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苏童小说女性悲剧命运的依附意识根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论王安忆小说的悲剧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忆的创作大多表现了人的孤独感、情爱婚姻的虚无感以及命运的不可抗拒感 ,悲剧意识成为她小说潜在的情感基调。她从现实、情感和命运三个层面完成了悲剧建构 ,揭示了悲剧意识的内涵 ,探讨了这些悲剧的成因 ,以一种女性特有的执著和敏感 ,追问并探寻着人类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麦克白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麦克白》悲剧的主人公.长期以来,女巫的预言和夫人挑唆被国内外学者认为是麦克白悲剧的根源,同时也激活和唤醒隐藏在麦克白心中被压抑的欲望.然而,没有超出个体欲望就不可能产生悲剧.只有当个体以牺牲他人生命为代价实现自身欲望时,欲望才会导致悲剧.因此,麦克白悲剧最根本的根源不在于膨胀的欲望,而在于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的矛盾,以及个体心理结构矛盾影响欲望实现方式与社会现实和文化现实之间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论悲剧人物     
直到马克思、恩格斯,悲剧人物论的主流是悲剧人物是有缺陷有过失的人物而不是完美人物;人格分裂导致他行动变异、性格矛盾;牺牲于正面敌人暴力下的不是悲剧人物.<红灯记>不是"大悲剧".80年代悲剧创作更具有美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5.
教师幸福感的内在根源在于:学习创造与自我实现的职业劳动特点;教书育人与收获成长的职业人际快乐;丰富多彩与自由优雅的职业生活方式.然而,要使教师真正有幸福感,就要重新找回教育的人文主义理想和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职业工作更利于其人格健全发展和自我实现.而教师幸福感的增强又可以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其体现出来的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意识一直是评论界的焦点之一。社会制度、个性差异、命运是女主人公苔丝的悲剧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人物王熙凤的生活真实及其暗示命运的诗画、判词、戏文、唱词及语等的全面分析,指出王熙风所以是“薄命司金陵十二钗”之一的原因,在于封建夫权伦理对妇女的统治,她是作为封建子嗣观统治下无后妇女的“类的样本”进入“十二钗”的。对王熙凤悲剧的表现体现了曹雪芹对封建生育观的鞭挞。  相似文献   

8.
尽管《西游记》与《失乐园》中的各自主角孙悟空与撒旦早已家喻户晓,但多年来人们却很少注意到两者之间在文化深层蕴涵之下的共通之处和可比较性。其实,从审美的视角来看,他们均可被纳入与天地抗争的悲剧英雄之列。探究两主角产生的时代根源和文化根源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其天壤之别的悲剧命运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伤逝》中子君爱情悲剧的根源体现在两个方面,即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传统的封建意识造成的子君的悲剧性格.前者是客观原因,后者是主观原因.而子君的爱情悲剧则启示着当代妇女获得真正解放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中悲剧理论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早期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为鲁迅对传统悲剧意识的批判,对精神悲剧和悲剧精神的阐发,以及蔡仪对社会悲剧的探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主要研究成果则表现为老舍与李泽厚对悲剧和崇高关系的探讨。20世纪80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美学面临着对悲剧问题进行深度阐释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首先成为推动悲剧理论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分析时代背景,追寻人物命运轨迹,把握人性本能,探讨潘金莲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12.
<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悲剧系列小说之一,具有浓厚的悲剧意识.从悲剧美学的视角分析<永别了,武器>中的悲剧精神和美学意蕴,以求重新审视海明威的创作思想,定位他的创作风格,认识他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托马斯·哈代是跨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大环境的冲突,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是性格与环境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的结果。分析悲剧的前因后果,领悟深蕴其中的意义和哲理是哈代小说的社会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苔丝的性格特征的分析,发掘这场悲剧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对旧中国女性生存状态的描写是邝丽莎小说中展现中国题材的独特视角。邝丽莎笔下的女性,在男权社会里承受着身体和思想的双重压迫。她们既是无奈的受害者,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她们又演化成男性的帮凶,无意识地沦为了施害者。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即从社会的、历史的方面和人物本身性格弱点方面,分析了《寒夜》中人物的悲剧根源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境大大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信度和效度.教学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视角来审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困境,反思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能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一个可能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王梵志的诗体现出了奥斯卡·王尔德眼中的生活悲剧——毫无美感的,甚至是丑陋、鄙俗的人事。爱情永恒是人类的强烈愿望,人的这个本质力量幻灭在了他的诗中。王梵志用"消长"来解释个人乃至全人类的命运悲剧,相比古希腊人停留于命运表面上的悲感来说又进了一步。租庸调制和府兵制下社会环境之恶劣、王梵志及其他劳苦大众的遭遇之悲惨、压迫剥削与亲情异化之触目惊心,这些悲剧作家和理论家所认为的社会悲剧也都体现在了他的诗中。现实的污秽和矛盾搅乱了他的三观,造成了他精神上的悲剧,以至于极力呐喊"死亡艺术"来唾弃这个世界,来做些微弱的反抗。  相似文献   

18.
安娜的传统意识及其复杂的情感,是安娜走上悲剧道路的内在因素。文章从安娜的追求意识和传统意识产生的社会基础,论述安娜身上的致命弱点;犹豫性、矛盾性、依恋性、软弱性以及对社会认识的幼稚性和对泛伦斯基爱情的盲目性。正是这样一些内在因素,规定了安娜必然走上悲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老舍是幽默大师,但把老舍的作品作为一种整体的文化现象来解剖,并最终确定它的美学品味,就不难发现,老舍创作的喜剧化表现,沉淀着深刻的悲剧意味。笔者从老舍创作前后期的比较以及老舍作品与西方文学大师创作的比较出发,论述了审美活动中悲喜两个范畴相反相成的规律性表现,从而确定了老舍整体创作的悲剧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奥康克瓦是英语后殖民小说家阿契贝长篇代表作《瓦解》中的的主人公,纵览他的人生经历和人格心理,该人物形象绝不是愚昧、野蛮的缩影。从象征的层面上看,该人物形象的悲剧是殖民主义背景下一个非洲土族历史变迁的寓言,小说故事饱含了作家本人对本民族人民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人文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