、声调等进行对比,对豫北方言中普遍且突出的语音特点进行分析研究,就可以找出豫北方言独特的语音规律.现在按照有无入声为标准,就可以把豫北方言区大致划分为豫北方言入声区和豫北方言非入声区.  相似文献   

13.
李仕春 《殷都学刊》2014,(2):111-113
20世纪以前,中国的方言研究是比较缓慢的,进入20世纪以后,中国的方言研究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先是由点到面——从注重研究一个点的方言音系到全面铺开研究所有方言点的音系及其词汇和语法,再是和音韵学联起手来——用活的方言材料证明历史上的语言变化,最后用现代语言学理论来解释汉语方言的种种变化。  相似文献   

14.
汉语方言的专门研究,从西汉杨雄着《方言》算起,已有两千年了。本世纪20年代北大成立“方言调查会”;30年代赵元任开始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现代汉语方言,具有现代意义的汉语方言研究只有不过六七十年的历史。问:詹先生,您好。据说,我国近年建立了一批汉语方言学博士点,汉语方言学的研究和教学似乎呈现出要在较高层次上发展与培养人才的趋势,暨大汉语方言室就是其中一个点。您可以向我们的读者简单描述一下目前我国方言研究的情况吗?答;这是一个涉及汉语方言学发展的大背景和发展状况的问题。我近年在国内外参…  相似文献   

15.
岳阳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权 《云梦学刊》2001,22(1):97-103
揭示岳阳方言代词的系统,对岳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与表领属的关系、反身称代的成因,作出分析;对指示代词的两大系统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分布作出平面描写,可以为岳阳方言代词历史成因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6.
包头方言与普通话比较有不少特殊语法现象,这里着重谈几个。一、名词包头方言中的名词可以重迭,这是普通话里很少有的现象。词的重迭形式虽然是现代汉语的特征之一,但是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名词的重选形式很少,除了爸爸、妈妈、哥哥、弟弟等这类亲属称谓之外,其他名  相似文献   

17.
从《方言》所记地名看山东方言的分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汉时期山东各地已有了明显的方言差异。考察扬雄《方言》记录方言词语时所用地名单独列举与并举的情况 ,可以看出 ,秦汉时期山东方言大致可分为齐鲁、东齐海岱两区四片。两区四片格局的形成同齐鲁各地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有密切的联系。两区四片的内部格局在今山东方言中仍然保持着 ,如果将秦汉时期山东方言的内部差异同今山东方言的分区结果比较 ,古今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8.
论汉语方言的类型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记录字者、词汇、语料入手,以中古汉语及普通话为参照,比较、描写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征是汉语方言研究的传统模式,这一模式对于认识单一的方言的特征是有效的,但要认识方言的结构体系难免存在缺陷.为此,很有必要跳出原有圈子,提倡对各种方言进行比较的类型学研究,共时结构类型,历史演变类型、文化类型都是方言类型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类型学研究是彻底解决方言分区问题的根本出路,可以为方言的定型定位、制定语言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其成果还可以为汉语语言学乃至普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宝贵的材料,成就崭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中的内蒙古西部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的许多方言口语,至今依然活在内蒙西部的方言中。现代内蒙西部的汉人,先辈大多为明朝中晚期及清代从晋陕北部迁移而来,语言亦从晋北、陕北方言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官话是以何种方言为基础的,亦即,明代官话的基础方言是什么?这是汉语史学者长期争议而未决的一桩悬案,海内外学人对此问题作了许多深人的探究,各执一辞,莫衷一是。本文拟对此问题再作一探讨,在前人时贤成说的基础上,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文献资料,阐明我们对此问题的观点。 1、现代学者对明代官话基础方言的研究 现代学者对明代官话基础方言作了很多有意义的探索,尤其是随着近代汉语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这一汉语史上久攻不下的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