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保军 《中州学刊》2023,(6):168-176
“问题体系”是“知识体系”的内在骨架,对一个学科问题体系的解答与阐释是建构知识体系的基本逻辑。建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发现并建构起科学合理的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的“问题体系”。客观实际(实践)和学术传承(学脉)是当代中国新闻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两大问题来源渠道,新闻实践问题是新闻学脉问题的最终根源,新闻学脉问题是新闻实践问题的持续呈现,新闻实践与新闻研究的互动是问题呈现的基本机制。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新闻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来源之处。当代中国新闻学的整体特色、知识体系的独特内容,正是通过以时代化方式回答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而显示的、建构的。  相似文献   

2.
张会斌 《理论界》2008,(9):84-85
进入21世纪,新闻学必须审视自己的学科地位和影响。一些新闻定义丢弃“事实”与“报道”的传统品牌,转而突出什么“信息”与“传播”;新闻学在汲取兄弟学科营养时,付出了“吃牛肉变成牛”的沉重代价。这种做法导致新闻学偏离了正确的前进方向,新闻学要发展,首先要冲出“去新闻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3.
从新闻事业转向新闻本体,这是新闻理论研究对象上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换。新闻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是新闻自身——即新闻的本体问题。新闻本体论的研究是解决新闻学中的一系列问题的前提和基础。这个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命题,却从我国新闻学起始之日就遭到冷落。吴高福教授的《新闻学基本原理》,直面新闻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径直从新闻本体出发,通过对新闻传播过程的细胞考察和研究,高屋建瓴地阐释了新闻的性质、特征、产生、发展、传播及其规律,从琅本上突破了以新闻事业为理论研究对象的经验和操作模式,独树一帜地建构了一个全…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的研究,成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逐渐引起学界瞩目。西藏民族学院在此领域居有突出地位。本文试图在对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研究的历史回顾中,阐明构建“少数民族新闻学”的必然性、研究思路和学科构架,并简要说明中国西部、民族院校和西藏民族学院在“少数民族新闻学”学科建设中的历史机遇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吉炳轩在中宣部新闻阅评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新闻阅评是新闻学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贡献”[1],明确将新闻阅评归入新闻学的范畴,并将其提到可作为“学”进行理论研究的高度。这一论断是建立在对新闻阅评10年实践的理性思考基础之上的。自1994年中宣部正式成立新闻阅评小组、开展新闻阅评工作以来,到目前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大部分地市的宣传部门都普遍建立了新闻阅评制度,各新闻单位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新闻阅评活动,新闻阅评已在各级管理部门和新闻媒体中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流行的“战时新闻学”与战时新闻政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战时新闻学为战时新闻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思想基础和学理依据;另一方面,战时新闻政策反过来又为战时新闻学提供了“法理”支持和政治导向。随着战争的进程,国内知识分子和普通民众对自由民主的诉求开始复苏,由战争初期的“服从统制”到积极进行反统制的斗争。这种阶段性流变的特点必然反映到新闻与文化传播活动中来。这一变化趋势,与整个大后方思想文化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完全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新闻学作为一门在现代社会中十分活跃且日显其重要性的社会科学,和其它人文科学甚至非人文科学正处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结构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六、七十年代,在新闻业最为发达的美国,新闻报道和写作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微妙的但却不容置疑的变化,出现了诸多的新思潮和新流派,其中较有影响的有:“新新闻学”(wewJour-ndism)、“精确新闻学”(redslonJ0urnjlsm)、“调查新闻学’OnvestlgatlveJ0urnallsm)、“敌对新闻学”(AdversavialJournalism)、“倡导新闻学”(AdvocacyJournalism)等。这些…  相似文献   

8.
关于是否有真正学术或学科意义上的“新闻学”,学术界曾有过长期的争论与诸多的分歧。那么,一直作为其分支的“新闻评论学”是否成立、如何成立,就更应该是一个暂时存疑或有待确证的“问题”。事实上,高校新闻专业都开设着将新闻评论作为研究、传授对象的专门课程,或称为“新闻评论写作”,或名曰“新闻评论研究”,多数冠以“新闻评论学”之名。不仅名称有异,其学科定位、课程设计与授课内容在不同的高校也有着各自不同的方式与特点。这种情形至少反映出两个问题:其一,新闻评论学能否被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人们的理解和看法仍有较…  相似文献   

