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西方文化,是一个范围极大的概念。它包括西方的精神思想传统、价值伦理观念、文学艺术成就、意识形态理论、风俗礼仪系统、语言文字体系,等等。但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文化,却是有一定的特指意味。它指的是具有西方特色的思想文化传统。在这个意义上,西方文化,可以看作是西方人之为西方人的精神背景。西方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在逻辑上很难给出一个抽象的定义。西方人在不同的时代对其文化特质有不同的看法。欲了解和掌握西方文化的内涵,关键的一步,就是指出西方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家对文化(广义)的概括,而把握西方哲学文化观的沿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文化三论     
一、文化的本质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文化即小文化,专指精神文化。而广义文化即大文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学研究的文化是大文化,即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文化的概念极不统一,也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给文化下了一个经典性定义:“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的复杂整体。”这个定义是描述性的,并未揭示文化的本质,而且,它遗漏了物质文化,后来的文化人类学家又在这个定义中增添了“实物”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从文化层次上看问题,是最高的观察层次。那么,文化这个尽人皆知的术语,究竟是什么含义?为什么说它是最高的观察层次?从文化层次来观察今天的世界,将能得出什么有益的启示?关于文化的定义,文献记载有150多种。其中,赫斯科维茨认为,文化是人类环境中的人造部分;欧·奥尔特曼等指出,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的信仰和知觉、价值观和准则、习俗和行为,是用来表示认识、知觉和行为以意见一致的方式为某一群体的人所共有。“一致”是文化这一概念的中心特征,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信念和习俗涉及到的不仅是“内心的”和“行为的…  相似文献   

4.
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文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近代第一个引用“文化”概念的是泰勒。他在1871年出版的《初民文化》一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文化乃是当代人为社会一分子时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及其他才能习惯等复杂的整体。”按照西班牙《世界大百科全书》的诠释,“文化就是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整体,也就是先天遗传的人类财富的总和。”按照《辞海》的解释,“文化,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一方面指政治与经济的现代化,同时也指文化的现代化。文化,中国传统所指是“经史子集”,故如学界已形成的共识,探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历史无法绕开的史学现代化这个重要课题。通常,人们习惯将“五四”视为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起始,其实2...  相似文献   

6.
方健 《浙江学刊》2001,15(4):123-128
朱熹曾说过"国朝文明,前世莫及."[1]确实,宋代经济高度发展,文化极为繁盛.人际社会交往十分活跃,形成了独特的交际礼仪和习俗.礼仪,是人们社会交往行为的准则,礼俗、仪制的的总称,包括了待人、接物、处世等各方面的行为规范,体现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也影响着民俗、社会风气的形成及其水准.  相似文献   

7.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池文君  谢红 《社会工作》2009,(13):25-26
不同的社会文化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当然也包括语言行为。语言文字,不仅只是约定俗成的符号,更凝聚了一个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内涵。因此,本文试图从学习语言过程中思想、信仰、习俗的差异,阐述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般人性与人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性是用以说明人的本质及其发展的概念,是衡量人的社会行为的标准。由于人本身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又划分为阶级,因此人性不可避免地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概念。这就是说,这个概念具有两重性,对于具体的人来说,人性是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人类整体来说,它又是个具体的概念。人性问题的复杂性就在这里。 怎样才能得出这个概念来呢?这就要用马克思讲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这就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其一般属性来(从具体到抽象),然后再用这些抽象的规定去分析具体事物。经过这种科学分析,具…  相似文献   

10.
一、社会文化的性质社会文化又称文化,它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说,社会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为了求得生存,以生物因素和地理因素为依据,以团体生活和心理互助为形式,所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总和,是普遍存在的人为现象。广义的社会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隋神财富两大类:社会文化的物质财富,如房屋建筑、衣着服饰、饮食用具和其他生活用具、生产设施和交通设施等等,皆是。社会文化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  相似文献   

11.
习俗文化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交往活动中创造并沿袭的以风俗习性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形态,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习俗文化是民族伦理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少数民族的习俗文化与汉民族的习俗文化相比,有其自身的特色,少数民族的礼仪、信仰、饮食、服饰、居住等习俗文化,蕴含着重要的道德功能。面对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必须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国家文化建设战略高度来思考,通过综合创新,以寻找有利于少数民族习俗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正> 无论是考察一般的文化概念还是研究特定的西方文化的沿革,都涉及到文化的比较和评价问题。怎样比较、评价和取舍诸种文化,是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许多有关文化的理论。由于文化本身是由物质和精神层面,以及价值、习俗、传统、意识形态、行为规则等诸方面组成的一个综合体,因此,对文化的比较、评价、取舍,往往难以形成一般性的共识。人们很难在一般意义上比较两种或多种文化的得失和评价两种或多种文化的优劣。这种一般性的比较、评价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武断的、肤浅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有必要引入文化比较和评价的一般方法论。一般说来,在比较和评  相似文献   

