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国维的尼采研究与日本学界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国维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尼采研究者,他对尼采哲学的兴趣和研究与日本文化界关系密切。从就读上海东文学社开始,到留学日本,再到编辑《教育世界》,王国维直接受教于日本教习藤田丰八和田冈岭云,并从他们那里得到了日本的尼采研究信息,他发表的4篇有关尼采的文章中,有2篇直接取材于日本学者桑木严翼,桑木严翼对尼采的评介和研究态度,影响到王国维在尼采研究中所体现的学术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2 0 0 4年 ,康德逝世 2 0 0周年 ,全世界都在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康德研究为什么经久不衰 ?一种历史性的哲学思想对我们这个时代如何具有现实的意义 ?哲学史上的哲学思想究竟哪些过时了哪些没有过时 ?本文借纪念康德而讨论与哲学史方法论相关的几个问题 ,试图从解释学的角度说明 ,一位哲学家的历史地位体现在他面对哲学问题而提出的解答方式上 ,康德哲学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与他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而且他对问题的回答时至今日仍然是一条可能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3.
赫尔曼·麦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被誉为世界文库中一部史诗般的文学巨著。《白鲸》处处体现了作者对世界、人生、生活等方面的深刻的哲学思考。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哲学思想的角度解读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认为小说中的叙事者以实玛利体现了康德的哲学思想,而船长埃哈伯则违背了康德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史的进程中把握哲学家的内在思想逻辑,对于当代哲学研究更有意义.在当代哲学观转变的背景下,重新挖掘和理解康德哲学的内在逻辑是本文的主要工作.本文认为,康德哲学具有以探寻"道德"的人性根据为主题的内在逻辑,康德的哲学主题也是哲学研究的主题,康德对哲学研究主题的重新确立是其哲学思想对于哲学史进程的根本贡献.  相似文献   

5.
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家中具有突出贡献并且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位世界级哲学家。在康德的哲学思想中,伦理道德思想占了很大的比重,康德自然也是一位著名的伦理家。康德的实践哲学其主要内容是谈道德,尤其是他的《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道德意识、伦理观念都有明确地表达。康德之所以致力于使哲学真理更为普通人所理解,是因为他相信哲学的真理在普通人的意识里有其根源,他认为每个人都有意志,因而他们都有能力按照道德的方法行动。道德上的义务感对于人的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着重大的影响。一、必然与自由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论述了自然与自由的关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前期的哲学诗学研究,除跟康德、叔本华两家有较深的渊源关系外,也多少涉及尼采(1844—1900)的某些理论。尼为叔氏弟子,因叔而及尼,这是很自然的。从《叔本华与尼采》(写于1904年)这一长篇专论看,王氏视叔尼二人同为“旷世之天才”,同属所谓“破坏旧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某种代表人物;并对尼采晚期“背师”的一般说法,不惜详为辩护。可见他对尼采也是比较赏识的。近从王氏当年主编的《教育世界》杂志1904年6月(农历)第78号、79号上,读到《尼采氏之学说》一文,系日本文学博士桑木严翼所著,窃疑译文当出  相似文献   

7.
石田梅岩是日本近世庶民哲学家,是石门心学的始祖。研究梅岩的思想,离不开研究他的原著。《都鄙问答》是根据他每天回答人们的疑问所作的粗略手稿写成的,包含了有关梅岩哲学思想的大部分。《都鄙问答》阐明了梅岩有关“俭约”、“精业”和“忠孝”的哲学思想,在日本社会中产生重大的影响,对日本思想史、日本经济史、日本教育史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概括康德晚期最重要著作《纯粹理性界限内的宗教》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康德提出的“道德必然导致宗教”和“上帝就是道德立法者的理念的主张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早期道德宗教思想,对近代德意志宗教哲学的彻底理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充分表现了康德反对宗教迷信和宗教狂热的理性精神.但作为德国市民阶层的哲学家,康德的这种宗教哲学思想也有其历史局限性,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9.
尽管胡塞尔是德国哲学家并且深受典型大陆思想家笛卡尔和康德的影响,但他并不是典型的大陆思想家,他对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思想非常熟悉并且深受其影响。在他的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英国经验论的思想倾向。在许多具体问题上,胡塞尔和后来的分析哲学家有着相同的或类似的看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自五十年代以来,随着胡塞尔著作的英译本的出现,英语国家的哲学家发现,“胡塞尔所谈论的正是他们自己传统中关注的中心问题,并为胡塞尔思想的广博和深刻”所倾倒①。如今关心“胡塞尔学”的哲学家在英语国家亦不再是凤毛麟角了,特别是他的语言哲学思想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但是我们在这里不想详谈胡塞尔哲学思想与现代英语世界的语言哲学家思想的异同问题,而想简单的介绍一下胡塞尔在语言问题上的,特别足在意义问题上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10.
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西方近代哲学的理解和把握中,transzendental概念占有一个核心的位置。现在较为通行的“先验”中译仅仅涵盖了这个核心概念的一小部分含义。因此,需要对这个概念的基本内涵做一重新思考,并选择更为恰当的中译。在思考这个问题时首先要考察这个概念的原创者康德本人的理解和解释,同时可以参考后来的康德研究者和新康德主义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而后我们可以考虑这个概念在以后的哲学家那里的传承与变化;这主要是指它在那些以这个概念命名自己哲学思想的重要哲学家那里的传承和变化。整个思考的结果表明,目前更为合适的中译应当是“超越论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的技术哲学家陈昌曙先生辞世一周年的祭日,3月25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举办的"陈昌曙技术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东北大学召开。出席研讨会的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是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两百周年和黑格尔逝世一百五十周年。为纪念这两位世界著名的哲学家,哲学系举办了“康德、黑格尔哲学讲习班”和“康德、黑格尔哲学学术讨论会”。来自辽宁、河北、广西、云南,贵州和本省各地许多高等院校、研究机关、宣传部门的代表近百人参加了讲习班和讨论会。 讲习班从十月九日开学到十一月二十日结束。特邀了全国著名的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专家、上海市委的姜丕之同志,中国人民大学的苗力田同志和北京大学的张世英同志来校讲学。姜丕之同志选讲了黑格尔的《小逻辑》和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苗力田同志以伦理学说为主、系统讲授了康德哲学;张世英同志以黑格尔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为题作了专题报  相似文献   