9.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许多新闻单位开始总结这一活动的得失,探讨活动延续的长效机制。对这一活动,需要更高层次的理论总结,变“活动”为一种机制和理念。这一活动是对中国特色新闻学的探索。如果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可以对新闻实务界和学术界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比较新闻学”虽说在我国起步比较晚,但对于它的研究却是新闻传播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近几年多有成果问世。这些成果大都是“中西新闻的比较”方面的,基本上是“平行展示、资料整合,具有一定的开拓意义,但共同的弱点是辨析稍嫌不足”①。大多数的研究只是简单地描述一种新闻传播模式,然后将这种传播模式与另一种传播模式相对照,指出它们的相同与差异,很少深入到表层下面去探讨这些相同与差异的渊源。研究缺乏系统的从发展、现状、科学界定、研究方法的理论阐述。本文愿就比较新闻学的几个基本问题谈谈看法,以求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1.
赵刚健 《江淮论坛》2005,(1):158-162
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应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和参照出发,将逻辑重心落在“地方化”之上,立足于保持本土新闻的个性、价值和谋求本土新闻的变革与发展来从事研究。与此相联系,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的基本模式包括:共通性研究、互补性研究、求异性研究和辨析性研究。基于上述学术立场和基本模式的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既能拓展中国新闻学的理论空间,又能为中国新闻学的理论原创提供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析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新闻学的诸多学科的研究中却很难找到有关“新闻评析”的系统的研究资料。本文设想建立一个特前位的新闻评析理论体系,旨在探讨新闻评析理论对新闻现象和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评价,发掘读者对新闻作品的审美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对新闻美的研究,是新闻学、同时也是美学的研究课题。新闻以独特的表现手段来反映客观现实的美,客观现实是五彩缤纷的,这就决定了新闻的美也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奇异美就是新闻美的一朵奇葩。新闻的奇异美或表现在内容上,或在形式上显现出来。近年来,随着新闻边缘学科的发展,从美学角度对新闻的探讨日益广泛和深入,新闻学中许多美学问题已得到解决,本文仅就新闻的奇异美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求教于方家。一、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新闻奇异美在内容上的第一个表征,就是反映生活中的奇闻奇事,再现生活中的奇美。新闻作为一种向大…  相似文献   

14.
理论新闻学是在清理和回答"新闻是什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和深化新闻学术研究的。在既往关于"新闻是什么"的探究中,主要以还原主义方法在"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中界定新闻,或者以价值论视野在"新闻与主体的价值关系"中为新闻划界,这是从"新闻源流"和"新闻需要"出发对新闻的两种典型的理解方式。因此,抓住"人与新闻的关系"这一理论新闻学(也是新闻学)的总问题,突出"人"在整个新闻学中的核心地位,就能够提供一条理解新闻的新思路,即将"新闻"视为"中介"性存在,认为新闻是沟通人与事实世界最新变动情况的中介,新闻是勾连人与人之关系(主体间)的中介;总体上说,新闻是人展开实践交往、生活交往的中介。对新闻"中介"性存在及其功能的宏观揭示,不仅促使我们对新闻形成更为系统全面的把握,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理论新闻学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5.
文化新闻的“文化味”许佳从新闻学的总体看,专门以文化报道为写作对象的新闻,被习惯地称之为文化新闻。它与其它新闻报道一样,是新闻写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文化新闻主要反映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学、艺术以及相关的精神产品的发生、发展、变化,与人们直接需...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闻史上,小说同新闻有着某种血缘关系。这是一个具有中国历史、民族、地域特色的课题,小说曾作为一种新闻载体,参与了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因此,梳理清晰小说与新闻的关系,是中国新闻史源流考辨及现、当代新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从稗官的职务与地位看小说与新闻的关系依据《汉书·艺文志》(颜师古往)《隋书·经济志》、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及余嘉锡《小说家出于稗官说》的勾勒,小说家源出于稗官。稗官为专事搜集记录平民百姓所传事迹的小史官,地位卑微,孔子视其为“小道”,经购自嘲“稗官原不入儒家”。在《阅微草…  相似文献   

17.
新闻就是选择的学问。一条新闻的“质地”优劣,分量大小,因选择而迥异。这个道理可谓媒体的“金科玉律”。在某种意义上说,新闻就是选择,新闻学就是选择学。懂得选择和不懂选择,是否精于选择,其结果大不一样。媒体从业者就是在不断地选择中实现对新闻的报道的。  相似文献   

18.
在新的历史时期,新闻工作要不要继续坚持党性原则,发挥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作用,这是多年来新闻界一直争论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资产阶级自由化观点的原则分歧。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在去年春夏之交发生的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暴露出新闻存在的问题说明,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最高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的基石。一旦背离党性原则,我们的新闻工作就必然要犯政治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谢鼎新 《江淮论坛》2013,(5):135-139,155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新闻学大意》、《实际应用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有关新闻学理论、实务和发展史经典专著陆续出版,标志着新闻成为一门学科时代的到来。置身这些文本产生的现代学术史语境,文章从西学东渐的背景影响、学术整理的氛围推展和研究环境的宽松变化等方面,分析其新闻研究样态及所以为学的历史成因。作为一种专业研究范式的出现,推动了新闻传播学发展,也为学科的繁荣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抗战爆发之初,张季鸾已有“这是做宣传”之战时自觉;而范长江一度仍坚持“写史论”。相关的战时新闻观念,抗战爆发前即早有酝酿,甚至直到今天,仍不无当年抗战时代以及更早的革命时代的影子。因此,这里讨论的话题不仅是后抗日时代的,某种程度上也是后革命时代的。尤其是新闻武器论的背后,实际上也反映了新闻媒体在近现代中国缺乏独立自主的身份之尴尬。幸运的是,战时新闻学包含丰富的遗产,文人论政等良性因素也得以延续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