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玲 《老年世界》2009,(3):30-30
老人总是对儿女无私奉献,尽心尽力地关照儿女以及孙辈的生活,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结果,很多老人把自己逼进了困境,晚年生活在经济上穷困潦倒、精神上痛苦不堪。“人无远虑,则有近忧!”老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留后路,在健康上、老窝上、金钱上都要留一手,自己给自己“留”出一个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2.
郭桢 《老年世界》2009,(4):14-15
日前,记者来到80岁的刘一民(化名)老人家里,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和老伴被骗购买了一万多元“药品”的经过。就在2008年11月28日,刘一民老人和老伴出去散步,走到街口的时候,路边一年轻人特别热情地给两位老人每人发了一张免费身体健康普查卡,并告知老人这次活动是“北京协和医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的,现场会有“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坐诊,  相似文献   

3.
据南海网报道,5月6日,就读于海口九中的一名初三学生小张扶起了一位摔倒在地的老人,而老人却认定是该学生不小心撞倒了她,导致股骨骨折.对此,该老人家属称小张应承担老人数万元的医药费,而与此同时,也有目击者表示愿意为小张证明清白. 老人跌倒了该不该伸手救助?这个本不该成为问题的问题,如今却一再引发社会争论,从中我们既听到了世风日下的集体谴责,也会发出过好人难当的无奈感叹.但如何挽救一个老人的灵魂,乃至大而化之的社会风气,我们的答案却不能一直停留在对单个见义勇为者的赞颂,对恩将仇报者的谴责,对普通人善心的呼吁,它首先需要的是法律的正确示范.  相似文献   

4.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是尊老;在短暂的红绿灯转换时,搀扶老人过马路是尊老;在过年过节时,给老人打电话问候是尊老……这样的尊老是做人的基础,行动起来“轻而易举”。  相似文献   

5.
日前,青岛的一位老人在一养老院去世,悲痛的家属准备办理丧事,却因为养老院出具的死亡证明无效,老人户籍地派出所拒绝盖章办销户证明,家属来回奔波,丧事也没法办,后来“找关系”才在一家医院开出《死亡证明》。  相似文献   

6.
老公是位乡村教师,上班的途中要经过一个贫困的山村。在村口的石碾上,经常坐着几位衣衫褴褛的老人。老公经过村口时,每天都像变戏法似的给老人一些惊喜,或是给老人们带些水果、衣物、新鲜蔬菜,或是给些零钱,或是坐在石碾上陪老人们聊聊天,唠唠家常。老公说,那几位老人都是“留守族”,儿女都不在身边,老人们都上了年岁,丧失了劳动能力和经济来源,生活很孤独,也很可怜。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一下,对老人们多少是个慰藉,尤其是陪老人们聊聊天,也算是替老人的子女们尽些“精神赡养”。老公在讲述这些事情时,脸上总是现出欣慰的笑容。老公的同事们都夸赞老公做了件善事,老公回答说:谈不到行善,我只是求得一份心安罢了,因为看到老人们脸上的愁容换成了微笑,我心里就像吃了蜜一样甘甜,工作和生活也就有了“劲头”,心里轻松着哩!  相似文献   

7.
“快坐!快坐!”我们进屋后,老人热情地招呼着我们。“你们大老远过来,先喝点水吧!”不等我们答话,老人已经手脚麻利地把饮品摆到了我们座前的茶几上。“热吧,我把电风扇给你们挪过来吹一吹。”老人自顾自地忙乎了起来。  相似文献   

8.
“以房养老”又称“倒按揭”,20多年前起源于荷兰,目前在美国最为流行和成熟,实施对象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国外“以房养老”一般采用两种实施方式:一是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与公益机构进行房屋买卖交易,一次性收取房款,房屋由机构再返租给老人;二是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以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机构,由机构按月向老人支付生活费用,老人过世后该房屋产权转移给机构,房屋现值扣除实际向老人支付的生活费用和必要的管理费用之后,返还给老人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9.
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过凤楼镇小栗园村一位老人骨折后,3个儿子不给医治,村里老年人协会的一班人得知后,将其3个儿子和孙子召集到一起,给他们讲政策、摆法律,最后,3个儿子不但给老人治好了腿,还争着赡养老人。目前,遍布陕西省商洛市农村的千余个老年人协会已成为广大老年人的“娘家人”和村两委会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0.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碰到这样的情况:面对突如其来的语言攻击或不合理的要求,顿时感到束手无策,无以过辩,处于尴尬的境地.这时,如果随机应变,运用逆反思维、联想思维、反向求因等方法进行巧妙解说,不但能有效地化解对方的攻势,还可以使结论奇迹般地发生相反的变化,使其无法阻挡,败下阵来。这就是本文所要谈到的“反妇琵琶法”.且着一例:小张很穷,但从来不肯未承大款。有一天,某大款对他说;“我巴缠万贯,你为什么不奉承我?”小张答道:“家财是你的,你又不分点给我,为什么要我奉承你呢?”大款说:“好吧,我把家产分两成给…  相似文献   

