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入第30年。为总结我国的改革实践,由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联合主办的"中国改革步入30年——回顾与展望"国际论坛于2007年11月17日在海口召开,论坛为期两天,国内外300余名专家学者、新闻界人士出席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中国改革下一个30年,应该是类似奥运"五环"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改革.这种"五环式"的改革,环环相扣,融为一体.就其改革的广度和深度来说,无论是与前一个30年相比,还是与1919年以来中国现代史的前三个30年相比,都将是一场更深刻、更伟大的变革.第一,改革的实质在于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全面发展.应从横向、纵向和内核三个层面准确把握"人"的含义;抛弃"人本工具论",树立"人本实质论";由"不完全的、基础性人本"向"全面的、高端性人本"渐进式提升.第二,把握"双线均衡": 即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正之间的最佳均衡点.主要包括推进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领域的改革,缓解社会财富"三个倾斜"(向政府、垄断企业和非劳动者倾斜)问题;资源环境产权制度,解决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税收不合理产生的分配不公问题;政府、市场和社会三方联手,运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机制,缓解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第三,促进"三个解放互动":解放生产力、解放生产关系以及促进人自身的解放和发展,并使三者互动.第四,在"上"、"下"、"内"、"外"四个方面推进经济领域体制创新."上"创政府经济管理新体制;"下"创微观基础和市场体系的新格局;"内"创民生性和可持续发展体制;"外"创适应和应对全球化体制.第五,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制度的"五环"改革.要准确把握"五环改革"每个环的"中心";抓住"五环改革"之间的"交扣"性,使之一体化;增强"五环改革"的动力,注意防止"权贵"和"民粹"两种现象,特别是"权贵"问题.  相似文献   

3.
2007年10月16日,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的"西北大学商科发展95周年暨经济学系恢复30年MBA教育10周年庆典--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发展回顾与展望国际研讨会"在西安隆重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波兰华沙理工大学、德国福特旺根大学等国内外4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的2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对中国30年经济学科的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中国宏观经济失衡及成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全面进步,被公认为"中国奇迹".诚然,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改革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受到新自由主义的干扰;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的关系等.对30年改革进行总结,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为以后进一步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原则性经验.中国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称之为"中国模式",有其自身显著的特征.这一成功的改革模式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使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经济科学.由沈满洪教授主编的<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版)相对于国内的众多同类教材,框架设计自成体系,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咨询服务的专家,作者在编撰该书中融入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在理论体系设计和理论研究上进行了富有创新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运用政治经济学思路与方法分析中国30年的经济改革与转型,认为中国30年经济改革与转型的历史逻辑主要表现为:体制方向的确立--改革向转型的转变--从体制改革到制度创新--经济转型的深化.30年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特征表现为:渐进性、外力推动性、制度变迁性和周期性.中国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重点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市场经济良性运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转型阶段改革与转型的主要任务有: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公共服务体制的建设,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加强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自主创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保障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30年:历程、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初始改革、全面改革、曲折改革、深化改革和攻坚改革等五个阶段。经过30年的改革,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被基本废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制度转型尚未完成,尤其是一些障碍改革的“瓶颈”未能取得突破。30年的经济改革成就非凡,举世公认,但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突出的问题。基于此,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改革,应当不断增强对改革必要性、重要性的认识;树立以“人本、公正、共享”为特点的科学改革观;调整改革重心;转变改革方式;提高执政党的改革能力;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8.
王毅武教授的新著<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研究>一书(以下简称<研究>)2009年6月已由海南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同一主题的论文23篇,著名专家学者的相关评论21篇,时间跨度近30年,计30余万字,系统研究并阐述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的学科建设与理论专题.作者娴熟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系中国的具体国情,首倡中国现代经济理论这一新学科,并从学科架构、理论专题和人物经济思想三个方面,客观、公允地研究与评论了中国现代经济理论产生、发展、创新以及完善的过程、条件、内容、特点及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资源环境经济问题是当今理论界乃至各国政府决策部门关注的重大问题,在理论与政策研究 上已取得长足进步,其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进一步提高该领域的学术研究水平,总结近年 来的研究成果,促进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资源环境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的开展,展望该 学科的发展趋势,2000年12月1日~3日由中国地质大学主办,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武 汉市社会科学院、《江汉论坛》编辑部协办的“资源环境经济论坛”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 ,会议反响良好。本次会议共收到包括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  相似文献   

10.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写作有着广深的学术背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对中国进行社会结构分析的尝试,他试图在理论上总结并开导实地研究,以构建中国社会特有的乡土伦理体系.如果说<江村经济>侧重讨论社会制度变革,那么<乡土中国>则在探讨与之相匹配的社会道德.<江村经济>与<乡土中国>之关系这条线索,贯穿了费孝通大半生对社会改革的种种设想.费孝通晚年对<乡土中国>有了一些新的思考,认为中国文化比"乡土社会"要复杂的多,并重申"文化自觉"的命题,对知识分子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11.
当前,一场由次贷危机演化成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全世界蔓延,并且已经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此时,又值我国处于改革开放30年,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问题和环境有许多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的改革如何走?如何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的严峻时刻,针对新形势、新环境探索新的改革实践,化解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目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8年11月1-2日在海口联合主办了"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国际论坛.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迟福林、常修泽、张曙光、秦晖、倪红日、曹远征、汪玉凯、汤敏、左小蕾、沃尔夫刚*S*库恩等就"新阶段改革的趋势与目标"、"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新阶段的市场化改革"、"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等当前改革最突出、最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辩论.此次研讨对于我们思索今后的改革之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学经历了6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特的美学传统.这一传统的形成,是与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和阐释分不开的.在人们接受<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过程中,已经把美学的根基深深地扎根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了,因此,当我们寻求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转型以及未来发展的时候,立足于已有的美学传统,重估<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价值,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学传统的形成与突破过程中,<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特殊的双重价值,一方面它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传统的理论支点,另一方面它还是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继续前行的重要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2000年5月30~31日,由西南师范大学牵头主办,资源环境科学学院承办、重庆市地理学会协办的"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来自国家计委、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医科大学、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院等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代表以及我院师生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国家建设、发展和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外交或中国国家对外关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外交,国家领导人和理论学术界一般用"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这样的表述进行概括和总结。这样一种表述包含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内涵,其中也包含着对四十年中国外交基本经验的提炼和概括。  相似文献   

15.
5月24日,<中山大学学报>和<云梦学刊>在中山大学联合主办"改革开放30年学术史研讨会".来自<新华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会科学报>、<学术界>、<广东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开放时代>、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湖南理工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北大学组成的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理事会主办,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于2008年10月11-12日在西北大学召开.会议专门组织了政治经济学学科建设座谈会,由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柳欣教授主持,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国内30余所院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光明日报>、<经济研究>、<经济学动态>、<中国软科学>、<经济学家>、<西北大学学报>、<经济纵横)、<财经科学>等10余家杂志社的20余位专家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7.
在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奇迹"不同解释观点进行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描述,界定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内涵和特征,建立了双重制度变迁基础上多层经济转型动态框架对中国30年"经济增长奇迹"进行了理论解释,并对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持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的30年,是以城市经济突飞猛进发展和不断改革为动力的30年.30年中,中国城市经济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快速发展与迅速扩张,在经济体制和机制的深层上也获得了质的飞跃和提升,从而构建了中国的繁荣富强,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使我国经济从30年前近乎崩溃的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9.
由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和任保平教授主编的<新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近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分为5篇,14章,46余万字,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新中国理论经济学60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和主要成就,深入探索了中国经济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是总结新中国经济学60年发展历程的重要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8月21—23日,由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从事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教学的专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