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她是在5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回沈阳的。在此之前,她一直生活在一座叫做盘锦的小城。父亲不是一个善言的人,何况在野外风餐露宿地钻井采油,不过几个熟识的同事,人便愈发地沉默。所以,父亲仅仅对她说了一句话,“你回沈阳上学吧!”他们就回来了。初到沈阳的祖母家。她穿着傻气的红花棉袄、脸蛋儿带着农村孩子被风吹出来却一年四季都下不去的红,局促地站在祖母家里。父亲挥挥手,说,“去楼下找小朋友玩吧!”  相似文献   

2.
永远的伤痛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夜是怎样的让人寒心彻骨. 1987年的除夕前夜,母亲和我们兄弟俩围着炉火在等父亲回来.父亲那时有些经济头脑,从两年前就一直在外跑生意.敲门声响起,却是常和父亲一起跑生意的隔壁四伯.四伯把母亲拉到屋外,嘀咕一阵后,母亲一脸惨白地回到屋内,泪水从她的眼角不住地往下流.原来父亲在外面有了女人,那女人是个寡妇,拖着一个孩子,父亲和她已经有一年多的来往了.  相似文献   

3.
匡峻 《老年人》2008,(9):30-31
我是个不幸的孩子,才一岁,正值壮年的父亲就丢下我们兄妹四人和母亲去了天堂。 父亲上山时,有人就说:“可怜这次出殡回来,只怕这个家也就散了!”散了吗?没有。虽然家里突然失去了顶梁柱,但我们还有母亲!她用赢弱的身躯把家顶了起来。由于家里孩子多,母亲身体又不好,当时一些好心人劝母亲,让她送走一二个孩子给别人去养,减轻一下身上的担子。母亲舍不得,她说:“孩子都是我的心头肉,即使讨米也不能送人。”  相似文献   

4.
我和妻子玫一见如故,很快我们就走上了婚姻的红地毯,不久,她就怀孕了,孩子生下来以后,一点都不像我们夫妻。孩子两岁时,我带他去做了亲子鉴定,结果他不是我的孩子。回到家,我怒不可遏地把玫狠狠揍了一顿,质问孩子是谁的,她跪在地上泪流满面却没告诉我孩子的父亲到底是谁。从那以后,我再也没给过她好脸色,对孩子更是不想看一眼,这样的冷战已有半年了。我打算如果有更好的女人出现,就考虑离婚,如果一直没有,那我就和她  相似文献   

5.
正读者来信最近我和老公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说到底都是因为孩子上学的事!我们夫妇是工薪阶层,结婚的时候在北京郊区贷款买了一套房子,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现在孩子三岁,马上要上幼儿园了,小区里很多人都在城里买了学区房,我们意识到也该为孩子上学做打算了。前些日子我们去城里看了房子,都是天价啊!算来算去,即便是把现在的房子卖了,在城里买一套四五十平方米的学区房,也还差好多钱!这就意味着,我们不仅要借一身  相似文献   

6.
我生孩子时,母亲千里迢迢来照顾我。孩子出生的当天及以后在医院的几天里,母亲责无旁贷地担当着给"月婆子"做饭的任务。饭很简单,就是农村里坐月子的妇女常吃的"既富营养,又性热暖胃"的小米粥。与小时候印象中妈妈坐月子时吃的小米粥不同的是,里面多了好几个荷包蛋。生完孩子的第一顿最多,大概不下五六颗,但都被"刚  相似文献   

7.
二班岗     
董世亮 《老年世界》2011,(22):24-25
上世纪60年代当兵的人都知道,那时条件远不如现在,十分艰苦。记忆犹新的有两件事,一件事是吃“二米饭”。一日三餐,早晚两顿总是“二米饭”。  相似文献   

8.
大学第一年,她们被分配到同一间寝室。同寝四人,唯独她是农村来的姑娘,沉默寡言,带着乡土气味的矜持。山里的孩子,上学都特别晚,因此,相比其他三人而言,她的年龄最大。老二是个温州姑娘,时髦、小巧、心细如尘。因生得秀气干净,开学没多久,便收到了一  相似文献   

9.
父亲走了,走得那么决绝,没有一丝的牵挂。追忆父亲,似乎有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父亲、母亲风风雨雨50载,在艰难和争吵中养育了我们姐妹4人。在我们几个孩子都有了工作,有了令人羡慕的家庭时,父亲却执意要离开母亲另组家庭,他的这一举动遭到了同事、朋友、亲人的反对,甚至连法官都感到案件棘手,无论如何裁决似乎都不近如人意,毕竞两位老人都已走到人生的晚年。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心尺     
郭领军 《老年世界》2014,(20):18-18
我的父亲1946年参加工作,走南闯北,居无定所。直到离休前的1985年,我们一家仍住在父亲单位的办公房里。离了休,我们家已不好意思再住公家的房子。为此,父亲在离休后的大半年时间里,都在为房子的事而四处奔波。房子看得不少,可没一个相中的,不是房子太破,就是价格太贵。想想那个时代,仅靠父亲的那点工资,养我们姐弟四个吃饭,穿衣,上学,哪还有剩余呢?眼看父亲每天为房子发愁的面容,我们全家人都揪着心。  相似文献   

11.
与父母离婚     
十二岁那年,素宁的父母和平分手,起因是父亲有了外遇。母亲没哭没闹,签字那天还化了淡淡的妆,庄重得如见大使。离婚后,父亲还是一星期过来两次看孩子,与母亲客气地点头寒暄,恍若老同事。多半留下来吃顿晚饭,父亲艰难地找些话题来关心素宁:"最近学习怎么样?""身体有没有不舒服?"母亲总抢着回答  相似文献   

