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以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而闻名,同时,他也以其对传统美学问题的解释学阐述,成为当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引人嘱目的解释学美学的开山鼻祖。本文试从内容、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伽氏的解释学美学作一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对方法的关注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美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伽达默尔反对近代以来自然科学方法在美学中的运用,强调美学真理的独特性,宏扬美学的人文性;他同样对西方传统解释学作了深入检讨,反对把解释学当作一种方法,而注重解释学在彰显存在的真理方面的意义.伽达默尔在探讨方法与美学研究关系方面成就卓著,但其缺陷与不足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3.
4.
伽达默尔一直面临这样一种诘难——他在哲学解释学中没有提供批判的可能性。一方面,哈贝马斯、曼弗雷德.弗兰克、赫尔施、利科等人主张,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缺乏某种类型的批判。另一方面,罗蒂、德里达、杰克.卡普托等人主张,哲学解释学在后现代思想的道路上走得还不够远,还相信一个答案、一把钥匙、一件事情本身的存在。然而,我们首先必须问:"什么是批判?"一种理论为了给批判的正当性提供支持,需要满足什么要求?在哲学解释学中,正当的批判是可能的,而且,正当的批判蕴藏在哲学解释学的核心之中。  相似文献   

5.
“经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其解释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伽达默尔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经验,并发展了经验理论,他指出解释学的经验不仅具有“否定性”,而且具有“有限性”和“开放性”的辩证本质。  相似文献   

6.
理解的历史性、视域融合及效果历史是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基本原则。翻译研究围绕着文本、译者及读者展开。解释学三大原则对翻译研究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在此进行辩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伽达默尔与赫施的解释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文本解释,赫施主张在解释中维护作者的权威,追求含义的稳固性,以实证的手段探求永久不变的作品含义;伽达默尔要求解释具有历史性、对话性和开放性,视解释为人的生存状态、人文学科的特有形式等。两位学者的尖锐对立已不仅是个人之间思想锋芒的冲突,更是现代和后现代两种范式的交锋。  相似文献   

8.
吴童立 《东岳论丛》2003,24(1):109-112
西方近代理性主义传统中存在着两种理性 ,一种是启蒙理性 ,一种是实践理性。作为形成于这两种理性深刻张力之中的一种反叛 ,伽达默尔相信一种“历史的理性” ,即传统通过一种连续性实现自身。这种理性克服了启蒙理性和实践理性对人的异化 ,为人类生存提供了一种更为合理的范式 ,解释学就是以这种理性为起点构筑的哲学体系。解释学当然不是完美无缺的理论体系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其解释学呈现出某些理性主义倾向 ,而通过一种建设性的批判则可以揭示出解释学理论发展的某种可能向度。  相似文献   

9.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对翻译研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德国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的“理解的历史性、视界融合和效果历史”的三大哲学解释学原则,重新分析翻译中的历史性误读、文化过滤和重译三种现象。误读是理解的历史性产物,文化过滤现象则产生于译者视界和作者视界的永远无法融合,而效果历史又为不同时代对同一文本重译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0.
完全受制于理论理性而失去实践理性反思和建构的人类存在和生活是极其危险的,伽达默尔以其解释学的实践哲学重新接续和复兴了久已存在而又隐而不显的实践哲学传统,颠覆了哲学只是知识性的理论哲学主流形态看法,在解释学基础上,恢复和重建了作为存在意义之诉求的与理论哲学平行的实践哲学形态。本文以一种理论史的视角梳理和分析了实践哲学传统之失落与重新接续历程,描述和探讨了当代实践哲学之复兴潮流,更重要的是明确指明了正是伽达默尔完成了解释学与实践哲学的真正统一,实现了实践哲学的伟大复兴,确立了实践哲学的当代地位,重新呼吁和奠定了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实践理性基础,也从根本上改变和扭转了哲学本身的传统理解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事情本身"有两种用法,即作为显现内容的事情本身和作为显现方式的事情本身,伽达默尔对施莱尔马赫的批评可以作为分析这两种用法之分歧的案例。从后来的德法两国人文科学的立场看,产生这种分歧的原因是伽达默尔重意义轻事件分析,缺乏一个方法论中介。从法国现象学运动来看,是因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没有奠定在一个纯粹现象性的基础之上。因此,两种"事情本身"的分歧可看作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的一个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理解的语言性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创建.他将理解与语言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对文字的反本质主义思考出发引发了理解是一个现时的对话事件,理解的语言是活生生的、当下在场的话语,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的“实际性解释学”具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点和对“实际生活经验”的关切。而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在对海德格尔哲学分析与继承中致力于从理解的最源初的可能性进行解释,其对于“文本”的阐释也就包含有“从生命来把握”的特征。文本的意义流动于作者、读者、世界和“文本”之间,“文本”本身具有着间性、生成性、开放性等存在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白雪 《齐鲁学刊》2007,(5):114-116
伽达默尔以现象学方法否定了"主体化"游戏说,游戏作为构成物这一意义整体的存在方式是表现,这样的表现是于理解中实现的,游戏即理解。艺术具有游戏的一切特质,艺术作为非主体性的意义整体要求理解的参与,艺术在于艺术的未来性。  相似文献   