13.
觉醒与蜕变——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变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部历史发展到今天,中国文化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历史状态?它的发展动向如何?这是每一个有识之士都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历史学家告诫我们,只有借助于现在,我们才能理解过去,也只有借助于过去,我们才能充分理解现在。因此,反思我们的文化传统,探求我国文化的发展方向,是我们的迫切任务。一、文化惰性与历史敏感性关于文化,人们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见解,以至于很难找到一个公认的标准定义。我们暂时采用英国“人类学之父”泰勒在其1871年所著的《原始文化》里提出的概念:“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种  相似文献   

14.
“上海城市文化发展战略”研讨活动开展以来,至今已有半年多了。文化问题从书斋走向社会,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这是因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人们对改革的认识的深入,人们看到了有许多非经济的因素在影响社会的经济体制改革。文化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文化传统、文化素质、文化结构类型和文化心理等等,是行为模式的基因,不解决文化这个斯芬克斯之谜,中国将无法走向现代化。在当代世界各国朝着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文化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化已不再局限于抽象的概念之中,停留在具体的形式之上,而是逐渐成为寻找整个社会发展途径的宏大背景。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表述,由于高度概括和抽象,自提出至今,一直成为理论界研究的重点和争论的焦点。笔者在研究中有几点思考,现提出与同行商讨。 要看到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的差异性 在认识社会主义本质时,人们往往有这样一种疑问,邓小平同志为什么没有把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来表述,是否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一问题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中已不重要?笔者认为,要认识这一问题,必须严格区别本质和特征两个概念的不同。 党的十二大是我党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代表大会之一,这次大会在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上具有两大突破: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问题;二是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其概括为:1、剥削制度的消灭;2、生产资料公有制;3、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4、按劳分配;5、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6、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7、以共产主义思想为  相似文献   

16.
王菊娥 《唐都学刊》2003,19(3):139-141
语言不仅是信息的载体,而且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运用方式集中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征。习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承袭下来的,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习俗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许多问题,包括误解、不快、关系紧张,甚至产生严重后果,都是由于交际双方不了解对方的习俗文化造成的。习俗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障碍之一。这就要求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建立良好的习俗差异意识。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它遗留文化和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 这个定义里面的关键词组是“研究对象”,这是一个偏正词组,即:研究的对象;从整个定义的深层涵义上讲,也可以说是一个动宾词组,即:研究某对象。其中,对象是“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它遗留文化和相关史料”三大内容。怎样去研究这些对象呢?是“综合性”地去“研究”。所谓综合性,在这里实际上是不同角度(方法、手段)的意思;另外还有不同目的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人们习惯于把我国的传统文化,称为“儒家文化”,甚至把东方一些接受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国家也纳入“儒家文化”的范畴.有人也许会问,“儒家文化”这一概念是否能够概括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般内容?要说明这个词题,就必须搞清儒家文化的内涵,以及它与我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 什么是儒家文化?回答这一问题的先决条件是要搞清什么是儒家思想,因为儒家文化应该是社会在儒家思想指导下自觉实现儒化的必然结果。儒家思想严格地说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不过,儒家学派的思想并非与史俱来,它是在我国的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几千年之后,由春秋…  相似文献   

19.
曾军 《求是学刊》2007,34(3):104-106
一谁在生产都市文化?当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包含着对“都市文化”和“文化生产”两个问题的前提预设。就“都市文化”来说,它包含着狭义的“都市性的文化”和广义的“都市中的文化”。就“文化生产”来说,它同样也包含着狭义的“将文化作为一种商品来生产”和广义的“将生产作为文化创造的隐喻性表达”。进而,在“谁”这个问题上,同样也包括着狭义的作为“创造者”的个人和广义的用以意指一个创造者群体的机构(institution)。这种前提性的区分在我们进入都市文化生产主体的讨论时非常重要,它包含着都市文化生产中某些根本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从“人格三因素论”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文化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角度,其中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角度。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人格的影响?这是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本文试以“人格三因素论”为参考构架,对这个问题作一点初步考察。一、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应分清的概念讨论文化与人格的关系,首先应分清的概念就是文化的概念。文化有多种定义,笔者采用这样一种说法,即把文化分为“狭义的文化”与“广义的文化”。与此相应,文化与人格的关系也可以分两个层次来考察。所谓“狭义的文化”,一般是指人生哲学、伦理学等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