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律视角中的次道德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次道德是否存在及应否提倡 ,存在着激烈的争论。实际上 ,和非法行为中存在违法行为和犯罪一样 ,非道德行为中也存在次道德和不道德的划分。提倡次道德在法理分析和司法实践中都有合理的根据。  相似文献   

2.
从语言及逻辑、道德境界、价值判断等三个层面对“次道德”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可认为“次道德”是一个虚妄的概念,不具有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众及学术界自讨论"次道德"以来,大致形成了肯认与否认两种不同的观点,并对"次道德"的概念、行为现象、其产生与被关注背景、肯认意义和倡导上的可操作性等方面作出了思考,但仍有不少问题亟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道德问题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诚信、求真、创新、严谨、自律、坚韧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一向是高校学风建设中崇高的社会道德期望。而目前学习动力不足、专业思想不稳、抄袭作弊风盛行、课堂纪律松懈、沉迷虚拟网络世界等严重学风问题,均源自于学校道德教育缺陷、社会道德文化断层、个人道德理想信念缺乏。高校学风建设必须坚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指导地位,以理想信念品德教育、基本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道德主题活动的理想化设计、激励学生科研考研为有效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从辩正的观点和实践的观点出发看问题,"次道德"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复杂的道德现象之一。它广泛存在于社会的道德实践中,是一种客观现实。"次道德"向人们昭示了一种在违反道德后再次进行道德选择进而回归道德的可能,符合辩证的思维方法,表现了道德观念对人的深层调控,具有一定的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6.
对"次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次道德"现象受到社会公众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多数人所指的"次道德"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因先恶而后善"的行为."次道德"作为"道德之次",应该是在道德底线--法律之上的,它不应该是不道德或违法行为的"衍生行为"--这是"因先恶而后善"行为的根本特征."次道德"作为道德现象和伦理学范畴,只能从道德理想、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与实践中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道德品质的个体差异性的角度去理解,而不能把道德价值较小的较低层次道德完全等同于危害性较小的不道德行为或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7.
次道德是在当代社会才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种新的道德现象。与社会中的主流道德相比,次道德具有复杂性、边缘性、潜在性等特点。对次道德的引导常常面临着不便直接倡导、要求难以明确、对象难以确定、过程较为危险等困难。因此,我们有必要坚持社会主义道德方向、实施间接引导、追求公平正义等基本原则,从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完善制度建设、善用司法判决、帮扶特殊群体等方面,对社会中的次道德进行逐步引导。  相似文献   

8.
关于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除了继续坚持道德教育外,也必须针对现实情况,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和道德立法建设。这样,道德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道德建设需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即通过生命观教育、爱心及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通过加强实践、正确认识现实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通过给以适当的奖励、适度的诱惑、适时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将道德认知的灌输与道德情感的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形成符合社会期望的道德观,做到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0.
激发与培育道德情感是深化道德教育引导的必然要求与有效方法.在立足个体道德规范习得的规律、阐释道德情感在道德教育引导过程中发挥的重要影响的基础上,明确新时代道德情感培育的整体自觉性、方向引领性、文化延承性和时代指向性原则,提出应通过创新方式方法、完善技术平台与加强制度保障等拓宽道德情感培育的途径,以此提高道德教育成效,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网络道德:高校德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道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为高校德育创造了全新的机遇 ,同时也对高校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塑造网络道德主体、培养网络道德人格、加强网上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高校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认为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应作为高校德育的"重头戏",论析了开展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应涵纳的内容,并探讨了加强民族优良传统道德教育的可行方式.  相似文献   

13.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德育内容的时代性要求,本文就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两点看法:高校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高校的基本任务,是高校德育的时代内涵,也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高校德育创新是指高校德育工作者观念的创新,德育内容的创新,以及德育教育手段、途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浅论“恩来精神”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我们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把道德建设作为一个基础性、根本性的重要工作来抓。“恩来精神”是高校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矛盾和高校的德育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政治要求进步与识别能力偏低,价值观念多元与功利痕迹明显,成就愿望强烈与自我期望过高,求知欲望强烈与耐挫能力较弱,这四大思想道德矛盾状况,呼唤高校德育思想观念、手段方法、内容体系与队伍的创新,以构筑当代人才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德育工作有效性被弱化,主要是以往德育的理想主义和泛政治化色彩太浓,学校德育模式普遍滞后,德育"知行不一",高校德育工作者素质偏低、队伍不稳等历史和现实因素造成。要改变这种状况,须在德育中加强和渗透人文教育,德育模式改封闭为开放、从单渠道转多渠道,并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探索德育的有效手段,加快德育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部分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已成为研究生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集中体现在学术杜撰或造假行为、学术抄袭或篡改行为和雇佣或充当"枪手"行为三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源自研究生的主观动机和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应当发挥课堂教育对研究生学术道德知识的普及作用,倡导研究生导师的学术道德典范作用,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监管机制,从而有效地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缺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要对学生宽容”的呼声中,宽容如今已成为一个极“时髦”的词,但由于对宽容本身概念的不确定性和使用的芜杂性,实践中往往会出现由于难以把握宽容的分寸,使宽容变成了漠视、姑息甚至放纵的问题。由此,大学德育教育工作者对宽容要作理性思考,掌握实施宽容的边界,充分发挥宽容在德育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加入WTO ,高校的德育工作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有必要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培养大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 ,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和自豪感 ,开展法制教育 ,培养大学生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