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实践,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经典社会主义的范畴,而是拥有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更加切合当今中国实际。因此,为了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利于中国向更高的社会主义发展,需要从理论上弄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涵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2.
再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问题是90年代初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十六大过后这一问题有了更深更广的内容和含义,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和研究。笔者从四个层面上,即从"特色社会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前一阶段之"特色"与后一阶段之"特色"、"有中国特色"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与其他"特色"的比较中对此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源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但二者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别是考察问题的视角和分析问题的框架各有特色。两种范式研究如能加强对话和交流,将有助于深化对“中国模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国模式”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模式成为一个理论热点。从改革的历史来看,中国模式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中。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新的时期,认真梳理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逻辑关系,对于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在理论体系上,主要体现为继承与开放、创新相结合,民族性与时代性及实践性相统一;在制度安排上,主要体现在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协调,正式制度安排与非正式制度安排有机统一;在实践上,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坚定性与手段的灵活性、过程的渐进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专项治理"作为中国公共政策实践中非常态化治理手段和政策工具,具有本土化政治实践的现实特征,如继承中国传统的政治管理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动员策略,蕴含国家建设初期"短平快"的追赶激进心态等。具体实践中,其运作机制还呈现出在治理时机选择,决策、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的独特性,这类特征使得专项治理在实践中较易实现政府部门自我满意度的提升、发挥矩阵式国家治理结构优势,形成政府部门对其使用偏好;但由于公共管理者和民众在公共政策选择中相互冲突的期望值和价值观,专项治理也忽略了政府能力的长期建设,片面强调以特定事件作为治理导向,并导致治理模式单一,过度依赖中央政府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政治传播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因而政治传播的“主体”说到底是人而不是其他.“主体”以种种“形态”存在,有个体、集体、社会总体和人类总体几种形态.“主体”的个人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个人主体”;“主体”的集团形态对应的是政治传播的“社会组织”、“各种共同体”;“主体”的“社会总体形态”对应的是“国家、政党、政府”.目前的中国,国家(政党、政府)仍然是政治传播的主体,主导着政治传播的过程,因此我们在认识上,仍然要坚持这种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的理念.政治传播的“多元主体”在中国还不现实,各种“社会组织”的政治传播功能还有待于挖掘和培育.当我们强调中国特色政治传播中国家(政党、政府)作为“主体”的主导地位不能动摇时,并不排斥社会(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作用.相反,努力培育和积极发挥“社会”的政治传播功能,实现国家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是构建中国特色政治传播的重要战略理论之一.  相似文献   

8.
虽然还十分年轻的中国钢琴音乐,已经表现出了中国数千年审美传统的殷实的艺术底韵,弘扬了革命性和斗争性的民族精神,反映了丰富多彩而又特色鲜明的民族风情,探索了一条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道路,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
深入思考"中国特色",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认为:第一,"中国特色"的认知应该基于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是中国独有的东西","具有明确的参照系","具有多方面的体现","是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等等。第二,"中国特色"的概括应该是多视角的。例如,在"发展原则""发展方式""发展中心""发展道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从“国情的特色性”、“理论的特色性”、“实践的特色性”、“目标的特色性”和“历史地位的特色性”等五个层面系统地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色”,有助于人们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涉及教師自主性的問题,包括教師應否有自主性,應有多大的自主性。作者探討了教師自主性在课堂及學習過程中發揮的正面影響。教師的自主性與他的满足感乃至流動性都有直接的關係。本文還對學校行政人員在教師自主性上扮演的角色也作了回顧,闡明了行政人员經常出於各種考慮傾向於限制教師的自主性。此外,也探討了規範化测試對於教師自主性的影響。  相似文献   

12.
"主审法官制"在法律上不符合少数服从多数的合议原则;在实践中,由于法官个人权力的增大与其素质的提高不同步,因而容易导致错案的发生和司法腐败,并使陪审制度丧失应有功能.文章认为,只有不断提高我国法官个人素质,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监督,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实行"主审法官制"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立”的观点和行动是持批判和反对态度的,因为中立与折中主义相同。实际上,“中立”并不等于折中主义,有它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作用。人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立”。当然,允许“中立”存在,不等于提倡“中立”,有的要坚持“中立”,也不等于要把“中立”绝对化。把“中立”当作折中主义而加以批判和彻底抛弃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4.
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受困于学生的"道德应当"如何实现,纠结于学生在道德上"应当"何为,苦恼于学生缘何"知而不行",从而使这种道德之"应当"所关联的知行问题成为德育的现实困境。德育的知行问题绝不是简单的学生道德应当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德育整体思路和德育顶层设计的系统问题。德育要走出知行困境,除了从对象、环境、历史等若干客观因素上考虑外,还应更多地从整体上用系统的思维探讨,如何从理念上转变德育的思路,如何从实施策略上改进德育的设计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论文探讨了鲁迅的“伪士当去,迷信可存”的主张,这一主张看似反时代潮流而行,其实背后大有深义。在鲁迅看来,倡导破除迷信者完全没有自我,没有信仰,其政令只为顺从朝廷,或服从多数人的权威,对民众没有丝毫的同情心,故而首当去之。“破迷信”是统治阶级治心传统的变相再现。从长远看,宗教信仰和民众的“白心”、“神思”可以激发创造力,以促进科学发展;从短期看,“迷信”是民众的精神寄托和安慰,鲁迅对之表示的同情是极富现代意味的。鲁迅对担当了启蒙责任的精英分子的素质表示质疑;鲁迅反对以外在的观点强加于人的“观念启蒙”,他完全摆脱了传统的尚同的思维模式,认为启蒙是唤起民众的主观创造性,表明了鲁迅坚决的个人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6.
评刊作为管理部门对高校学报管理的一种方法 ,曾起了很好的作用。随着学报发展已进入全面提高质量阶段 ,此种方法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 ,将审读引入管理机制 ,改评刊为审刊 ,有利于加强对学报的管理和刊物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人文科学所要求的不仅是真 ,而且还有善和美 ,因此 ,真理不应当是赤裸裸的 ,应当穿上美丽的外衣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文本 ,无一不是道与语言的完美结合。人文科学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定量化 ,因而也就不可能有特定模式的、大家用一个腔调来说的语言 ,因此 ,真理应当是有个性的 ,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文本 ,无一不体现出创造者独特的概念、表述方式以及迥异于时代世俗的新异创见。真理是在人们“说”的过程中 ,才显露为真理的 ,有“说”才能够推陈出新 ,推陈出新才能诞生真理 ,因此 ,真理应当是谦虚的 ,与人为善的 ,是以尊重他人的自觉理解为前提的 ,而不是蛮横地去夺得别人的理解和强迫别人来接受。总之 ,真理就如同一位妙龄女子 ,美丽、独特、温柔、真诚 ,才会为大众所折服  相似文献   

18.
实现语文创新教育 ,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抛弃旧的教育理念 ,建立语文教育新理念。必须冲破单纯工具论、脱离生活、压抑个性、让学生被动接受等观念的束缚 ,使语文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 ,让学生的学习具有独立性和研究性 ,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强化学生说话能力教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几种常用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国内外学术界对农民工子女问题研究状况做一梳理基础上,对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作出了总结;下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