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起“钉子户”,什么是“钉子户”呢?《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城市建设征用土地时,讨价还价,不肯迁走的住户. 在古代那样“天老大,皇帝老二”的年代,要当一个“钉子户”,所面临的压力远远不是现代社会所能比拟的.也只有像少林寺这样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庞然大物,才经得起这么折腾. 大唐武德五年五月,皇帝李渊下了诏,责令拆毁少林寺,解散众僧.  相似文献   

2.
王船山是明朝杰出的思想家。他的经济思想,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有进行探索的必要。(一)王船山的经济思想,是他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事实的反映。因此,我们在论述他的经济思想之前,应该对明朝后期的经济事实,作一鸟瞰:第一,明朝后期,皇帝贵族疯狂地兼并土地,从孝宗(朱佑樘)开始置皇庄,到世宗(朱厚熜)、神宗(朱翊钧)、熹宗(朱由校)而变本加厉,如世宗封其子朱载圳为景王,侵占湖广土地数万顷;神宗  相似文献   

3.
道光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敢于组织指挥庞大的军队,与强大的英国进行历时两年多一反侵略战争的封建皇帝,也是第一个被西方侵略者打败,被迫签订第一批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和丧权辱国不平等条约的皇帝。为什么雄踞亚洲、威震全球,具有几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古老中国,竞被乾隆皇帝认为“遣使纳贡”的英吉利,打得既无招架之功,又无还手之力,而且从此一蹶不振呢?伟大的中华民族,何以以鸦片战争为发端,既坠入苦难的深渊,又发奋要走向世界,重新“振兴中华”呢?这里有什么历史规律可循,又有什么历史教训可结?  相似文献   

4.
“汉之得人,于兹为盛”,这是两汉人对武帝用贤任能的赞词。史实究竟怎样呢?为什么武帝年代会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呢?有必要加以探讨。 一、创新局面,大开用人之门。 当汉武帝刘彻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汉代的社会经济已空前繁荣,专制主义中央政权更加巩固。于是推行了五、六十年之久的黄老无为政治,与新的形势显然不相适应,如何摆脱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农民的皇权主义?皇权主义的要害和实质是什么?这是当前史学界讨论农民战争皇权主义的一个中心议题。一切分歧意见,几乎都同对皇权主义的理解有关。皇权主义一词是斯大林在《和德国作家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谈话》一文中,评论俄国农民战争领袖拉辛和普加乔夫时提出来的。据此,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反对地主,拥护“好皇帝”;也有的同志认为:皇权主义就是“帝王思想”。的确,几乎历史上所有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好皇帝”的旗号。有的拥护现存的“好皇帝”;有的愿意别人当“好皇帝”,自己来拥护;有的希望自己当“好皇帝”,要别人来  相似文献   

6.
高俅是一条宋朝皇帝的忠实走狗,是一个任意鱼肉人民的残忍豺狼。正当他拿着屠刀屠杀梁山泊农民起义军时。被起义军从战场上生擒活捉而来,真是大快人心! 这样一个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特别是沾满了梁山泊农民起义军鲜血的死敌,既然成了阶下囚,合当千刀万剐。而宋江呢?不但不触动他一根毫毛,反而“取新衣与高俅换了,扶上堂来,纳头便拜,口称死罪”,“大设筵宴”,馈送厚礼,护送下山,让他安然回京了! 宋江平日谈起高俅不也是骂不绝口,切齿痛恨吗?何以仇人到手,反而放虎归山呢?原来,宋江与他做成了一笔肮脏的政治交易,为的是让高俅在皇帝面前说句好话,早日招安。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节选)是选取全文的第七、第八两章.这两章表现的主题是: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和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这一民主革命的根本问题.这一主题是通过小说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特别是阿Q这一形象反映出来的.课文开头告诉我们,辛亥革命开始曾给闭塞的落后的未庄带来不安和骚动,“全村人心就很摇动.”可见这场革命开头影响是不小的.但人们是否对这场革命有所了解呢?不!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在人们心目中的革命党是什么样呢?“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正皇帝的素”,人们还认  相似文献   

8.
《水浒》这部歌颂投降主义路线的书,竭力颂扬叛徒宋江,贬低梁山农民起义革命事业的奠基人晁盖,把晁盖排除在一百零八人之外。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七十一回“单道梁山泊的好处”那篇“言语”最后有所交代: “在晁盖恐托胆称王,归天及早,唯宋江呼群保义,把寨为头。休言啸聚山林,早愿瞻依廊庙。”这就说明作者所以收晁盖“归天及早”,中箭身亡,是唯恐他“托胆称王”;所以叫宋江“把寨为头”,代晁盖坐上第一把交椅,是因为他“呼群保义”。晁盖号“托塔天王”,又称“晁天王”。宋江号“呼保义”。保义,全名保义郎,是宋代设立的一种低级武官职位,充当御前侍卫,是专门紧跟皇帝保镳的。晁盖号天王,起义之后,是要夺天子位自立皇帝的。宋江号保义,目的是想当皇帝驾前侍卫官,为直接保卫皇帝而卖命。宋江参加起义队  相似文献   

9.
南宋高庙配享之争考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宋高宗赵构葬于永思陵,洪迈提出以吕颐浩、赵鼎、韩世忠、张俊四人配享,而杨万里等人以为配享人选不当,一时朝议纷起。窃以为,洪迈所提人选符合孝宗皇帝的旨意,也是经过孝宗默许的;而杨万里等人面折廷争也是有其人事背景的。  相似文献   