11.
倪岚 《金色年华》2010,(11):63-63
王若的首次亮相,让小张印象深刻,彼时,他还只是个入职不久的新人。当时,王若落落大方地跟办公室里的所有人打了招呼,并不由分说地要给他们换下饮水机上的空水桶,“这点小事就让我代劳吧!”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董行 《当代老年》2009,(11):40-40
简化 单位新成立“下岗分流办公室”,主任让小张去做一块牌子挂在门口。 小张:“这七个字也太多了,小牌子恐怕写不下。”主任开导他:“你不会简化一下?人家计划生育办公室不是简化为‘计生办’吗?” 于是第二天,办公室的新牌子被小张挂了出来——“下流办”。  相似文献   

13.
视力日渐模糊,给生活带来影响。别以为是年纪大了,“眼睛老化了,没有办法的事”。老年人视力目渐模糊原因很多,应该就医检查,积极治疗,多数情况都可以改善。除了老花眼配个眼镜便可解决外,白内障做个手术,视力的恢复几乎是立竿见影。但许多老人听说要在眼睛上“开刀”,大多胆怯。有些子女也会担心老人身体能否“吃得消”,因而一拖再拖,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其实这种手术称为超声乳化术,创伤很小,大多可以在门诊进行,高龄老人亦可忍受。  相似文献   

14.
在现实生活中,说到孝敬老人,多数人以为给老人钱物,让他们吃饱穿暖就行了,而忽视了老人精神上的需求。也就是说,只重视“物质孝敬”,忽视“精神孝敬”。  相似文献   

15.
又到冬令进补时,邻居王大伯的几个子女送来了各种药酒、补膏之类,唯独小儿子别出心裁,送来一份2002年度《老年人》杂志预订分送单,最适合王大伯的口味。由此想到,“精神赡养”尽管已不是什么时髦的话题,但现实生活中有意识这样做的人还不是太多。对老人,儿女一般只考虑“常回家看看”,而对如何提高老人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让老人精神上有所寄托,确保他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则往往被忽视了。给老人订一份报刊,送点精神食粮,让老人在充裕的闲暇中开阔眼界,获得知识,对于老人安度晚年可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儿。给父辈订份《老…  相似文献   

16.
诡谐法就是有意利用与正常的逻辑和常理相违背的“逻辑”和“理”,给人以荒诞、离奇、荒谬的联想,以形成妙趣无穷的幽默。它的要求是表里不一,表面上既痴又傻,内里高度机智,把过人的智慧隐藏于痴呆木讷的外表之中,让对方透过表象,曲折地品味到浓浓的幽默之趣。请看一例:小张在大街上行走,突然看见前面一个人很象他的朋友,于是跑上前去,在那人后背上重重地捶了一下。待那人转过头来,小张才发现是一个陌生人。那人责问道:“你为什么捶我?”小张解释:“我以为是我的老朋友小赵呢?”那人余怒未消,说:“即使我是你的那位小赵,…  相似文献   

17.
1.表扬“爸爸,老师今天表扬我,说我抬头仰望的样子角个天文学家。”“真的吗?当时你干什么啦?”“在考试。”2.这样的题我没法答小张沮丧地走出考场。有人问他考得怎样。小张气愤地说:“哼!历史考我出生前的事,地理考找没去的地方,这样的题,我没法答。”3.经理等秘书香师给学生市置7作文参试题目:《假如我是一个经理》。学生门一个个紧张地初笔写起来,暗自一个男须及拟着手,靠在椅子上。老师阿:“你为什么不寻?”学生神气十定地说:“我在等秘书。”4产喻一秀才培画试,日便化都不已,妻D慰Z日:“着伽作文细此2难,好似…  相似文献   

18.
绘丹 《老年世界》2011,(2):21-21
爷爷已退休多年。听父亲说,他曾经是令人仰慕的大经理。孙子小张,一个典型的80后时尚青年,对“成功”和名人的崇拜不言而喻。在小张心中,爷爷当然是他的偶像之一,他也渴望成为爷爷那样“有钱的成功者”。爷爷给予的所有指点,他都记在心上,他觉得和爷爷沟通起来特容易,因此,爷孙俩时常在一块聊天。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1999,(5)
上海出现了一种面向老年人的“劳务银行”。只要你为别人提供一定时间的服务,别人便会在你需要时给你同样时间的服务。这一举措的宗旨是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并由此形成良性循环。上海出现“劳务银行”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虹口区凉城新村街道的76岁独居老人应靖忠老先生,今年已是第六次受邀参加由该区老龄委举办的“感受亲情·共享关爱——虹口千名老人迎新春年夜饭”活动。每次吃完年夜饭,吃饭的情景都要在他脑海里重复“回放”若干遍,那个开心劲儿一个春节过完还有余热。记者在采访中不时见到与应老有同感的人,一顿“年夜饭”给老人带来的幸福感真是弥久恒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