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高的抽象只能在最丰富的具体中产生,要使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这一理论问题的讨论更加深入,必须把它与具体历史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这里我只想从隋炀帝开运河来探讨一下统治阶级的历史作用及其与劳动人民历史作用的关系。林杰同志在《阶级观点与历史主义没有必然联系么?》一文中不同意宁可同志这样的说法:根据历史主义,应该肯定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功绩。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首先,认为这条运河是为了满足隋炀帝奢侈享乐的欲望和适应镇压农民革命“叛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史学界对隋炀帝开运河评价的讨论,是由1963年讨论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问题所引起的。这是关系到如何正确地评价剥削统治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其作用问题。今春以来,讨论更进一步发展,争辩的焦点主要集中在隋炀帝开运河的目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等问题。现将讨论意见中几个主要论点作扼要综述,供关心这个问题的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 大运河是我国历史上南北物资运输的主要渠道和经济生命线。长期以来,它一直倍受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不少中外学者感兴趣的研究课题之一.但以往有关大运河的论著多集中在隋唐、宋明时期,而对清代的大运河则很少有人涉及。本文拟就清代大运河在航运、灌溉、南北物资运输、商业贸易和城镇发展等方面的价值作一探讨,并对影响运河效益发挥的诸因素,进行一些比较具体、系统的分析。一、清代大运河的航运和灌溉价值我们的祖先早在春秋时期就开凿了沟通江淮的人工运河——邗沟,构成京杭大运河南段里运河雏形。隋炀帝时,为把江南物资调往洛阳,又主持整治了邗沟,并开凿了通济渠、永济渠和江南运河,  相似文献   

4.
(一) 要正确的评价隋炀帝开运河的历史作用,不首先摸清当时的经济和政治情况是不可能的。但是,由于资料和我们认识水平的限制,一下子要摸得很清楚,得出完全正确的结论,是有困难的。在这种状况下,我们一方面应该在认真学习经典作家关于政治、经济问题的原则性指示以后,敢于探索前人未  相似文献   

5.
王强 《东岳论丛》2006,27(3):127-131
隋炀帝的诗歌创作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他的文学实践对于隋唐的文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隋炀帝的诗歌表现出了隋炀帝“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的政治志向、“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南北融通的文化精神及其对诗歌创作传统的积极选择与继承的文学思想。隋炀帝对文学传统的选择是积极全面的,他的诗歌创作实践及其文学思想对于促进隋唐时期诗风的南北融通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 ,隋炀帝开通运河、营建东都被看做是纯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劳民伤财之举 ,毫无可取之处 ,他本人亦被斥为暴君。其实 ,开通运河、营建东都出自当时统一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其指为暴政 ,从而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7.
论隋炀帝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隋炀帝的评价中,开运河、建东都、巡幸历来被说成暴政,认为这主要是为了游山玩水,因此,隋炀帝是千古暴君。但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历史人物思想和活动应进行具体分析的要求和对英雄史观的批判,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未免笼统、简单。因为历史的发展毕竟有它自己的规律,它的“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而不是由个人主观意志所决定的;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不是帝王将相的私欲。所以前论只反映了这些事物的表面,而没有从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方面揭示事物“内部的隐藏着的”实质;只看到隋炀帝的作为,而没有从其活动的社会条件和政治环境中去“考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只看重了他个人的意志动力,而忽视了“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因此,本文对有关隋炀帝评价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汉唐时期,崤山一带的道路分为南北二路。以往的研究普遍认为崤山南路自今三门峡市湖滨区交口乡向东南经雁翎关到达永昌河河谷地区。通过对汉唐时期相关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今三门峡市陕州区观音堂镇一带与永昌河河谷之间还存在另一条道路,这条道路穿过南大岭山脉,隋代以前很可能是崤山南路主道。隋炀帝大业初年“开莎栅道”后,崤山南路主道才移至雁翎关一线。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重视天台宗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隋炀帝受命扬州总管后与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交往密切,执弟子之礼。隋炀帝之所以重视天台宗的实质,这是因为:首先,佛教是隋初有力的思想统治武器;其次,智■的归附可以帮助杨广夺得太子宝座;再次,北方佛教劳民伤财,不利于隋初的统治;最后,天台宗的圆融调和色彩有利于统一南北思想。  相似文献   

10.
论南北文化交融背景下的隋炀帝诗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隋朝的建立 ,加快了南北朝后期业已开始的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进程。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作为南北朝诗向唐诗演进的过渡性阶段 ,隋代的诗歌带有鲜明的南北诗风融合的倾向。其中以帝王之尊而为诗坛领袖的隋炀帝杨广的创作 ,更是南北诗风融合的典型。其人兼受南北两方文化精神的熏陶、濡染 ,其诗则兼有北方诗歌的贞刚质朴与南方诗歌的清绮纤丽。  相似文献   

11.
相思埭运河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我们调查所知,历代封建王朝在广西修建有好几条运河。这里着重论述不为多数人所知的相思埭运河及其开发问题。相思埭,又名临桂陡河,或桂柳运河,在广西临桂县良丰至大湾间。唐代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长寿元年(692年)开凿,为沟通桂江与柳江间的运河。清代它与灵渠并称为桂林府的南北陡河,灵渠称北陡河,相思埭为南陡河,这一对运河实为桂林古代的姐妹运河。两者都是  相似文献   

