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广西旅游业的构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热 ,加强区域合作 ,发展区域旅游 ,成了广西发展旅游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本文以发展广西区域旅游的战略思路 ,分析了利用区位优势发展广西旅游业的有利条件 ,并从构筑区域旅游格局、增加资金投入、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完善交通网络、搭建旅游信息平台、成立区域旅游协作组织等方面提出加强区域合作 ,发展广西区域旅游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城市郊区旅游开发新景观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观光农业旅游 ,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对城乡社会、经济和环境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目前主要以观光和采摘旅游的形式分布在大城市郊区、重要景区边缘和老少边贫地区。大城市郊区以其独特的区位、市场、交通、资金和技术优势将成为这类特种旅游未来发展的最重要地区。这类特种旅游也将成为城郊旅游开发的重要方向。通过实施城乡旅游一体化战略 ,确定国内市场为主攻目标 ,走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科技旅游“三结合”的道路 ,加强科学规划和管理 ,引导其走上高起点、规范化、精品化、高效益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轨道。为现代观光农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开发树立典范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发展中.区位条件的分析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区位条件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本文以三江地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和认知区位等5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区位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得出一些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肇庆的旅游区位优势及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指出了广东南线深圳、珠海旅游吸引的强化及其对肇庆旅游客源的明显分流作用使肇庆旅游业发展受到强有力的挑战,认为旋庆应从旅游区位、旅游资源、旅游项目方面构造更高层次的旅游吸引,树立新的旅游形象,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5.
海南中部地区具有发展旅游经济的良好条件,但和东部及沿海地区相比其发展水平比较滞后,与其所具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极不匹配.针对海南中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顿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湖南经济区位与湖南主导产业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作为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前沿,从经济地理上看属于“半边缘区”;而从产业技术梯次上看,湖南又完全属于落后的“边缘区”水平。正是这样一种区位的双重差异性,使湖南在同沿海发达地区进行经济联系时,出现了所接受的扩展效应大大小于极化回程效应的局面,“半边缘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变成了十分明显的产业区位劣势,以致长期制约着湖南经济的发展。基于这种认识,湖南应该抓住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大力借助外部经济的效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突破产业创新,培植主导产业,实现以“产业倾斜”为核心的反梯度推移发展的战略,最终带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大庆市旅游局树立"大宣传、大促销、大市场、大互动"理念,立足大庆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不断调整发展战略,打造旅游产品集聚区,打通发展共赢通道,推动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从大庆市旅游区域合作的现状与优势,深入探讨大庆市旅游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大庆市旅游区域合作的未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符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而旅游业在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先导优势。茂名作为沿海工业城市,拥有独特区位、较优越的旅游资源等优势。如何整合茂名各地旅游资源及旅游产品,构建符合丝绸之路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成为茂名旅游业研究的新视角。同时,茂名参与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于茂名地区的旅游产业等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在国家有关政策扶持下,取得了较快发展,但仍面临缺乏统筹科学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少、缺乏建设监管标准、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等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时期需要确定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新的思路,适时对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作出调整完善,根据不同区位资源和文化背景条件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建立我国乡村旅游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新型联农带农机制,让农民分享更多的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增值收益。同时,需要合理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改革乡村旅游用地制度,制定乡村旅游建设标准,强化人才培训,加强资源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从竞争优势理论看山西旅游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竞争优势战略体现的是一种集约化的旅游经济发展方式。其对山西旅游业的启示是,科学认识山西的旅游资源,把提高区位优势作为突破口;在发挥省内各中心城市的竞争优势上作文章。  相似文献   

11.
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具有极为密切的良性互动关系。广西的旅游强区战略目标促进了多民族语言和谐,而广西多民族语言和谐也促进了广西旅游强区战略目标实现。要深化广西旅游强区战略与多民族语言和谐的良性互动关系,需要加强对多民族语言价值的认识,激发群众保护语言的自觉性;统筹兼顾,在协调发展上着力,做好功能规划;建立旅游发展与民族语言和谐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烟台市与环渤海旅游圈协同发展战略目标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所说的环渤海,是指渤海湾沿岸的16个城市以及北京共同组成的区域。这一旅游圈除北京外,其余均为沿海城市且多为滨海旅游城市。他们的共同旅游资源是渤海。为了更好地融入环渤海旅游圈,提升旅游竞争力,烟台市应实施协同发展战略,与环渤海各城市建立竞—合机制,共同建设区域旅游品牌,按照点—轴模式规划旅游发展格局。同时,要突出烟台的区位优势,推动建设区域旅游交通网络。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当今旅游产业发展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提升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方式。运用区位商和产业集聚绩效增长指数.分别测定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主体城市的旅游产业集聚程度和增长态势发现,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各主体城市的旅游发展极不平衡。需要从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政府合作以及旅游产品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战略和结构调整,从而提升该地区旅游产业集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桂林旅游区位与日本入境旅游市场拓展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旅游区位的理论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旅游空间的优化和布局中。本文就旅游区位的五个因子方面分析了日本客源市场的现状、探讨了以增长极、中心地、点-轴、带状、网状等多层次、多边的桂林旅游市场开发的空间布局和旅游线路优化组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广西自驾车旅游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西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近几年,随着广西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广西的自驾车旅游也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应采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旅游目的地营销,积极开拓旅游市场;鼓励旅行社积极介入自驾车旅游活动等措施,推动广西自驾车旅游的深入发展,将广西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自驾车旅游的天堂",加快广西建设旅游强省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都市旅游是都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都市的特点决定了都市旅游的特点。发展都市旅游必须与都市社会发展相协调,不能以牺牲都市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为代价,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构建都市旅游新模式。上海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是闻名于世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发展旅游业定位都市旅游,顺乎了“天时”、“地利”、“人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建设广州国际化大都市为依托,以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为背景,以流溪河森林公园发展狩猎综合旅游项目为例,提出以发展独具特色的大项目来促进广州旅游支柱产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迎涛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2):98-100,108
中原经济区已被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其区位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然而,伴随着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旅游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解决这种矛盾的重要方式和途径。首先就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展旅游循环经济的限制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中原经济区旅游循环经济的框架体系,最后提出了旅游循环经济体系运行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分时度假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消费模式,在新疆虽然尚未起步,但随着新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资源、旅游区位的独特优势,新疆引入分时度假不仅将是近期的必然,而且已经具备了相当的条件。就目前情况看,新疆发展分时度假旅游应在市场层面、政府层面同时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20.
芜湖会展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芜湖发展会展旅游在景观资源、区位条件、会展设施等方面已初步具备条件.由于芜湖会展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和措施:选择优势项目举办展会;加快会展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会展管理机构;实施市场化运作;加强宣传;发挥旅游企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