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典城邦政体类型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为最早的国家形式之一,城邦的国体或本质是没有争议的,人们都承认它是奴隶主阶级的国家,是奴隶主对奴隶的专政,但是对城邦的政体则颇多争议。《世界上古史纲》认为;“城邦共和制度是国家的一种政体,一种政治形式。城邦的国体或本质则是奴隶制国家,奴隶制城邦或奴隶主共和国”。书中它处亦有使用“城邦或共和国”这种术语的。有些学者提出异议,认为“如果把城邦与共和国等同起来或认为奴隶制城邦只实行共和政体,那就未必妥当了”。“因为城邦曾出现过非专制主义的君主政体,而这种政体决不等于共和国”。那未,城邦的政体究竟有哪几种类型?君主政体是不是  相似文献   

2.
在古希腊,伴随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城市团体“poliso”,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曰城邦国家。古罗马奴隶制的国家也叫城邦国家。一用“Civitas”表示,和希腊“Polis”相当;一用“respublica”表示.“国家”一词由法文“etat”,德文“staat”,英文“state”而来,而英文、法文、德文的“state”、“etat”、  相似文献   

3.
古典时代希腊城邦经济、政治的实际状况及其总体发展趋势表明,希腊城邦在公元前4世纪不具备向高一级国家组织过渡的历史条件,不存在将逐步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的历史趋势;马其顿征服希腊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开始,前者综合国力迅速增长并大大超过同期的希腊诸邦。奴隶制城邦必将为奴隶制霸国或进而为专制主义的奴隶制帝国所取代,这是古代世界国家发展的逻辑的必要性,不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奴隶制的发展总是同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小土地所有制的瓦解联系在一起的。奴隶制的发展有助于大土地所有制的形成,两者互相起促进作用;对于小土地所有制则不然,奴隶制的发展,促使小农破产,造成小农经济崩溃。小农脱离土地,城市贫民增加,公民与土地所有者基本合一的原则逐渐破坏,城邦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这是雅典城邦危机的原因和标志。  相似文献   

5.
希腊军制变革与城邦的兴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腊军事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邦的兴衰密切相关的。以重装步兵为主体的公民兵制度随着奴隶制城邦的产生而初步形成。这种军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城邦的土地所有制。古典时代中期以后,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和私有制经济的扩大,城邦的经济基础日渐削弱以至瓦解,统治阶级从自身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和改进军事制度。雇佣兵制度的出现并逐步取代公民兵制度,乃是希腊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古代世界不存在“工商业城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世界不存在“工商业城邦”徐松岩“工商业城邦”,顾名思义,是指古代城邦中以工商业为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或其公民多以从事工商业为生的城邦。长期以来,一种在学术界相当流行的观点是:古代欧洲的某些城邦是、或至少一度是“工商业城邦”。在古代早期国家的比较研...  相似文献   

7.
直接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理想,许多人把古希腊的城邦民主作为直接民主的典范。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制度主要表现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和法院的陪审制度上,而仅仅在公民大会上可以说是直接民主的体现。事实上,古希腊的城邦民主并不能说成是纯粹意义上的直接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8.
田昌五的《古代社会断代新论》最近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对古史分期问题和分期标准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的专著。《新论》认为中国古代奴隶制和世界上所有的古文明国家一样,都是从父系大家族奴隶制开始的。从家族奴隶制发展到宗族奴隶制,即家族奴隶制的联合体;就是中国的发达奴隶制。  相似文献   

9.
位于南部美索不达来亚的苏美尔,是人类社会文明和国家最早发生的地区之一。大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后期,这一地区相续出现了数十个奴隶制城邦。至公元前二千三百七十年左右,苏美尔城邦之一的乌玛,曾一度基本统一南部美索不达米亚,但旋即被阿卡德人灭亡。此后,独立的苏美尔城邦便从历史上消失了。有关这个民族和国家昔时的踪迹,仅残留在一些神话和史诗,以及少量用难以释读的古苏美尔文字记载的文  相似文献   

10.
作为古典共和主义的代表,亚里士多德的公共利益思想是异常丰富和多层次的。他主张政体应以公民的共同利益为施政目标,要契合城邦的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思想内涵上,注重凸显公正在城邦中的地位,强调德性的价值与城邦共同体的安全。在公共利益的实现上,一方面力主确立以中产阶级为主体的共和政体,另一方面强调发挥法律、教育以及公民德性的作用。公民的个体利益与城邦的整体利益在城邦共同体内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城邦政治顺畅地运转。  相似文献   