13.
德绍尔集工程师、企业家和技术哲学家于一身,是技术哲学家的典型代表之一。德绍尔的技术哲学思想深受其宗教观念的影响,他在柏拉图主义—基督教神学认识论的基础上,对康德的三大批判作了引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第四王国"理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并在第四王国理论中借助上帝实现了现象界和物自体的统一。德绍尔对技术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然而他也深刻地认识到技术本身所存在的弊端。但即使是对技术的影响与界限这样具体的社会现实问题的批判,德绍尔也给出了形而上的解释。用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指代技术,将技术的负面影响与世界的完美性问题联系在一起。以神学思想为基础,将技术哲学思想引向了形而上学的殿堂。  相似文献   

14.
日本有哲学     
日本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中江兆民(1847~1901)在《一年有半》中说:“我们日本从古代到现在,一直没有哲学”。从此,“日本没有哲学”成了中江兆民的一句名言,并且成为自明治时代以来日本哲学思想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此无意就中江兆民的名言本  相似文献   

15.
安藤昌益是十八世纪中叶日本最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社会政治理论家,但是由于这位哲学家对日本的封建统治思想进行了有力的和彻底的抨击,因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伟大著作长期被埋没着,直到二十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目前安藏昌益的理论活动已引起了日本和全世界进步史学界和舆论界的注意,他的重要著作正在陆续地被刊行,他的战斗精神正在被复苏并发扬光大。1959年10月,日本《赤旗报》连续刊载了有关昌益的生平事迹。加拿大东方学家诺尔曼(E.H.Norman)发表了对昌益哲学思想的研究著作《被  相似文献   

16.
刘慧 《人力资源管理》2011,(11):190-190
<正>一、萨特的介绍让·保罗·萨特,是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哲学家,也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在中学期间,热爱阅读的萨特,曾产生过拯救人类与痛苦的浪漫理想。在巴黎师范学院学习的萨特,读了笛卡尔、康德、柏拉图等人的主要作品,这些人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深远。不满于现状的萨特,投身于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门下深造。在此期间,他广泛阅读马克  相似文献   

17.
今年2月12日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逝世200周年。康德被他的中国引进者梁启超称之为“近世第一大哲”。在西方哲学史中,如果要选出三个最重要人物,那么除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外,康德毫无疑义应是其中之一。从近代启蒙运动到  相似文献   

18.
绕不过的康德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否绕过康德,意味着能否绕过人的问题,“人是什么?”是康德全部哲学思想的最高问题。作为人类哲学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仅以其批判哲学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以其新哲学理念深刻影响了现当代西方哲学的总体发展。康德哲学以其新理念和超越性、人情味品格焕发出强大的时空穿透力与持存性魅力。康德问题的重新读解不断回响在现代视域的哲学拓展之中。  相似文献   

19.
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是历史上哲学家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然而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对此问题较为自觉研究的 ,只有德国古典哲学家 ,特别是康德。康德的图式说不仅提出了认识过程中主体的心理机制和认知结构问题 ,把主体自身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更加凸现出来了 ,而且开创了现代认识论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之先河  相似文献   

20.
尽管康德并没有写过一部《历史理性批判》,但是,历史哲学仍然是康德批判哲学思想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康德的历史哲学可以说是他的批判哲学体系化思想的产物,还因为如此.康德历史哲学的意义与其说在于他通过一系列有关历史哲学的文章所表明的一些观点,毋宁说在于他建构他的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本身,即历史理性批判的部分.依照这种看法,本文对构成康德历史哲学思想的理论前提的内在性质和特点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