10.
吹牛的皇帝     
古时候有一个皇帝,在全国各地到处张贴布告说“:谁要是用说谎话的办法叫我说出一个‘谎’字来,我就把国家送给他一半。”一个裁缝看了布告,走到皇帝那里说“:皇帝呀,我早就想来看您啦,只因昨天打雷,把天打破了,下了倾盆大雨,我不得不去把天补上呀。”皇帝说“:你做了一件好事,不过没补结实,今早又下了一场大雨!”裁缝见皇帝没上当,只好走了。接着,又来了一个木匠。皇帝问他“:你来干什么?”木匠说“:你欠了我们一斗金子的工钱。”皇帝忙问“:我什么时候欠你们工钱?”“你若不欠,我怎么会来要呢?你住的宫殿就是我们给盖的呀!”“你在扯谎!”…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地出现过皇太后执政的事情。但作为一个皇后,当皇帝在位时,就临朝执政,皇帝死后,又正式做皇帝的,却只有唐朝的武则天一人。对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评价,历来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孔孟之徒总是用最恶毒、最污秽的语言,咒骂武则天是“狐狸精”。而历代进步的政治思想家,则称赞武则天是“圣后”、“明王”。怎样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评价武则天这个历史人物呢?最近我们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习马列和毛主席的有关教导,查阅了一些资料,作了初步探讨。仅就有关武则天的几个问题,谈一下我们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一大概是因为林則徐年少得志,壮年卽居高位,他死后,咸丰皇帝又郑重宣布:“林則徐由翰林洊历外任,叠蒙皇考簡膺疆寄,宣力有年,……力疾从公,歿于王事。”等等原故,人們都熟知林则徐是很早就进入官场的清朝名宦,而不大留意考察他的家庭出身。  相似文献   

13.
争论     
“请大家想想,《皇帝的新装》中谁最可恶?”站在讲台上的语文老师说。大家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我认为两个骗子最可恶,如果没有他们,皇帝就不会狼狈不堪。”刘成慢条斯理地说。好!我心理暗暗地替他捏了一把汗。同学们有的惊,有的喜,有的叹,有的忧。大家把目光射向了正在举手的李政。只见李政胸有成竹,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道:“我认为皇帝最可恶,如果皇帝英明,骗子又怎么会来骗皇帝呢?”李政侃侃而谈,还示威似的扬了扬眉。辩论刚刚开始就针锋相对,想必好戏在后头呢。同学们已不像以前那样拘束,纷纷窃窃私语起来。这时,…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名诗《长恨歌》,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问世起,便家喻户晓、“童子解吟”。经过十二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至今仍然深为人们所喜爱。虽然它只不过是一首以皇帝及其宠妃的爱情悲剧为题材的叙事诗。是它对“汉皇”、“杨妃”腐朽生活的揭露批判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吗?是它道出了封建君主荒淫误国的千古遗恨吗?为什么《长恨歌》具有如此巨大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作者在这首诗里实际告诉了人们一  相似文献   

15.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16.
忠义是《水浒》宣扬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思想基础。宋江是作者精心塑造的理想人物。宋江曾说:“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忠义正是宋江反动思想的核心,宋江成了忠义的艺术标本。《水浒》为什么不讲一个朝廷大臣(如包龙图或宿元景之类),而要讲一个山上“盗魁”来集中鼓吹忠义呢?作者又是怎样在这个“盗魁”身上展现忠义的呢?我们应当怎样看待这个忠义的特异标本呢?  相似文献   

17.
生当明清之交的彭而述(1405—1665),是河南邓州彭桥人,他文史兼治,著作甚丰,计有《读史外篇》、《读史新志》、《明史断略》、《读史亭诗集》、《禹峰诗集》、《读史亭文集》、《南游文草》等史论、诗、文十二种。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存邓州市图书馆外,余皆不可得。其诗作在当时是有相当影响的,有“江北十子”之美誉。他在《一松亭》诗中说:“海内传佳句,羞称庆历人。”这当不全是作者的自诩之辞。彭而述经历丰富,交游广泛。他于明末,初仕晋南。在李自成下北京前后,他北上燕赵,东游齐鲁,南下吴越,盘桓荆襄。入清后他提学两湘,巡…  相似文献   

18.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某是好人!”、“某某是坏人!”、“这个人道德品质高尚!”、“那个人缺德!”。人们是根据什么原则去议论别人,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呢?这里,就涉及到伦理学上的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关于道德评价的根据问题,历来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论的焦点,就是动机和效果的问题。即评价人们的行为的善恶好坏,是看动机呢?还是看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公元十六世纪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了末期。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了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东南地区城市市民阶层的势力也有所发展。当时封建的大贵族、大官僚大地主为了满足奢侈享乐的需要疯狂兼并土地,大批农民流离失所,一些地方聚集着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无家可归的“流民”。可是土地兼并继续在疯狂地进行。明朝第十一代皇帝朱厚照,登极的一个月里,就霸占了几万顷土地,建立了三百多处皇帝私人  相似文献   

20.
关于明嘉靖年间的“大礼之争”,史家历来鲜有定评。《明史》卷一九○责难杨廷和“未暇为世宗熟计审处,准酌情理,以求至当”;夏燮认为,天子有统无嗣,继统不可以伦序言,世宗之天下,受之武宗,既然继武宗之统,“则当祢武宗而祖孝宗”;谷应泰则持两端议:“兄称武庙,因欲并考孝宗,则孝以无孙反因得子,于义为诬;称子逼武,二统嫌孝,于理亦碍。……所疑者,考兴献则疑于无孝宗,皇兴献则疑于跻武宗。凭几弥留,奉迓入继,不能得世宗而延其嗣,仅欲召兴献而乱其统”。笔者认为,“大礼之争”,杨廷和等议礼诸臣的主张完全合乎古礼,无可厚非。下面谨——胪陈辨析。至于“礼争”的由来、影响及与皇权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