11.
古希腊人认为城邦制是惟一适宜的国家形式,他们对自己的城邦情有独钟。古希腊人衷心热爱自己的城邦,为城邦浴血奋战,为城邦的发展献计献策,古希腊文明也在城邦制下达到鼎盛,可以说城邦情结为希腊文明的繁荣提供了不竭动力。然而,古希腊人的城邦情结十分狭隘,仅限于本城邦之内,对于同族的其他城邦公民要么视为非同类的异邦人,要么视为对立的仇敌,这一狭隘性使城邦情结成为古希腊民族走向统一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邦制辩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历史上是否出现过城邦制,史学界有两种绝然对立的看法。造成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双方对"城邦"的概念界定不一。本文认为,城邦的本质特征有六个方面:它是野蛮过渡到文明之初的一种国家形态;它在国体上是奴隶主公民专政;它在政体上有多种形式;它的阶级斗争主要体现为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它是在原始经济瓦解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公民集体经济,公私并存;从外在特征着,城邦表现为小国寡民,具有排他性和独立性。中国与西欧在历史上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依据上述界定分析,我们不能否定中国城邦制的存在,夏、商、周时代便是中国城邦制发生和发展的时期。  相似文献   

13.
为挽救古希腊城邦奴隶制的危机,柏拉图构思一理想的国家.他指出,这一理想的国家应当由三部分人组成:治国者、辅助者(军人、武士)和工农业生产者,并认为这三部分人各安其位、各尽其责、互助合作,和谐相处,国家就达到了“正义”,可以保持社会.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他提出冶国者认识“善”的理念、掌  相似文献   

14.
<正>在《古典城邦政体类型及其成因》一文中,笔者指出:“君主政体不是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之一,它只是作为特殊环境下的特殊产物在一些城邦出现过。城邦政体的基本形式是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它们各自有一个极端形式,即寡头政体和极端民主政体。”这是就希腊罗马这类古典世界的城邦政体而言的。那末,古典世界之外的早期奴隶制国家的政体如何呢?笔者打算就此问题继续进行探讨。这一问题涉及面较广,各民族、各地区的情况千差万别,实在不易把握。我自知学浅力薄,难以胜任,但仍欲踊跃一试,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重视讨论而已。  相似文献   

15.
古代雅典城邦的奴隶制民主政治是上古世界中最为先进的一种政体。自十九世纪以来,政治学家和历史学家对其进行了诸方面的研究。在探讨古代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因时,学者们除了阐述城邦经济状况、阶级关系等内部原因外,总是力图寻求民主政治借以发展的外部原因。有的学者将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海上同盟的存在联系起来,但只是认为海上同盟金库的收入是为公民参加政治活动支付薪金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有的学者认为,作为海军主力的第三、第四两个等级在希波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军事上的胜利与贡献提高了  相似文献   

16.
柏拉图为了解决当时雅典城邦公民只顾自己的现实利益,而普遍缺乏对城邦的责任感这一现实问题,在《理想国》中建构了一个理想的城邦。这个理想城邦的重要特点在于它以所有公民都认真履行其城邦责任为基础。柏拉图从城邦产生和繁荣的角度论证了公民履行其责任的必要性,并将个人责任视为城邦幸福和个人幸福得以实现的基础,从而为城邦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一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奴隶社会中,由于各个国家具体历史条件的差异,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组织国家政权机构方面,采用了不同的政体形式。列宁说:“在奴隶占有制时期,在当时最先进、最文明、最开化的国家内,例如在完全建立于奴隶制之上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已经有各种不同的国家形式,那时已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区别。”古代奴隶制城邦国家,在其早期基本上都是奉行贵族共和制,其原因在于,它们都是在部落和部落联盟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原始社会晚期,由于私有制和阶级的形成,氏  相似文献   

18.
债务奴隶制又称债务奴役制,是剥削因无力偿还借贷而被迫沦为奴隶的劳动者的一种形式。这种形式产生于原始公社解体后的奴隶社会初期,影响着整个奴隶制城邦(又称城市国家)的发展进程,在奴隶制经济发展和政治斗争中产生过重大作用。奴隶社会灭亡后,还以变化了的形式不同程度地残存于以后的阶级社会中。本文仅从奴隶社会商品生产发展中探讨债务奴隶制的产生、废除及其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公元前7-6世纪的希腊,奴隶制城邦国家兴起,古典的民主制度这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得以形成,它将古希腊文化推上了世界文化的巅峰。女诗人萨福率真明朗、优雅动人的诗歌正是这一自由时代的回声。  相似文献   

20.
“人天生是政治的动物”是亚里士多德(前384—322年)的名言,见于他的名著《政治学》的第一卷第一章。亚里士多德的这个命题,从理论上说,是为了探讨国家的起源,论证国家是自然的产物;从政治上说,是为了阐发他的中等奴隶主执政的政治主张,维护希腊城邦奴隶主民主制度;从思想上说,是为了遏制希腊人政治冷淡主义思潮的泛滥,重新焕发希腊公民的政治热情,振兴已呈颓势的希腊城邦。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学说,并不是对于人、政治、国家的本质的科学的认识;也不符合由于奴隶制发展,大土地所有制形成、中间阶层分化,必然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