12.
父亲是去年10月去世的,医生说送他终老的病是脑溢血,但我总觉得我们兄妹6个才是父亲的催命鬼。如果他不是养育6个孩子,他就不会成年累月地含辛茹苦,那铁塔一般壮实的身体就不会倒下。父亲是个苦命人。他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山村,3岁时就死了母亲,成了没娘的孩子。家境的贫寒,严重影响了他的婚姻,我的母亲双目失明,其家世比父亲更糟。当年,母亲嫁给我父亲的目的就是找一碗饭吃。父亲用勤劳与坚忍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穿过一件完整的衣服,饥饿与寒冷是他常年征战的两大敌人。为了让一家人吃饱穿暖,…  相似文献   

13.
我小学四年级那年,母亲在连续生了我们五个女儿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地生下了弟弟.全家都高兴极了.尤其是父亲,简直不知要如何和人分享他的喜悦才好.于是,除了亲朋好友之外,家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分到了两个红蛋.  相似文献   

14.
罗宜元 《老年人》2008,(9):30-30
1953年,我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过早地去世了。那时,我还不满8岁,哥哥12岁,弟弟3岁不到。家里唯一的女人走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按理说,我们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的。其实不然。因为有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能吃饱饭,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冬天到了,我们还能穿上父亲给我们做的新布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08,(9)
1953年,我的母亲年纪轻轻的就过早地去世了。那时,我还不满8岁,哥哥12岁,弟弟3岁不到。家里唯一的女人走了,父亲既当爹又当妈,艰难地撑起一个四口之家。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按理说,我们的童年应该是不幸的。其实不然,因为有父亲为我们遮风挡雨,我们能吃饱饭,能穿上没有补丁的衣服,冬天到了,我们还能穿上父亲给我们做的新布鞋。  相似文献   

16.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那时,父亲从来没有一次给我寄过半年以上的花费。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邮局的柜台上……而我那时取钱,也从不会让同学看到。偶尔他们瞥到,总会故意提高嗓门问:这是你爸给你寄的生活费,还是打算请我们撮一顿的啊?  相似文献   

17.
父母离婚那年我有四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父亲流着泪跪在地上求母亲不要走,母亲不停地用脚揣父亲。我平静地看着母亲头也不回地跑了,到现在我都很奇怪,为什么我那个时候没有追出去。一直到现在,我对母亲唯一的印象就是,她瘦瘦的,头发很长,特别的喜欢穿漂亮衣服,经常打我,特别是打麻将输了钱的时候。在母亲打我的时候父亲经常是用身体挡着将要落在我身上的棍棒,流着泪说,输了就输了,你打孩子干什么?后来父亲开始喝酒了,特别是在农闲的时候,一到晚上他就把自己灌得烂醉,但是他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发火的时候都不会骂我,只会流着泪摸着我的头呆呆地看着我。我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和村里的一个寡妇结婚了,那不是件光彩的事情,那个寡妇是出了名的"扫把星",还不到三十五岁就嫁了四次,让人害怕的是只要和他结婚的男人不出一年不是生病死就是发生意外死亡,她的第三个男人和她在一起是时间最长的,结婚一年零五天就在开山炸石头的时候被炸死了,听说尸体都没有找到,而父亲就是她的第五个男人。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们看到路边有一辆慢腾腾的老年车,请不要按喇叭,请放慢点儿车速,不要把一个头发花白的农民工,挤得无路可走……在我记忆中,父亲很少说话。他是个慢性子,母亲是个急性子,因此两人经常吵架。一般都是母亲不停地唠叨,他偶尔回一两句嘴,等母亲说累了,吵架也就结束了。父亲是个农民。每天早上叫我起来上学后,他就扛起锄头出门了。中午我快吃完饭时,才听见他沉重的脚步踏进门槛。吃完饭,歇上三  相似文献   

19.
风之子 《女性天地》2006,(12):37-37
长假前夕,玛雅打来电话抱怨说,七天假期竟有两天要活跃在旧情人工作和生活的区域。为了不灰头土脸地与旧情人撞见,玛雅做好了万全准备:换了新发型,每晚睡觉前奢侈地敷一张兰菀的面膜,列出各个场合的着装清单,甚至连与旧情人相见时的台词都拟好,才肯光鲜靓丽地出门。光鲜是需要代价的。这个中午的喜宴玛雅迟到了20分钟,结果她被安排在四个陌生的大人和三个孩子中间。那顿饭吃得很狼狈。四个成年人和三个连连尖叫的孩子PK着分贝,间或有人问玛雅婚否,孩子多大。一向有着单身贵族优越感的玛雅吃到了生平最自卑的一顿中餐,仿佛像她这样大龄单身…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个命运多舛的人。12岁那年遭遇车祸,虽然捡回了一条命,但人生从此多了一张"残疾证",用我们村里那群小屁孩的话就是"你看,她是个瘸子!"初中毕业后我就没继续读书了,15岁那年,父亲重病离世。母亲南下打工挣钱,我在家既当姐又当妈,照顾9岁的弟弟。为了急于摆脱家庭,20岁生日刚过我就结婚了,但我的婚姻一点都不幸福。孩子4岁时,我向"三观"严重不合的丈夫提出离婚。我带着孩子,无处可去,母亲骂骂咧咧地收留了我,她也帮我照顾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