12.
京杭运河纵跨京津鲁苏浙五省市,联系海黄淮江四水系.自明代永乐时,漕粮基本由运河入京,漕运大兴.基于运河而发展的漕运,在沟通南北经济交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得沿运一线融为整体.在清代,就江苏运河城镇来说,箕经济发展与漕运兴废、运河通塞可以说是息息相关.漕运推动了运河城镇经济发展,但漕运的发展必须以运河的畅通为基本,而运河城镇经济的兴衰也对运河通塞、漕运盛废具有重要影响,彼此交相作用而成为系统.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2004,(1)
本刊讯  2 0 0 3年 1 0月 2 4-2 5日 ,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皖北重镇宿州市召开。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的开发问题是本次讨论会的重点。在此之下 ,学者们主要讨论了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上淮河流域的经济发展。不少学者指出 ,淮河流域开发的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运河的开凿。我国第一条运河就是古徐国开挖通往陈、蔡两国的。淮河流域运河的开发 ,尤其是隋唐运河 ,对沿岸经济与城市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 ,汴梁由一地方市镇变为全国性的政治经济中心 ,固然由于政治的作用 ,而汴渠的贯通南北也是重要的因素。另外 ,宿州等沿岸城市的兴起完全是运河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大运河”称谓的历时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本是对京杭大运河,或称南北大运河、隋唐大运河的一种简称或泛称。冠以京杭二字,乃是近人对运河南达北至之地的标示和指称。大运河的称谓,最早始于宋人。在需要具体指称时,宋人主要是以行政区划或某个地点作为划分运河段落的标准。宋元以后,人们又以地理的相对方位来指称大运河。对大运河的每一段,人们都有异称。  相似文献   

15.
王永平 《中州学刊》2022,(8):121-128
隋代南人多有从事术业者,成为一个特殊群体,颇为活跃。就其术艺类别而言,阴阳、卜筮、医巫、音律、相术、技巧等皆有代表人物,在隋文帝、隋炀帝的诸多军政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揣摩上意,奉承其旨,政治品格佞幸化,因而“待遇甚厚”,屡受封赏。在南北文化整合的历史背景下,诸人多有传输江左伎艺、融通南北之表现。这些术艺化南人多出自南朝士族,之所以“得不以道”,主要在于作为“亡国之余”,入隋南人普遍受到以关陇旧族为代表的北人的排抑,隋文帝、隋炀帝“雅信符应”,以致一些投机之南人以术艺附合,“干没荣利”。  相似文献   

16.
隋代的文、炀两位帝王对待文学有着不同的态度,因此对隋代的文学审美状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隋文帝阻遏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而隋炀帝受南方文化、美学环境的孕育,融汇气势于华丽之中,促进了隋代文学美学的发展。南北朝的长期割据,使南北两方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美学风范,南方清绮,北方质实。南北文学美学之差异反映了地理文化之差异。随着隋代在地域上的统一,为南北文学美学的交流、融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隋炀帝对南方人文成就的高度评价,对南方文学的企羡和仿习,与关陇集团领袖人物如宇文泰、苏绰乃至其父隋文帝的态度极为不同。隋炀帝的南方文化情结最集中地体现在他对江都的特殊情感上,不妨径称为"江都情结"。炀帝继位初发动的营建东都、开凿运河、游幸江都等大型系列工程,诚然有着深刻的地缘政治、经济地理以及文化战略背景,但也与炀帝的江都情结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联,惟其如此,这些工程的合理性及其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也往往被忽视。炀帝选择江都作为葬身之地,即因江都是其事业发迹之所,精神故乡所在,文化情感所系,在某种意义上他是为江都情结而殉身。隋炀帝与唐太宗在诸多方面,包括南方文学好尚上,极其相似,但在如何处理个人的文化兴趣与治国理政的关系上,二人表现迥异。它从一个侧面透露了有诸多相似之处的唐太宗和隋炀帝,在政治成就和历史评价上何以如此迥异,而历史也昭示,没有隋朝的暴君炀帝作反面教员,就不会有唐代的明君太宗。  相似文献   

18.
明代漕运与天津商业城市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明一代,漕运十分发展,不仅满足了明王朝政治,军事,经济之需,而且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大运河贯通之后,运河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逐渐兴起了一批商业城市。天津,就是在此时兴起的。  相似文献   

19.
自隋炀帝开通运河之后,漕运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一项内容。延续到了清代,更是被称为“三大政”之一。清中叶以后,清朝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世风日下,萎靡不振,漕政也是弊病丛生,已严重威胁到京师的粮食和财政供应。有着“干国良臣”美誉之称的陶澍,为了打通这条大动脉,维系清政府的正常运转,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裁汰冗员,删除浮费;严禁包漕,严格制度;治理运河,疏通河道;另辟新径,漕粮海运等措施,对漕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给后世留下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试以陶澍漕政改革为中心,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 胶莱河位于泰沂山脉和昆嵛山脉之间的胶潍河谷地带。南北贯穿山东半岛,沟通黄、渤两海,全长二百多公里。流经胶南、胶县、平度、高密、昌邑和掖县等,流域面积五千四百平方公里。胶莱河自平度县姚家村之分水岭南北分流。南流入胶州湾,为南胶莱河。北流入莱州湾,为北胶莱河。南北凿通,为胶莱运河。胶莱运河开创于元朝至元中期,历史上曾被称为“运粮河”,盖因江南粮米由此运往京师而得名。元朝的胶莱运河只兴盛了十年,便被湮废而冷落了。至明嘉靖年间再度疏浚通航,但也只兴盛十五六年,再度湮废,以后便再未被重视而兴盛起来。为什么呢!本文拟就此问题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