15.
何卫平 《中州学刊》2007,(2):132-137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贯穿着三大方法,除了现象学和辩证法以外,就是概念史的分析。将概念史的分析与论题的研究相结合是伽达默尔思想的一大特点,也是他的一种表达风格,这最典型地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真理与方法》中。伽达默尔对这一方法的解说在某些方面虽然同英美分析哲学有相似之处,但从根本上讲他的立场和角度是大陆哲学的,具体来讲,也就是本体论解释学的。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解释学“我-你”关系不仅能更深刻展现理解或解释活动的内在发生结构,而且也能更立体地展现其哲学解释学的真理观。通过以他的解释学“我-你”关系为切入点来考察他的哲学解释学的真理观,不但能够看到其哲学解释学真理观的起源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能看到它与以往哲学中的真理观的不同之处,甚至超越以往哲学中的真理观之处。  相似文献   

17.
问答逻辑是伽达默尔解释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穿其始终的一条线索.解释学经验的历史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其内在逻辑不是封闭自给的,它是在理解者和文本的问、答、对话过程中不断走向新的经验.交谈双方都有各自的视域,对话发生在特定语境时空背景中,从而使经验、意义成为活生生的当下在场的事件.对话中的问和答本身体现了解释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虚心"倾听"的品质,开放兼容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伽达默尔整个学术生涯有一种走向政治解释学的倾向,不仅仅限于其早期,还包括其后期.它深受西方古代实践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影响,这种实践哲学和古代的政治学是一致的,所不同的是伽达默尔后期明确地将它纳入到一种世界主义的眼光中,突破了原有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的局限,从而使其意义得到了根本性的提升,并从一个方面将解释学的普遍性追求同全人类的自我拯救和自我解放联系起来了.  相似文献   

19.
合理性问题一直是哲学的核心问题,迄今仍然如是.但当合理性问题参照当代思想家,特别是参照哈贝马斯的思想而被大量讨论的,从伽达默尔解释学的维度对合理性的著述却为数甚少,为了弄清这种情形出现的原因,有人或许会推测是伽达默尔自己从未有任何文字明确讨论过合理的话题,就如同他在其研究中那种明显的方法论倾向和一种对传统认识论话题,如对合理性的关注不相称一样。但在下文中我希望能表明,在当代关于合理性问题的阐论中,伽达默尔对此的潜在贡献不必要地被忽略了,即是说,我将致力于表明,与似乎是我们假定的东西恰好相反,伽达…  相似文献   

20.
俞喆 《兰州学刊》2007,(8):18-19,17
许多学者将艺术与"游戏"相联系,以此来揭示出艺术的本质.康德认为艺术和游戏一样是非功利性的;席勒在此基础上阐发出一套游戏冲动理论,而斯宾塞和谷鲁斯则分别从生理和心理上对游戏与艺术所进行分析;与前人不同,伽达默尔从本体论角度入手分析游戏与艺术,他认为游戏的主体是游戏本身,将游戏自身的地位提升到游戏者之上,同时他还提出游戏的观赏者也是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亚于游戏者的地位.这一思路避免了将游戏与工作二分所导致的理论困境,并从前所未有的角度入手,挖掘出游戏概念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